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①

2018-09-10 15:15:42乔雯葛蕾丹
中国商论 2018年26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中东欧

乔雯 葛蕾丹

摘 要:本文基于UNCOMTRADE的统计数据,归纳了2001—2016年间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与结构特点,重点利用RCA指数、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密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定量测算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显示:中国与中东欧在拥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方面存在差异,除部分农产品之外,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不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在增强。

关键词:中国-中东欧 农产品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b)-067-03

中东欧国家处于欧洲东大门,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中東欧16国(本研究选取外交意义上的中东欧16国作为研究对象,即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及斯洛文尼亚)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特色鲜明,在奶制品、谷物、糖类、鱼子酱、水果等农产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16+1”合作机制的推进,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业合作步入快车道,如何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多从宏观层面研究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关系的现状与问题(徐刚,2015;张永安和尚宇红,2016;龙海雯和施本植,2016),除张鹏(2014)和于春燕(2015)利用RCA指数、TC指数和G-L指数对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李丹等(2016)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外,采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量化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将在归纳入世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量化评价,以期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1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

1.1 贸易规模与贸易差额

总体上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稳步扩大。2001年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总额仅为224.5百万美元,到2016年达到了958.1百万美元,是2001年的4.26倍,年均增长率为10.16%。其中,中国对中东欧农产品出口额从2001年的167.9百万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569.4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率是8.48%;中国自中东欧农产品进口额从2001年的56.6百万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388.7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率是13.71%。

贸易差额方面,中国处于顺差地位,且顺差规模呈先增后减态势。其中,2001—2008年间为增长阶段,农产品贸易顺差从111.3百万美元逐年增加到最高点608.5百万美元;2009—2016年间的下降趋势明显,农产品贸易顺差从2009年的451.2百万美元减少到2016年的180.7百万美元,如表1所示。

1.2 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出口到中东欧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水产品(HS03)、蔬菜及果蔬制品(HS07和HS20)、其他动物产品(HS05)和油脂类产品(HS12)。2016年,这四类农产品分别占中国对中东欧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1.15%,20.73%、11.83%和7.20%,合计为60.91%。动态上看,2001—2016年间,蔬菜(HS07)出口所占比重从4.48%上升到7.83%,成为对中东欧出口的第四大类产品;肉及食用杂碎(HS02)出口所占比重从15.68%大幅下降到0.47%。

中国主要从中东欧进口畜产品(HS02、HS04)、烟草及其制品(HS24)和饮料酒类产品(HS22)。2016年,这三大类产品占中国自中东欧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为67.62,其中,肉及食用杂碎(HS02)是第一大进口类别,占到当年进口的31.41%;烟草及其制品是第二大进口类别,占比为18.73:乳蛋蜂蜜(HS04)是第三大进口类别,占比为10.32%;饮料酒类产品(HS22)占比为7.16%。

1.3 贸易伙伴

波兰、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五国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16年,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的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中波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到了397百万美元,占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1.50%;其次为匈牙利,占比为10.57%;塞尔维亚、捷克和罗马尼亚三国占比接近,分别为8.41%、8.24%和 8.10%。2016年,中东欧其余11国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均不足5%。

2016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对中东欧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波兰(46.83%)、罗马尼亚(9.56%)、捷克(9.04%)、立陶宛(7.39%)和斯洛文尼亚(4.32%);进口主要来源于波兰(33.69%)、匈牙利(21.56%)、塞尔维亚(18.88%)、捷克(7.06%)和罗马尼亚(5.96%)。

2 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定量测算

本文利用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密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2.1 RCA指数

总体上看,中国与中东欧6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在水产品及其制品(HS03、HS16)、其他动物产品(HS05)、蔬菜与果蔬制品(HS07、HS20)、虫胶树胶(HS13)及编结用植物材料(HS14)等农产品上均具有比较优势;在余下的17章农产品上,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中东欧六大贸易伙伴中至少有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如表2所示)。可见,中国与中东欧6大贸易伙伴所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种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除部分农产品外,双方在多章农产品的贸易上不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2.2 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NTB)是一个国家某产业或某产品的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取值范围在-1~1之间,指数为负(即净进口),则意味着出口竞争力较弱;指数越接近于1,表明出口竞争力越强。

首先,2016年中国鱼制品(HS16)的NTB值高达0.95,说明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在鱼制品上也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次,中国在其他动物产品(HS05)、蔬菜与果蔬制品(HS07、HS20)、咖啡与茶(HS09)、虫胶树胶(HS13)上的NTB指数在0.5~0.8之间,说明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中,中东欧6大贸易伙伴在HS05和HS09上均不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塞尔维亚在蔬菜(HS07)上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匈牙利、波兰和塞尔维亚三国在果蔬制品(HS20)均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捷克在虫胶树胶(HS13)上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都弱于中国;中国在活动物(HS01)的NTB指数为0.24,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小于除波兰外的五大贸易伙伴在该类产品上的NTB指数;中国水产品(HS03)的NTB值为0.33,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而中东欧六大贸易伙伴该类产品的NTB值均为负值,说明出口竞争力较弱。最后,中国在余下的16章农产品上的出口竞争力总体较弱,而中东欧6大贸易伙伴至少有一个国家在这16章农产品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出口竞争力。

2.3 贸易互补性指数

总体上看,中国与中东欧16国主要为产业间贸易,2016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值为0.47(如表4所示)。其中,中国与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7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0.6以上,这表明中国与这7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要明显高于余下的中东欧国家。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东欧16国所具有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的农产品在种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除部分农产品外,双方在多章农产品贸易上不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稳步增强,且中国与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塞尔维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强于其他中东欧国家;中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在特定种类农产品上的贸易联系密切,双方农产品贸易多为产业间贸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以互补性为主。

为了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应该因“国”制宜,充分利用好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差异性,积极拓展农产品贸易领域,改善双边农产品贸易不平衡;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16+1”机制,加大对中东欧农业与食品产业的投资,发挥农业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优化贸易环境,加快农产品贸易绿色通道建设,提升农产品贸易效率。

参考文献

[1] 徐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J].现代国际关系,2015(2).

[2] 张永安,尚宇红.“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希望与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2016(4).

[3] 刘作奎.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问题与对策[J].国际问题研究, 2013(5).

[4] 沈子傲,韩景华.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合作研究-基于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6(8).

[5] 龙海雯,施本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潜力研究——以“一带一路”为背景[J].广西社会科学, 2016(2).

[6] 张鹏.中国在中东欧国家开展农业投资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7] 于春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及农业合作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8] 李丹,夏秋,周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6(6).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8N50)、2017年宁波市决策咨询研究课题(J17-B5)和2017年度宁波工程学院王伟明基金項目(20170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乔雯(1982-),女,湖北秭归人,管理学博士,讲师,经贸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农业贸易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葛蕾丹(1996-),女,浙江金华人,国贸专业大四学生,主要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中东欧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3:50:15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3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17:09:23
浅谈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出版与印刷(2016年1期)2016-01-03 08:53:43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