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黑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2018-09-10 14:37段长宝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病原防治措施

段长宝

摘要 对南瓜黑腐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 南瓜黑腐病;病原;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2-009-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2.004

南瓜黑腐病(Pumpkin Didymella Black Rot),是由小双胞腔菌[Didymella bryoniae (Auersw.) Rehm.]引起的一种南瓜真菌性病害。该病寄主范围广泛,包括南瓜、甜瓜、苦瓜、西葫芦、哈密瓜、梨瓜、西瓜、籽西瓜等植物,在我国各南瓜种植区均有发生。文中对南瓜黑腐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及危害症状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相应的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借鉴。

1 病原

南瓜黑腐病的病原菌为小双胞腔菌[Didymella bryoniae(Auersw.) Rehm.],该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科亚隔孢壳属真菌。无性态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屬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假囊壳黑褐色,球形至近球形,顶部具乳突状突起,大小为96.0~156.0 μm;子囊束生,圆筒形至棍棒形,二层壁,大小为(60.0~85.0) μm×(6.0~12.0) μm,内含子囊孢子8个,排成二列,子囊孢子无色,近梭形,中间具隔膜1个,隔膜处略缢缩,下细胞略小,大小为(9.0~16.0) μm×(4.5~8.0) μm。

分生孢子器多集生,初埋生,后多突破表皮,分生孢子器褐色,球形至扁球形,直径80.0~132.0 μm,器壁浅褐色,顶端略突起;分生孢子无色,圆筒形,二端较圆,正直,初单胞,后中间具1隔膜,隔膜处无缢缩或稍缢缩,大小为(6.0~11.0) μm×(2.0~3.0) μm,有些分生孢子器较小,但分生孢子较大。

2 侵染循环

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翌年病菌靠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致发病。种子带菌可进行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苗期即可发病。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 流行规律

南瓜黑腐病的发生、流行情况与气候、贮藏环境、栽培管理、土壤条件等因素相关。高温多湿、天气闷热时,病势发展迅速;连作地易发病;平畦栽培、土壤水分大、排水不良以及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过度密植、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3.1 气候环境、贮藏环境

高湿条件下容易造成病害流行。病害的发病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湿度大易发病,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该病发生的主导因素,因此降雨次数多,雨量在100 mm 以上的梅雨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期。

3.2 栽培管理

该病是一种可积累流行的土传、种传病害,连作可导致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加重病害的发生,连作的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采用高垄栽培、地膜覆盖的田块,排水通畅,发病轻;采用平畦栽培的田块,偏施氮肥或肥料缺乏,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3.3 土壤条件

不同的土壤条件下该病的发生情况相差较大。黏质土壤含水量高,易板结,透气性差,发病重;砂壤土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

4 危害症状

南瓜黑腐病病菌可危害果实和茎部,危害果实引起黑腐病,危害茎部则引起粘茎枯萎病。果实从接近成熟到贮存期间均可发病。田间发病时,症状多表现在接近地面的一侧。表现症状因南瓜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在有的品种上,病斑较浅,呈青铜色,不规则形,略凸起。在有的品种上则表现为红褐色斑,并逐渐变为灰白色,病斑上有环纹。

5 防治措施

南瓜黑腐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选择砂质土壤栽培,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田间积水,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

5.1 农业防治

5.1.1 合理轮作 南瓜应与粮食等非葫芦科作物实行5~7年的轮作。轮作的前茬最好是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但不能选用上年使用过高残留封闭除草剂的地块,避免发生药害。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避免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

5.1.2 整地与施肥 南瓜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壤土、壤土最为适宜。爬地栽培时,行距为2.0~3.0 m,株距0.5~0.7 m;搭架栽培时行距为1.5~2.0 m,株距0.7~1.0 m。栽培南瓜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并施入圈肥做底肥,一般每公顷施基肥37 500~60 000 kg。

5.1.3 定植 各地南瓜的定植时间不一致,只要能保证南瓜苗不要受低温冻害,正常生长,就可以定植或直播。注意定植时不宜过深,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浇定根水时,苗叶上不要沾水和泥土,以免影响缓苗和成活。

5.1.4 中耕与除草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浅入深。注意在除草时,不要移动苗和伤着苗或根系。为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要往根上培土。整个南瓜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注意在操作时不要损伤南瓜植株。

5.1.5 灌溉与追肥 南瓜定植后,如果墒情好,一般不需要灌水。在该阶段,应多次进行中耕,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利壮秧。伸蔓后,距根15~20 cm处,开沟施肥,每公顷可施7 500~15 000 kg的腐熟粪肥,或225~300 kg的速效氮肥,施肥后要灌水,防治速效氮肥烧根。肥料的追施要做到少施、勤施,肥后要注意预防烧根及肥害。

5.1.6 整枝与压蔓 整枝和压蔓是南瓜获得早熟高产的技术措施之一。对生长势过旺、侧枝发生多的品种,去掉部分侧枝、弱枝、重叠枝,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当蔓伸长至60 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压蔓,方法是在蔓旁边挖条7~9 cm深的浅沟,然后将蔓轻轻放入沟内,再用土压好,生长顶端要露出12~15 cm,以后每隔30~50 cm压蔓1次,一般压蔓3~4次。对于高度密植栽培的早熟南瓜,则压蔓1次,甚至不压蔓。

5.1.7 授粉 若是在设施中栽培南瓜或露地栽培南瓜(花期遇雨天),为提高南瓜座瓜率和产量,预防僵蕾与僵果,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南瓜花都是在早晨6∶00以前即开放,为提高授粉效率和坐果率,授粉要在早晨9∶00以前完成。

5.1.8 采收和贮藏 南瓜的嫩瓜和老熟瓜均可食用,一般早期瓜和早熟品種南瓜在谢花后10~15 d即可采收嫩瓜,谢花后35~60 d才能采收老熟瓜。老熟瓜表皮一般蜡粉增厚,皮色由绿色转变成黄色或红色,用指甲轻轻刻划表皮时不易破裂。一般受损伤、有病斑或不成熟的瓜均不宜贮藏,贮藏瓜需选择晴天采收,存放于通风、阴凉的室内,一般可贮藏3~4个月。

①采收与预处理。贮藏的南瓜应取老熟、瓜形整齐、完整无伤的瓜。南瓜成熟标准为果皮坚硬,呈现固有的色泽,果面有蜡粉,此时南瓜水分少、抗病力强。采摘时要保留一段果梗,采后宜在24~27℃下放置2周,使果皮硬化,以利于贮藏,这种处理对成熟度较差的南瓜尤为必要。

②贮藏方法。常温贮藏。在通风库或地窖内进行堆藏或架藏。保持贮温15~20℃,相对湿度80%~85%。贮藏期间必须注意经常通风。当气温下降至0℃左右时,要用草等覆盖,进行防寒保暖。低温贮藏。只有成熟良好、保留果梗、没有机械损伤的瓜才能进行低温贮藏。低温贮藏条件为7.2~10.0℃、70%以下的相对湿度。

5.1.9 清洁田园 生长期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块,集中处理;收获后彻底清除瓜类作物病残体,减轻初侵染源。

5.2 化学防治

5.2.1 选用良种,做好消毒 用无病种子,播前用55℃温水浸种15 min;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3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 5 h后播种。

5.2.2 床土消毒 1 m2旧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 g,与土拌匀后播种或移苗;1 m2旧苗床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 g 添加10~15 kg 细土,拌匀后,1/3药土撒于床内、2/3 药土作覆盖用土。

5.2.3 药剂喷雾 发病初期可用2%抗霉菌素120水剂2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70%甲基托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硫黄悬浮液8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施药应均匀周到,每7 d进行1次,连续3次。

参考文献

[1] 陈军,苑晓平,李淑琴.南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探讨[J].现代化农业,2002(4):8-9.

[2] 李金堂.瓠子南瓜葫芦病虫害防治图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马琳.南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3(12):36-37.

[4] 宋荣浩,杨红娟,马坤,等.西洋南瓜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瓜菜,2007(4):33-35.

[5] 孙茜.西葫芦南瓜疑难杂症图片对照诊断与处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赟

猜你喜欢
病原防治措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患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分析
猪口蹄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