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贺
[摘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每年大蒜的种植、生产和出口数量居全国前列。中牟县隶属郑州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大蒜生产、加工、储存县之一,其种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每年大蒜产量占到河南总产量的60%~70%。因此,中牟地区大蒜产业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中牟县大蒜产业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提升中牟地区大蒜产业化程度。
[关键词]中牟县;大蒜;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S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327
1中牟县大蒜的基本情况
中牟县地处河南腹地、北濒黄河,土地面积917平方千米,土壤中有亚砂土和粉砂土两大类,杂有亚砂土和黑色淤泥夹层,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非常适宜大蒜等农产品的种植。据历史資料显示中牟县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种植大蒜,中牟县辖11个乡镇,几乎每个乡镇都在种植大蒜。据数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历时5年的发展,中牟县大蒜种植面积由1.6万公顷扩大到1.9万公顷,总产量由31万吨增产到33万吨。整个中牟县大蒜种植的水平基本保持稳步上升,目前大概稳定在133万公顷左右。其中无公害大蒜的种植面积已达2.1万公顷,并通过了通过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中牟县大蒜蒜头与普通的大蒜相比,具有皮白大、瓣均、不破碎、价格低廉、效益高等优点,大蒜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表皮紧裹,外皮纯白。中牟县大蒜曾多次在国外举办的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成为国家“三绿”工程蔬菜类十大畅销品牌、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无论是在大蒜的生产加工方面还是产品出口都在河南农业的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
2中牟县大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1大蒜种植自发性过高,风险承担力差
大蒜作为中牟县的主要农产品,种植面大、数量多,大部分都是农户自发性的种植,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供、销生产模式,一旦风险发生,只能有蒜农自己承担解决。从2004开始,在十年的发展中,中牟县大蒜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根据吕玉花等调查,从2004年开始,大蒜的价格变动幅度比较大,一些投机资本认为投资空间比较大,农户因此盲目过度投入,随之而来的是成本不断抬高,蒜农负担过重,无力承担。投机者对大蒜等农产品进行库存,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再加上种植大蒜成本的逐年上升,在增加农户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导致产量下降,市场供求不平衡,不利于中牟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市场价格的变动不仅仅影响农户的生产,同时蒜商的收蒜积极性大大降低,对大蒜销售商也产生不少的负面影响。
2.2大蒜附加值开发过少
虽然近年来中牟县大蒜的销售量很高,但是利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就是销售产品多是附加值较低的蒜头、蒜粒、蒜片、糖蒜等,这些产品很难帮助农户以及蒜商增加收入。虽说县域内有十多家大蒜加工企业,但是对大蒜的处理大多以冷储、初级加工为主,由于技术设施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附加值较高的蒜油、蒜素的生产加工极少,整个县域内大蒜深加工的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低端水平。大蒜的初级产品或者是原蒜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农户带来收入,但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利润的大量流失。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牟县将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3大蒜质量难以保证
现阶段,中牟县大蒜生产主要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没有一套标准化的种植体系。农户种植都是依靠自己的经验,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病虫害,没有参考依据,很多都是盲目地进行处理,无法通过更新进步的科学技术来及时处理新出现的各种虫害病害,从而导致无法对症下药,耽误解决灾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得治理灾害的效果很差,大大降低了大蒜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一旦遇到极端自然天气,病虫灾害时,会导致产量缩减质量下降。
2.4政府扶持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农产品都具弱质性,大蒜本身的弱质性及其生产环境的苛刻性使大蒜种植风险及企业承担的风险较高,恶劣的天气等自然灾害对种植户及生产企业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有相关的保证性扶持政策,企业及农户不具备承担巨大风险的能力,生产及种植积极性不高。中牟县虽然也有专业的农机服务站,但是功能影响力很小,缺乏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种植指导,大蒜市场竞争力逐年降低,农民收入降低,种植面积降低,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5生产运输成本高
近些年来农产品的种植成本越来越高,虽然国家对农民有很大的政策性补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各种生产资料费用的变化一年一个台阶,像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费用,维持在20%左右的增长幅度,其他的费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中牟县的大蒜种植大部分都是农户自耕自销的方式,所以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其他成本的增加,再加上自身产业化、机械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导致种植户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大蒜的产量也随之降低。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布落实,各项生产资料也得到了控制和补贴,但是,大蒜贮藏运输过程中,各种其他如电力、汽油等附加成本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支出。
2.6种植技术缺乏创新
中牟县优质的土壤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中牟县大蒜的优质品质,但是近年来由于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缺乏抗病抗虫等优质新品种的研发,造成了农户在种植大蒜时,滥用化肥农药,种植成本增加,但是大蒜农药残留问题、富营养化等问题不断出现,导致中牟县大蒜种植陷入大蒜质量得不到保障、市场得不到认可、农民丰收而不增收的窘境。在科技传播上,政府多为鼓励种植,但是缺乏专业的科技传播队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农民得不到科学合理有效的种植培训指导。
3大蒜产业化建议
3.1适度控制大蒜种植面积
当前中牟县大蒜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由于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导致大蒜种植比较零散。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宏观加大对大蒜种植面积的控制,帮助蒜农在相对优沃的土地上适度进行种植,逐步促使大蒜的种植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另外,要树立不断学习新技术的意识,对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要取其精华。
3.2打造品牌优势
中牟县拥有潘安故里、官渡之战遗址、雁鸣湖景区、国家现代农业公园、方特等优良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大蒜在中牟县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县政府一方面应该依靠大蒜千年的文化优势,将其作为旅游资源之一,扩大中牟县大蒜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依托旅游优势,通过组织大蒜专题展,与游客开展互动活动、赠礼活动,借助各大直播平台、地方知名媒体等,扩大地区知名度,为大蒜产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旅游文化基础,为之后的品牌建设、市场开发埋下伏笔。
3.3积极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是做大做强大蒜产业的现实选择,建立优质大蒜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通过集中采购种子、农药、化肥,实行基地型种植、标准化栽培,扩大优质大蒜的种植面积。以中牟縣城关镇为重点,带动周边官渡镇、韩寺镇、姚家镇、大孟镇、刘集镇、雁鸣湖镇、狼城岗、郑庵、刁家、黄店等乡镇,推动大蒜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成立一批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推广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的种植。推进大蒜产业与餐饮业、旅游业的融合,带动壮大当地大蒜企业的同时,推动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加工业快速转型,逐步形成三产融合的产业化模式。
3.4构建完善交通网络
中牟县素有“一肩挑两市、一路通三城”之说,作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区叠加的中心区域,是郑汴融城战略和郑汴产业带核心区,其中各类交通里程近3 000千米,公路网密度200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在全省县级市位列第一。其中郑开大道和郑汴物流通道不仅拉近了郑州与开封的距离,还使中牟的地理位置优势更加突出。如今通往郑州与开封的交通便利,物流运输方便快捷,因此要充分利用交通资源,加快中牟县农产品走出去。
3.5打造品牌优势,注重品牌建设
中牟县县内的代表性龙头企业有中牟酱菜厂、郑州市中牟恒大实业有限公司、郑州喜万年食品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初具规模。在县政府引导,大蒜协会等组织牵头,质量监管部门为执行者,集中对大蒜加工企业进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质量检测检验手段。同时开展对大蒜种植合作社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大蒜产前、产中、产后的安全保障,提升产品质量。在保证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的前提下,实施中牟县大蒜品牌战略,打造中牟县大蒜的金字招牌。以特色农业小镇为蓝图,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小镇,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外地游客旅游的同时,提高自身品牌实力的影响力,继而打开更大市场。也为电商平台提高知名度,增加产业整体效益,提高合作社的种植积极性。企业也能依托品牌效应,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完成产业多元化,占据周边市场份额的同时,打开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