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专擅·专业

2018-09-10 11:34:06李也青
三峡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楚简帛书书法史

李也青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2-0116-02

作为上古时期独特而珍贵的手书墨迹,楚简帛墨迹的重光是当代学术界和书法界的一件幸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可以走进我们今天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文化遗产。李学勤在《简帛书的发现及其影响》(1999年)一文中曾这样论说,“这些年新发现的简帛书籍,性质范围非常广泛,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探讨,无疑都会有所促进。”作为生活和工作在楚故地的湖北学者兼书家王祖龙教授,一直致力于楚国艺术文化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楚国书法艺术的研究著述丰硕,其研究成果《楚书法史》曾被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为二等奖,惜其其时未入中书协,竟与奖项擦肩而过。评奖风波并未对王祖龙的楚书法史研究产生任何影响,他仍然以其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路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很快又推出了新著《楚简帛书法论稿》,读来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与一般书法史研究不同的是,《楚简帛书法论稿》注重史论结合,以史为据,论从史出。一般而言,书法史的研究偏重于对史料的挖掘与梳理,而理论研究主要偏重于对一般规律的提炼和阐发。王祖龙的楚书法研究则力图将两者结合起来,从书写本身出发,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楚简帛墨迹以及书写工具和材料等作细节分析,用独特的视角和深入辨析,寻绎出楚简帛书法的风格特征及成因。这种检讨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将楚简帛墨迹材料置于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史的长河中,进行书写技术源流清理和书风成因辨析。这种研究既与传统研究拉开了距离,又能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传统研究,比如文字学层面的研究往往依靠字素来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这是一种静态层面的研究。王祖龙认为,书法学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书写活动本身去考察,还书写史以本来面目。因之,他结合对当时的简牍制度、考古发现的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梳理,系统地考察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楚简帛墨迹,详细分析了楚简帛墨迹的用笔用锋、线形线质、结字构形、章法布局,甚至对不同墨迹流露出的情调和美感也逐一比较辨析,然后得出了他的精彩之论。

比如,他比较了多批次楚简帛墨迹的用笔后,认为楚简帛墨迹虽然是以锋颖写小字,却是对中国书法用锋美的发现。“从技术层面上讲,楚人用锋有两个要点值得重视:一是楚简帛的用锋主要靠运指,运指摆动笔杆写出弧势笔画应该是书写楚简帛最为省劲、自然和惬意的方式,这正是楚书手最为擅长的摆动笔法;二是楚简帛用锋发展了上古独特的起笔细节,楚人用笔或侧锋切入起笔,或尖锋直入起笔,然后转中锋推进,即可形成钉头鼠尾或端尖中粗的线形”。楚简帛墨迹中锋、藏锋、侧锋甚至偏锋的意识不仅自觉,而且运用自如;提按意识和连笔意识也趋于自觉,这种书写既顺应了时代对书写致用的需求,又积淀了难能可贵的审美经验和感觉。这种书法学的考察为他得出“楚简帛墨迹孕育了隶变早期的笔法动机”这一结论提供了逻辑支撑。又如,他认为楚简帛墨迹最终没有完成由篆到古隶的字体演变,除了历史原因(秦灭楚)外,笔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楚笔笔制独特,是用锋颖写小字,故而形成了楚简帛独特的线形线质和格调气息。随着秦笔笔毫纳腔方式的改进,故写出来的线条圆厚古拙,最终走向了古隶。再如,他对楚简帛墨迹的特殊体式与材质关系的考察也颇有见地。

他认为楚简墨迹横划弧拱右耸、竖划少直是因为抵抗竹简材料垂直纤维干扰的需要。“竹质简条由垂直纤维构成,简面上垂向平行的纤维肌理参错分布。故书简时为抵抗竹简垂直纤维的干扰,书手运笔时会加重横向线条的用笔”。楚简线条的竖划少直同样也是因为抵抗竹简垂直纤维干扰的缘故。他认为,如果笔划写成竖向直线,则线条本身就会与竹条垂直纤维的走势一致,这种一致一则会使毛笔笔锋受到竖向纤维的干扰,不易表现,二则竖向直线又与竖向的垂直纤维所形成的线处于重合或平行状态,不仅板滞,而且受力也不如横向运动。因此,为了打破这种重合或平行态势,楚简墨迹中尽量避免竖直笔划,竖划大多刻意写成了斜向的弧曲形态,以避免和抵抗竹简垂直纤维的破坏与干扰。这种精彩之论,如果没有作者作为书法家的切身实践和書写经验,是很难得出的。

当前,楚简帛墨迹的书法研究以及如何转化为现实的书法艺术资源的探索,受到了学术界和书法界的热捧。网上的相关探讨也甚为火热,其中不乏严谨的学术思考,也有地域情结式的情绪化议论。曾浏览到一篇谈楚简帛墨迹的论文,说中国书法从楚简始云云,这种立论如果不是故作惊人之论,就是罔顾书法史事实,说了过头话。这种“研究”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面对楚简帛墨迹这份特殊的墨迹遗产,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独辟蹊径的研究方法和身体力行的书写实践是多么重要。在我看来,王祖龙教授和他的《楚简帛书法论稿》当是这种研究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责任编辑:刘冰清

猜你喜欢
楚简帛书书法史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梁潮印簵·钟鼎文帛书人物传写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4:30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简制作技艺
楚简“ ”即“免”的字形依据浅析
知识文库(2019年4期)2019-10-20 06:40:22
对书法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思考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42
楚简二则校读
中国简帛书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
参花(下)(2017年5期)2017-03-24 14:44:13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书法史讲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