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峰 王越 蒋祎
摘要: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其重点不再是无节制的扩张,而是以有机更新的方式不断提高规划质量,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线性绿地作为城市环境改造、城市功能修补的重要对象,容易在城市空间中实现连接、过渡、网络等生态功能的系统修补,是落实城市有机更新发展的载体。文章基于此观点着重研究了城市线性绿地的功能特征,并阐述了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进行功能修补的过程。
关键词:有机更新,城市线性绿地,生态功能,功能修补,景观更新
近年来,随着各方面认知的不断深入与对种种环境问题的逐步意识,我国正在探求可持续的、和谐的城市规划发展模式。而城市有机更新便是此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理论,该发展理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城市是如同生物的有机生命体,各部分应当有机联系、和谐共处。城市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过程与周期,城市的更新也应遵循其规律,关注城市各要素间的联系,运用合理的规划手段修复城市生态,实现有机更新。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稳定的重要维系者,还承担着改善人居环境、丰富居民游憩、防灾防护等多个重要功能。而线性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中最常见且使用率最高的绿地,是有限土地资源中拥有最大生态效益的绿地形态。充分挖掘与梳理城市线性绿地的生态功能修补,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病,对城市有机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线性绿地概念与辨析
1.1 城市线性绿地概念
科学定义城市线性绿地有助于其功能修补研究的展开。定义线性绿地需要先定义绿地,绿地从最初的“绿化用地”到如今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除了植物赋予绿地的功能外,更多样、更丰富的功能正不断融入。以“开放空间”对其进行描述是绿地发展亟需面对的,也是拓展其复合功能的重要方式。城市规划专业中“线性开放空间”的概念是从开放空间的形态方面进行定义的,基于开放空间自身,将其形态限定为线性的、狭长的、带状的公共空间。线性绿地,即,基于绿地自身,将其形态限定为线性的、狭长的、带状的绿地。
1.2 城市线性绿地的功能研究
综合线性绿地与其相关概念的辨析,总结线性绿地为:各类呈线性或是带状形态分布的绿地,功能不止于游憩与生态,同时兼景观、防灾等综合功能的绿化用地。在城市中常结合道路、建构物、水系等线性界面建设,主要类型有带状公园、环城绿带、生态廊道等。本文主要以城市中的线性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线性绿地的范围进一步缩小至城市。
城市线性绿地的形态特征与空间特征因为“线性”这个特性而更容易受到关注,对功能特征的研究却不多。城市线性绿地的功能特征主要有可达性、开放性、安全性、连通性、整合性等。其中连通性、整合性是城市线性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特征。
2 城市线性绿地的生态功能
连通性是城市线性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特征,也是联系城市内各要素以实现有机生命体的关键。城市线性绿地由于其特殊的线性空间形态特征,更容易在城市中实现以连接性、过渡性、网络化为特征的生态连通功能。城市线性绿地的生态连通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要素间的可达性,缓和城市空间的矛盾,整合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2.1 线性连接生态功能
线性连接生态功能是指线性绿地在沿线性的方向,利用自身的连续性,连通沿线的各个城市用地(要素),提高城市要素间的可达性。
城市线性绿地沿线性方向可串联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包括点状公园绿地、商业休闲用地、居住用地、仓储工业用地等。连通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线性绿地为商业中心带来快捷便利的客源:连通公园绿地与商业办公用地的线性绿地为办公人群提供午休、下班后的休闲场所,提高综合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连通居住用地与公园绿地的线性绿地为居民的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优化了前往公园绿地的活动通道品质。
2.2 横向过渡生态功能
线性绿地在城市中除了发生于点状要素的连接中(多点连线),还发生于城市功能用地的交界处(面与面的相交线)。其生態功能就体现在过渡不同功能用地,缓和不同用地间的功能冲突。城市线性绿地的过渡连通功能主要发生在滨水沿线、道路铁路沿线、城墙沿线等(见表1)。
2.3 整体网络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被挤占割裂,面积、空间和数量不断缩减,生态屏障越来越多,景观空间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越来越差。而城市线性绿地的存在,不仅为线性游憩提供了载体,还促进了城市生态网络的形成,将城市紧密地捆绑为一个整体。
线性绿地的生态网络功能,可以使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用地的各个组成部分,保证绿地系统的均衡发展。城市线性绿地的网络化连通,可将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大型绿地如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联系,扩大了城市居民的绿地活动空间;还可系统地连通城市中心区的各点状散落绿地空间,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重要元素,恢复和保持本土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连通性,维持这些生态元素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进化潜能。
上海市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绿地系统规划呈现出明显的绿地网络形态,其中线性绿地是网络形成的关键,其串联了各大块状绿地,将生态绿地渗透于城市用地,扩大居民活动空间并保持城市与外围生态系统的连通。
城市线性绿地的生态连通功能主要表现为线性连接、横向过渡、整体网络这三种形式,这些功能特征解释了城市线性绿地在城市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城市有机更新的落实有着实际意义。
3 城市线性绿地的功能修补
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是城市肌体有机更新的新陈代谢过程。这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城市规划推崇将“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这是一种有机更新理念指导下的更新模式。在落实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小尺度介入”和“渐进式”的功能修补方法将有机改善城市与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品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迭代提升。
3.1 有机更新理念提倡的城市规划设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我国的城市经历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扩张,城市的发展模式早已不再以不断扩展为目标,而是朝着可持续发展、有机更新的发展方向不断推进。但是以往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更新方式导致城市功能结构、社会肌理和环境氛围的不协调,如何利用城市内系统要素进行功能环境的修补是城市有机更新关注的重点。
城市功能环境的修补强调小范围小动作,不提倡强力干预,同时也离不开具有修补能力的城市要素。功能修补的落实需针对特定的城市问题进行干扰性最小的初步规划,再进行旧事物的修缮或者新事物的补充。经过时间磨合及触媒式反应,再进行针对性的规划与行动,已达到城市有机更新的发展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伴随着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旧城中增添大型绿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而线性绿地由于其狭长的形态特征更容易在城市中得到发展和延伸,并可限定周边用地的扩张,保障城市的生态连通,是城市有机生命体的“毛细血管”。因此,线性绿地规划是对城市干扰性小的规划,是城市有机更新发展理念提倡的规划。
3.2 城市线性绿地的功能修补过程
线性绿地的狭窄形态为其在城市中发展和延伸带来了便利,相邻绿地单元会随着主体活动的关联而逐步生长,进而引导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调整。
城市中沿道路、河流、城墙等线性界面展开的线性绿地往往具有过渡连通功能,过渡性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缓冲城市运作对生态、文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城市线性绿地由于其空间特性较难转化为其他城市用地,却易于保留与开辟,使之能在城市中“见缝插针”式地建设,渗透于城市各个角落,化零散土地为整体,共筑线性绿地网络系统,修复城市生态廊道,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表2)。
综上所述,城市线性绿地生态修补能力归纳如下:1)连接性可贯通城市各功能用地,构建慢行系统,方便居民出行;2)过渡性可修补城市用地功能,活化废弃城市用地,优化土地利用,补充城市发展动力、激发城市活力;3)整体性可以整合城市线性绿地网络系统,修复城市生态走廊。这些生态修补能力可为城市在有机更新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有力保障。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梳理界定城市线性绿地的概念、形态与功能特性后,着重研究了城市线性绿地的生态连通功能,并展开对城市线性绿地生态功能修补的论述,希望能够为城市有机更新发展提供切实的思路与方法,为探索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更新問题该如何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得到缓解与改善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1)线性绿地为各类呈线性或是带状形态分布的绿地,功能不止于游憩与生态,同时兼景观、防灾等综合功能。在城市中常结合道路、建构物、水系等线性界面建设,主要类型有带状公园、环城绿带、生态廊道等。
2)城市线性绿地的生态连通功能主要表现为线性连接、横向过渡、整体网络3个方面。线性串连城市各功能用地,横向过渡城市用地间的矛盾,整体构建绿地网络系统,为城市生态、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提供便利。
3)城市线性绿地在连接性、过渡性、整体性3个方面为城市更新中的生态功能修补工作带来实际意义,表现为绿道等狭长形态构建城市慢行系统,滨水、沿公路铁路的线性绿地隔离了城市声污染与生活污染,整体化的绿地网络构建可修复城市生态环境。
作为城市生命体的“毛细血管”,线性绿地实际上还拥有更复杂的功能,在历史文物保护、景观生态保护、城市环境亮化等多个方向存在研究价值。城市线性绿地的研究可着眼于自身也可放眼于整体,对城市格局的营造、新城的规划、旧城的保护更新均有重要作用,其研究潜力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