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特点和创新机制研究

2018-09-10 07:41马剑
物流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创新机制互联网+

马剑

[摘要]首先介绍了物流金融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涵,并分析了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金融发展特点,提出了“互联网+”物流金融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金融;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9.2; 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18)02-0016-04

1 物流金融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融合的产物,物流企业在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掌握着大量实物资产的控制权,并且具备强大的实物资产监控能力,而这种能力能够促成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更多的金融创新交易。对于客户而言,流通中的产品通过传统途径难以作为抵押品为自身获取融资,同时也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希望寻找一种银行可以采纳的方式进行融资。对于银行而言,流通中产品之所以不可靠,原因在于大规模的实物产品难以监控,并且对其实际价值评估难度较大。物流企业刚好具有强大的实物资产监管和处理能力,并能够对库存产品价值把握更加准确,通过提供资产评估、质押物监管、融资咨询、不良资产处置等服务,在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也提升了客户资金利用效率,拓宽了融资渠道。随着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的发展,物流金融的业务内涵越发丰富,主要可分为物流授信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结算金融。

物流结算金融是物流金融的传统业务,是通过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提供融资的活动,主要有垫付货款、承兑汇票、代收货款等业务。物流结算金融能够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好地衔接,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率。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实物流通周期较长,流通环节较多,物流结算金融能够根据贸易结构,为供需双方提供多种结算金融服务;代付款业务指物流企业为提货人垫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当提货人取货时偿还垫付款及服务费,其巾物流企业依靠商业信用直接提供融资服务。发货人也可以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评估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指令物流企业向提货人放货,其巾物流企业不直接提供商业信用,而是作为风险控制服务方,获取风险担保服务收益。

物流仓单金融是指实物资产所有企业将其原材料、半成品或库存产成品这些在传统融资渠道中难以作为抵押品的实物资产,存人与金融机构有协作关系的物流企业仓库,通过物流企业提供对实物资产的价值评估、进出监管、安全保存以及信用担保等服务,将这些实物资产升级为可抵押资产,进而为资产所有企业进行担保和抵押贷款的通道。物流仓单金融能够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对于实物资产监管和流通的能力,是其他担保公司或资产管理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物流公司与客户企业关系紧密,在提供物流仓单金融的同时能够促进物流服务关系更加牢同,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物流授信金融则是金融机构对于规模较大、业务稳定、绩效较好、资产负债结构健康的物流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信贷授信,允许物流企业在额度内直接向其客户提供灵活的质押融资服务,物流企业负责熬个贷款过程,银行仅在最后一步进行放款审核。物流授信金融能够减少复杂的评估和审核环节,形成标准化快速的操作流程,银行从繁琐的流程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全过程监控以及更多增值服务的开发中。

2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节点,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出现了协作集资模式,但参与的企业很少;第二个节点是1999年交通银行与中国物资储运公司完成了一笔8 000万元的自管仓单质押融资和监管业务,是现代物流金融的第一单;而自2005年以后,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全球物流和

物流金融的良好前景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风投情况看,相比于2015年,2016年全国物流领域风投资金规模从62亿元跳升至580亿元;风投企业数量从50家增长到74家,而风投项日事件从58件下降为51件。可以看出,物流金融的风险投资开始呈现成熟谨慎趋势,行业集中度逐渐增加,在未来有能力“存活”的物流金融平台基本清晰可见。

3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金融的发展特点

新技术的发展给物流和金融行业带来了太多的惊喜,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物流行业的活力,开创了物流产业的新纪元,而互联网技术给金融服务也创造了更多的平台和工具以及创新的空间,大大扩展了金融市场的范围和深度。“互联网+”不仅仅是指互联网本身,而是围绕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所有相关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在这种高级的融合中出现的产物,是面向未来的,将彻底改变现有的模式、观念和形式。物流金融的创新发展也必然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进入电商平台、在线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电商企业和物流平台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上下游,并借助精准而相互关联的数据,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建立起融合了精准定位、轮廓扫描、重力感应、电子围栏等全范围的智能监控系统,从而实现实物资产的自动化和数据化智能管理,大大提升了实物资产监管的能力和精确度;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借助超强的人工智能,挖掘出潜在的需求、沉淀的成本、隐藏的风险以及碎片化的商机,通过智能模拟,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预判,从而大大提升了经营能力。无论对于物流金融市场的任何一方,“互联网+”下的各种新技术将给各方利益带来极大的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金融发展的特点可归纳为交易网络化、业务数据化、布局全球化、物流金融专业化以及平台生态化。第一,网络化是“互联网+”背景下物流金融发展的最突出特征,当市场中任何一个参与主体都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更多的合伙伙伴、客户、竞争对手发生高密度的关联,整个市场将成为一张极为紧密、复杂的关系网络,即使对于单个参与者本身,由于业务范围和接口的扩张,其白身布局在市场中的交易网络也呈现网络状,而不是传统环境下的线性或星型;第二,业务数据化是指越来越多的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被电子化后,以数据为导向成为任何分析和决策的核心,甚至是唯一决定性的依据。同样,在交易和关系网络化后,再依靠人眼和人脑去理清“来龙去脉”已經不可能了,更不用说对未来进行预判。而只有数据呈现出的全景图和动态图才能给人以直观而精准的依据;第三,布局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企业而言已经习以为常,我国作为重新崛起的经济体,在未来国际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物流金融随着国家和企业的深度全球化,也将迈人全球化发展的全新阶段;第四,物流金融专业化是指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而言,提供物流金融服务不再是副业,而是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战略型业务,将成为企业未来有力的增长点和必争的高地,因此无论是物流金融服务在物流企业中的地位,还是团队的专业化水平都将上升到全新的高度;第五,平台生态化是指“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金融行业将是以巨头生态为主的竞争态势,在信用、资金、服务覆盖能力、仓储货运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将成为生态中的核心,而大量专业化和区域资源化的企业将成为生态伙伴。

在“互联网+”环境下,快递、仓储、冷链、园区、平台和运输等领域的物流金融发展前景较突出。大型快递公司基于丰富的客户和供应商信息,能够提供应收和应付类融资服务。在跨境业务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仓储领域随着动产数量和价值规模的扩大,其上承载的资金规模和存货规模都隐含着更大规模的可挖掘价值,尤其是跨境仓储金融会随着我国的全面全球化而出现急速增长;冷链领域则因为对市场空白的填补以及业务价值高的特点,在成为物流运输重要的增长点外,也是物流金融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在园区方面,产业的地理性集中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共享创新,为物流金融产品的深度创新提供了实体平台支撑;而在运输方面,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实物资产的调配能力直接影响到资金的利用效率。

4“互联网+"背景下物流金融的创新机制

物流金融的創新是基于物流行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物流企业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创造者之一,成为广义上的金融机构。而银行、保险公司等狭义上的金融机构,仍然专注于平衡资金的风险和收益,物流企业及互联网对于其而言,本质上是渠道和接力。因此,从表面上看,“互联网+”物流金融创新需要“互联网+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三者互相契合,但实际上重点在于互联网和物流企业。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金融创新机制重点在于:

一是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实体经济良性发展为基石。物流金融创新的土壤是物流企业相关的生产商、经销商和客户,融资需求、质押差评、客户信息等都来源于实体经济。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探讨物流金融的创新,不能就网络和数据而论,而应当看到实体业务的实质和健康度。只有“互联网+”经济能够务实健康地发展,更多的线下企业通过规范行为和积极的心态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和环境进行经营,才能保障交易的真实可靠、需求的真实可靠、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开发物流金融业务的基础,才能为金融机构大胆创新提供土壤。从具体措施上看,应当加快建立互联网+经济的相关法规、行业规范的制定,尤其是与金融相关的规则必须尽快明确。

二是以重点培育生态企业和生态园区为抓手。“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金融创新需要强大的信用管控能力、实物资产管理能力、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只有具备足够的数据和业务规模,才有可能融合更多的金融工具,利用平台充分分散风险。因此需要重点培育物流金融领域的生态企业和生态园区,聚焦创新能力,加速行业标准的规范,减少碎片化的野蛮生长。

三是以全面网络化的信用系统为支撑。互联网技术为实体业务和金融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信息共享、渠道开放和规模化复制能力。物流金融创新大大扩展了金融服务的领域,同时也将面对更多的风险,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风险的蝴蝶效应十分明显。规避物流金融风险除了保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外,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全面社会信用系统不可或缺。全面可靠的“互联网+”信用体系,能够给任何一方市场参与者带来强力的决策支撑,能够避免金融创新陷入不可预知的黑洞。

四是以专业人才为创新能力保障。“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金融创新,需要在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国际贸易、物流等领域具有专业的认知同时具备扎实的金融实务基础的人才。无论是物流金融企业还是金融机构,甚至是物流企业本身,都需要将“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金融作为战略重点进行研究和规划,并且培养或引入具有深厚物流行业背景,且具有互联网金融方面经验的专业人才。“互联网+”背景下,更多的传统行业企业与互联网、现代物流企业在金融服务上产生交集,其中一些领域的实物及资金体量的要求是一般业务无法比拟的,因此处于物流金融核心位置的物流金融企业,应当摆脱传统物流行业发展的束缚,朝着综合化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创新机制互联网+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