杜丞博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而一门优秀的体育课程包括实践技能课程和理论课程。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作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措施,旨在为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身心素质和促进我国的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一般包括实践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提高一门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仅要求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上达到硬标准,还要求体育理论知识储备量丰富。加强理论知识传授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体育理论课程学习可以完善体育知识体系,培养并提高体育素养、规范体育行为、养成体育习惯。因此,加强体育理论课堂教学建设已成为各大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就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理论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作用
(一)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增强思想道德品质
将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加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体育运动意识和体育锻炼态度,接受体育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体育文化素养。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交流,在理论学习过程当中穿插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纪律作风和思想品德。
(二)规范体育行为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实践技能结合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动作过程中了解其原理、特点和作用等,这样可以提高对体育动作认识,纠正错误和规范行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终身体育”融入其中,使其产生运动习惯,即便结束学生生涯也会和体育终身为伴。
二、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重视实践技能课程学习,忽视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身体运动才能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这种落后的教育思想长期束缚着学生身心发展,再加上学校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忽视,造成体育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体育教学方法五花八门、体育教学成果参差不齐、体育教学改革无法落实等结果。
(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师资偏弱
新时期教育改革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标准,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身体、技能素质,教师本身还需要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划等号。然而部分教师还保留着“重术轻理”的思想,忽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抵触教学改革步伐,自身体育理论知识储备量、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经验匮乏,排斥新鲜事物,難以做到知识的“与时俱进”更新。
(三)学生学习规划模糊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大多数只针对性学习实践技能课程,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缺乏清晰理解和规划。同时对理论课程缺少积极学习态度,认为理论学习并无他用,只是用来应付考试和交作业,导致产生排斥心理,进而造成理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情况。
(四)体育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学校、家长更加注重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且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技能课程学习课时量远远超过理论课程学习课时量,同时授课过程当中不能有效的结合两者,导致理论课程设置流于形式。
三、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完善知识结构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成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目标是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改变“重术轻理”的思想,认识到理论教学重要性,与时俱进地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储备量,积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积极性。
(二)紧抓学科本质,规划课程走向
体育本质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方式,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文化教育活动。高校应紧抓学科本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从促进学生健康出发,以培养良好的身体技能和心理素质为导向,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同时,理论课程要紧贴社会学、教育学等,让学生学习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
(三)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模式
学校作为教育第一线应完善相应措施,将理论和实践放到同等位置,增加理论课程教学量,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当代学生的知识、技能需求,应丰富教学内容、方法,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平台进行授课,在保证了学生可以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的良好体育素质离不开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作用、现状及对应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目的是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吉丽娜,苗子蕊,刘玲.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J].高考,2017 (9):201-203.
[2].唐进昌.高校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如何融入职业技能培养[J].体育科技,2017,38(3):113-114.
[3].罗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采用体育欣赏教学形式的实践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7 (5):38-39.
[4].朱淦芳.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 (11):106-107.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