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8-09-10 18:35程智
中国商论 2018年3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培养模式互联网+

程智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并且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将具备良好的就业前景与市场空间,但与此同时,市场对人才的标准要求是必须具备很高的能力,也即是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趋向复合型和创新性发展。故此,对于这种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对电子信息类的人才培养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化,从而使其更能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电子信息 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2(a)-187-02

1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能社会”。对电子信息产业来说,其作为支撑我国信息战略发展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创新性国家,且释放出巨大的信息发展潜能,以信息技术带动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要要素。

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涉及领域分别为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主要是以专用装备(如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信息化机电等)、家用视听设备、智能终端、微型计算机、消费电子设备等产业制造为主要业态;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主要业态包含有软件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信息技术运营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设计服务、操作维护服务、数据服务、系统集成等。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典型的跨界性特征,因此它的产业延伸已经与三次产业的各领域有所设计,而这是属于“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支撑。

1.2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被划分为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而创新和创业教育并没有被提升到与传统职业教育及学术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对大学生就业领域的扩展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造成社会就业率提升的缺失。同时,在我国教育模式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让学生在自我认识和社会期望中出现错位,虽然学生面临着市场的大量需求,但依然没有办法从中找到技能重建与个性表达的渠道。因此,终将会引发如生源流失和素质分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并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前时代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工业时代”,而这也就说明工业时代正在向互联网时代过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网络化平等和开放式的一种思维。同时,消费者也将会变为媒介信息与内容的生产者与传播人员,单向传播已经不成立,并且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权利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属于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真正来临。互联网思维模式必定会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并且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模式相结合。

2 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高端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数量少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跟跑和并跑”转变为“并跑和领跑”,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关键。现如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电子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和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基础还十分薄弱。通过调研数据得知,在企业中博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仅为0.35%,硕士学位比例仅为8.21%,这与高端人才占比50%以上的国际成熟电子信息企业的比重结构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外,企业中从事高端研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架构设计等岗位人员与跨界桥梁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人的比例仍然很低。然而,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研究生以上人才的供给也十分有限,从而在客观上也就逐渐形成了高端复合型与创新性人才的数量不足以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情况。

2.2 新技术领域和跨界应用型人才缺乏

现如今,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和新应用以是司空见惯,然而对新技术领域,如高性能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与智能制造、“互联网+”等跨界领域非常急需要大量的人才给予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各级别高校属于相关专业方面的在校生人数非常少,同时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也不能完全适应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因素,从而导致了新技术领域与跨界应用型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最终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2.3 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储备匮乏

在“互联网+”时代急需要大批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可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具有“互联网+”思维理念、对互联网各领域业务能熟练应用。然而,现如今各类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一方面是把与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其他业务技术技能分离开来进行培养,而并没有对学生在“+”方面的合理进行培养;另一方面,缺乏对学生“互联网+”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树立符合“互联网+”发展新形态的观念,从而导致对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数量非常庞大,最终使得可以符合“互联网+”时代新业态技术技能人才的储备十分短缺。

3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3.1 完善符合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必须构建與产业发展相关联的人才需求预警体制,根据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改革的思路,将产业服务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有机联合起来,更好的对各级和各类专业人才转型发展的需求趋势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同时能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专业结构、培育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其可以与产业同步发展,最终让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更有效的满足。

3.2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体制

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能够将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可以将与专业所对应的校企合作联盟、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组织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更好地推动专业与产业、企业及岗位等之间的对接、推动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之间的对接、推动教学和成产等过程间的对接、以及促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对接。

3.3 加强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集聚的产业和创新前沿的产业,创新型人才就是对产业发展支撑的关键动力。如果想要构建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必须要先建立教育机构与企业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教学的实践项目进行全面引进,构建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而让创新转变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3.4 准确定位各层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对产业的高端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学校和企业间相互合作而构建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发工作站及高端业务培训机构作为基础,通过对项目研究培训模式和高端业务协作模式,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在现有专业能力积累的前提上,着重对业务的迁移能力与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要与国际的顶级水平接轨,从而积累技术与团队基础,最终建立一批具备群体化和专业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高端人才梯对。

(2)对企业中层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对本科层的学历教育和培训作为主要载体,按照以工程教育和创新设计的人才目标进行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同时拥有理论基础知识、组织和管理能力、专业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技能、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技能等;依靠对企业和项目的实践,进而可以培养学生拥有处理完整业务流程生产与管理和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

(3)对企业核心技能方面人才的培养则是将高职层的学历教育及培训作为载体,以培养“业务型技术技能、工艺流程创新、及组织管理人才”为目标,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同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业务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的重视,有助于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新发展模式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4)对企业基础技能方面人才的培养载体,主要是对中职层进行学历教育和培训。以培养可以任职生产、服务、运营等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发展潜力,也就是提高学生在未来岗位上对业务的熟练技能,从而有效地为今后提高学生的学历水平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要着重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互联网+”形势下,参与业务线上、线下的销售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5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构建与行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体系,从而能够形成与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等协同参与的专业教学诊断评估机制和改进机制。此外,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对全过程的检测和保障体系,能够有效的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质量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制度。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高等职业院校将肩负着为社会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同时独立院校更是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那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更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和锲而不舍。

参考文献

[1] 杨莹.互联网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26(6).

[2] 潘修强,潘益婷,金慧峰.一种“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7(5).

[3] 羅剑.“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职教论坛,2016(18).

[4] 司玉娟,潘欣欣,王瑶,等.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7(1).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培养模式互联网+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
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