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敏 刘玉航 何海东 王清磊 牛森 祁丽霞
摘 要:本文以某大学北门入校口为例,通过研究行人车辆的通行行为,对校门口人车系统的交通路线、交通标示进行优化设计,以期制订出以人为本的高校门口交通组织管理方案,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门;交通管理;交通行为;人车分流;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TU98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26-0103-0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进出高等校园的车流交通量也与日俱增。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级人才的场所,营造安全的校门交通环境尤为重要。本文以某高校的校门交通流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和优化方案,以期为进出校园的行人和车辆营造一个顺畅的校园门口交通环境,为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1 问题提出
高校校门交通流多为人车混流形式,人车通过校门的分流形式能极大地影响通行的顺畅性。以某高校校门口的交通状况为例,原交通设计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到,交通流交叉点较多[1],人车流界定不清晰,对安全、通行效率和校门的管理有较大影响。
2 问题分析
2.1 交通行为调研
经调研出入校门的目的,校门发生的交通行为种类可总结为以下三种。
①通勤性交通:即上下班、上下学等行为。该类型行为多集中于三餐时间。早上,左右两个非机动通道,通行者多为骑电动车等非机动车上班的人员与在校门口等校车的家属院小学生。这期间,行人与非机动车道并不拥堵,教师开车上班出行造成机动车道轻微拥堵;三餐时间段,机动车多为正常上下班的教师,只要无校外车辆误入车道,一般不会造成拥堵。
②生活性交通:即居民购物、娱乐、休闲、交往等行为。该类型行为多集中于中午、晚上。中午或傍晚,学生大多是在校门口等网约车或公交车;每天傍晚或每周末早上出门散步的家属院人员占多数。
③服务性交通:即货物运送、邮件投递等行为。该类型行为多集中于中午、晚上。在中午与晚上,较多的出行人员为学生,其目的多为取快递;午餐与晚餐时间,非机动车较多且外卖车所占份额较大。
2.2 通行流量调查
以原校门交通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6个人车流出入量比较大的时间段,分别为06:50—07:50、11:50—12:50、18:00—19:00,每小时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20min,对出入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数量及其出入方向进行观察统计,得出各时段交通流线上交通量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时段交通流向交通量占比情况
[交通流向 交通量占比/% 早上 中午 晚上 合计 西北方向车流 30.4 29.1 40.5 100 东南方向车流 33.3 25.6 41.1 100 西北方向人与非机动车流 14.8 35.8 49.4 100 东南方向人与非机动车流 14.2 35.8 50 100 总数 92.7 126.3 181 400 ]
2.3 校门交通流特性
①出入口空间狭窄,混合交通集聚。各种交通类型相互争夺通行空间,经常发生冲突与矛盾。
②交通流线交叉混乱。比如,进校园的左转、右转交通同城市交通流线产生冲突点,入校门左转车辆与交通流线的交叉等,加之行人交通流,使交通流线更加混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人车冲突主要为西北方向的人流及非机动车流与各方向的机动车流。
③特定时间交通空间的不足。晚上的车流量及人流量占一天内的比重最大。
④校外车辆误入进车道极易拉低交通效率。学校规定校外车辆只能从南门进出校园,不能由此门出入。但个别校外车辆经常从此门出入,不仅加大了保安的工作量,而且由于进出口空间有限,严重影响后车通行,拉低了通行效率。
⑤校门外出租车及网约车乱停、乱放占据交通空间,影响行人与车辆的正常通行,各种快递摊位随意摆放不仅影响交通,而且吸引了大量人流,加大了交通压力。
3 解决对策
结合本案例研究对象的實际情况、资金情况与人车的出行行为,本文采用局部人车平面分流模式改善交通混乱状况,主要对策如下。
①增设对向非机动通道。由于原设计使校车进出校园使用一条专用通道,在校车不通行时段本道利用率极低,而且占用了一半的平面面积,加剧了高峰期的拥堵,因此校车可以与其他机动车共用一道,并将原门禁的校车专用车道改为机动车进车道,原门禁的机动车出车道改为对向非机动通道,使交通流交汇点减少。
②在校内设置行人出行引导线,增加校外护栏长度,规范交通流线。一方面能引导西北方向的行人使用新设的非机动通道,阻挡西北方向的行人在校门口与机动车交叉混行;另一方面,引导进出车辆正常通行,防止机动车在校门口乱停乱放。
③在校北门外的路口设置明显的车辆减速标志,并在护栏尽头设置横跨的减速带,保证出入车辆在进入校门口时减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④加大对校外车辆的引导与管理。在道路与校门交叉的拐角处与马路中间靠中医方向绿化带设置带有“校外车辆请走南门”标识的指示牌,尽量减少由校外车辆误入造成的拥堵。
改善后门禁管理见图2。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高校人车混合交通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通过对校门口的交通行为进行调研,分析了通过校门的交通行为与特性,采用局部人车平面分流的方法提出了优化对策。改善后的校门交通系统较之前而言,交通流线冲突点由11个减少为6个,有效消解了原交通系统中容易产生的5个冲突点。优化后的校门人车分流系统运行三月状况显示,校北门混乱的交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主要采用人车分流与人因工程相结合的思想,通过交通行为分析,形成了人车平面分流切实可行的方案。期望本案例能为其他高校的校园交通规划提供帮助,为师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晓光.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