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
摘要:在评估学校教学质量时,常常归因为教师教学水平,而教师则归因为生源差或教学设施条件差,究竟这个问题怎么看,本文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借用系统论方法作了较客观全面的分析,尤其探讨学生、教师、学校环境条件三因素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从整体、宏观层面而不拘泥于个体、局部的研究,可供大家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
关键词: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因素;高校
教学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学检验了教,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主要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其今后走入社会的工作质量,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应该是大学教育的终极方向。
1、高校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学习状况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有学习目标规划但未能付诸行动,未能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缺乏思考与创新,深入学习研究不够。
2)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高,这是目前大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倦怠现状和消极的学习心理明显。课堂听课不认真,多数不做课堂听课笔记、课后不复习。甚至出现逃课、不听课、课堂玩手机、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又缺乏应有的实践和锻炼,基本上毕业时各方面的能力均十分低下。
3)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难题没有主动、积极探究的能力和决心。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为考试而读书,得过且过,学习动力不足,绝大多数同学的再学习能力不強,又不愿或不懂得利用图书馆、利用网络去学习,很难获得学业上更大成功。
4)考试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屡禁不止,这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正常现象。尽管老师反复批评教育,但大多数人还是把它当做耳旁风,一笑置之。
上述问题按重点名校、本一、本二、刚升本的院校、高专高职顺序呈上升严重趋势。诸如此类现象都给学校和社会敲响警钟,让我们不能忽视,必须加以研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教学管理,改进学生当前的思想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运用系统论方法分析学习效果影响因素
2.1系统论方法是—种重要的学习效果研究方法
系统论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方法,要求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地分析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此系统与它系统的关系,从而把握其内部联系与规律性,达到有效地控制与改造系统的目的。基于系统论方法出发,教育教学研究需要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出发,综合、全面考察对象,以达到分析问题最合适的角度。
一般定义为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依其不同的标志进行不同的分类,同时又可根据研究对象的需要组建系统,如把与研究的对象有关的影响要素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考察。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校学生学习效果,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影响学习效果要素的集合体可视为一个系统,它由来自学生方面、教师方面、环境方面的三大因素或子系统构成。为了实现较高的学习效果,各个子系统必须按一定的组成、按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整个学习效果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状态。
2.2系统的功能首先取决于其组成要素
系统是由要素或子系统构成,要素的水平、优劣对系统的功能(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研究系统包括学生、教师、环境方面的三大子系统,每一子系统下又包括次一级系统、再次一级系统,或每一要素下又包括若干因素、次因素。现分析如下:
(1)学生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是学习效果的要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包括以下:学生的自身特征,如心理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家庭状况;入学动机学习态度:是主动型、顺应型、被动型还是被迫型,是想学、主动积极学习,还是不想学、被动消极的;个人素质:如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等。
(2)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态度,即对教学态度、对学生态度、对工作态度;教师能力,包括学历背境、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教师素质,如知识渊博、品质高尚、行为举止优雅、勤奋敬业、真挚爱生、人格魅力。
(3)环境方面
相对于学生而言,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一是校园环境因素: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实验设施、运动设施等。精神环境包括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校园精神、学校形象等。校园环境文化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
二是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幼儿和小学期间,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超过学校的影响。随着孩子的长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学生受到学校的教育影响越来越大,家庭环境的影响渐弱,学生的自主性逐渐增强。
三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个大系统,社会上各种因素、信息无时无刻不反映到学校中,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各种价值观、社会思潮、社会风气、习惯势力等都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学校中。尤其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在上述诸影响因素中,学生自身因素是首要的、根本的,是内因,其它因素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除学生自身因素外,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最有直接关系,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学校环境,然后是家庭环境和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本文在研究模型中忽略了家庭、社会这种较远距离的影响。
2.3系统的各要素的关联性也影响系统的功能
组成系统的要素对系统功能的发挥是首要的、直接的、显著的,但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联系、影响将间接促进或制约另一要素功能的发挥;二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影响,这种联系、影响又将间接促进或制约环境对系统的要素功能的发挥。从唯物辩证法上讲,系统、环境和要素是有密切联系的,是彼此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现就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系统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作如下阐述:
(1)教师因素对学生产生积极性作用
教师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无疑是最大和最为独特的,这种影响从最直接的专业技术水平——渊博学问、专业水平,以及讲课艺术、讲课的方式方法,到相关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如教师自身的修养与道德品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权威,组织管理的能力,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等具体的施教措施,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学生产生作用,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如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对待课堂不良现象,教师的作为、处治不当,使用过激刻薄的语言,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因素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对教师教学积极性影响因素很多,而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低是影响教师积极性提高的另一因素,低分进校学生基础较差、成绩较差,缺乏自信,接受力较差,上课专注力不够,旷课迟到玩手机较严重,课堂纪律较涣散,较难管理。教师虽花了很多精力,效果不见得明显。时间一长,教师的劲头就不足了。
(3)环境因素对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一个符合要求的正常的校园环境、实验实训条件、信息管理系统和后勤管理系统是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培养人才所需要的。但一个优秀的上层次的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实验实训环境、信息管理和后勤管理系统则让师生眼前一亮,引以为豪,会起到激励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之效果。若低于教师学生预期时,他们会产生失落或不满情绪,进而影响教与学行为。此外对于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一个学习氛围比较浓、学生自律较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形成积极的教育教学态度。
综上所述,我们所研究的学习效果系统中各要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具有二重性:要素自身对于学习效果的影響;要素对于它要素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定性描述。而下述是一种半量化研究。
有人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从学生、教师、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人手,对高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构建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来了解学生对于高校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学生、教师以及外部环境对高校教学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教师这一因素对教学效果主要是直接影响(0.815),学生通过对教师的直接影响(0.902)而最终间接影响教学效果,最后是外部环境,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教师(0.279)和学生(0.685)而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每提升1个单位的教师、学生以及外部环境的比例,最终的教学效果将会分别提高0.815、0.902以及0.964个单位。
2.4系统整体性发挥深刻影响系统的功能
上述讲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一、单向的,而实际是来回往复、叠加的、多要素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对系统的研究通常还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是由各要素按一定的组成、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而非多种要素的简单相加或机械组合,它是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不断动态的发展所形成的。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其要素、要素组成配比,而且取决于结构,同样的要素,若组成配比不同,相互结合的方式不同,性质会出现很大差异。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作为一个系统,若从相互结合的方式、系统的结构研究较复杂,本文仅从组成配比人手来进行研究。
(1)要素的组成配比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上述研究三个影响因素与学习效果存在正相关变化及一对一单向相互作用这点较好理解。但三个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相互匹配关系,也将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却不太引人注意。
如果我们在研究学习效果时,在暂不考虑家庭、社会这种较远距离影响的假设下,则学生、教师、学校环境条件三个因子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权重之和视为1(即100%)。倘若我们将这三个因子的权重(水平、层次、优劣)视为彼此相等均为1/3时,表示每个因子各自对学习效果的贡献均为1/3,即三个要素达到很完美匹配,这时学习效果达到最佳。这一推断是借用:“几个数的和不变(一定)的情况下,这几个数的差越小,它们的乘积越大”这一简单的数学规律做出的。
反之,如一个因子权重偏低,而另外二个因子权重偏高,或二个因子权重偏低,而另外一个偏高,如此类推,则学习效果偏离最佳值。由此设想,如学校教师水平很高,环境条件也很好,但招收的学生质量差,此时相当于前两者权重大,而学生权重偏低,其学习结果偏离最佳值,即教师的高水平和优良的环境条件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学生质量不低,学校环境条件不错,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理想,这时相当于前两者权重较大,而教师权重偏低,其结果也是偏离最佳值,即委屈了学生,浪费了资源条件;如教师高水平,招收的学生高质量,而学校教学设施环境条件差,同样偏离最佳值,此时教师、学生的优势远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2)系统的层次对学习效果影响
上述说明三个影响因子相互匹配,学习效果最佳。问题是当这三个因子分别在高职、本二、本一、研究生层次相互匹配时,那情况是否有区别?这是一个涉及系统的层次性和等级性问题,高校系统包括高职系统、本科系统和研究生系统,三者情况不同,对学习效果研究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我们可推断出:
A.不管学校在何层次,如三者权重一样、完美匹配,则学习效果将达到该层次现有条件下的最佳值。由于本科院校三者的配置通常好于高职院校,所以这个学习效果最佳值,通常本科大于高职,研究生大于本科。
B.为了达到本科学习效果大于高职,这三个因子应在较高水平匹配,即本科的师资、学生、环境条件都应优于高职。如學校招收的是本二学生,而教师、环境条件仍停留在高职水平,或学校招收的是本一学生,而教师、环境条件还是停留在本二水平,学生学习效果是要打折扣的,优质的生源被浪费了。
C.三个影响因素若有一个较差,即权重偏低,就要设法提升那个影响因素,使它与另二个影响因素相匹配。如学生质量、教师的水平能力都不错,但实验设施、教学条件差,影响教学开展,这时就要首先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加以解决,即首先解决“短板”问题,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
D.三个影响因素若有二个较差,另一因素明显突出,除了设法提升那二个影响因素,提高整个组织的整体水平外,还可先发挥另一因素的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学校建立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受到周边企业的青睐,在“双十一”电商购物节期间可以和企业合作,建立电商网售与客服工作室,为企业提供对外服务工作;又如师资水平很突出,可利用突出优势为社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等,从而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
总之,我们应尽可能提升学生、教师、学校环境条件这三个影响因素的水平,并且做到比较均衡、相互匹配,以获得最佳学生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实得感、满意感,使高职、本二、本一、研究生各个层次都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最高办学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
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如上所述,组成系统的要素对系统功能的发挥是首要的、直接的、显著的,因此,我们应着力提升影响系统功能发挥的各要素。
3.1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给学生增加学习动力
(1)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基础。如果专业教师素质高,对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钻研深,并有独到见解,在讲授时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风趣幽默,对学生学习动力有极大推动作用。
(2)构筑教师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包括教师的应变能力、人格气质、艺术文化修养等,多项研究表明,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所起的作用一直都是相当大的,甚至会关乎学生的一生。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能够从较高格局启发和引导学生进步,影响学生的大局观、格局感。学生喜欢教师,就容易喜欢他的课,认真学习他的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变革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的结合学情调整教学方法,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到有收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支持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维持和提高还需要师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共同努力的:
(1)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提升学习积极性
目标是各项工作或活动取得成效的有效推进剂。对于学生来说,建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生入校以后,可通过专业介绍,向学生展示专业背景、专业成就与发展前景等,帮助同学了解专业,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经过一学期学习,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已有所了解,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短期目标,即大学学习期间要达到的目标和建立合适的长期目标,建议先订一个十年目标计划。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动的方向和尺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2)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这对于高职院校、对于刚升本的专科院校尤其重要。这些院校学生进校分数低,有本科院校压着,缺乏自信,自卑感强。如何打破这种自卑心理,有的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本科学生参加的比赛并通过努力取得胜利,使学生树立“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从小事、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启发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鼓励学生“积少成多”,以点滴的进步逐步走向成功,越来越自信、自爱。
(3)培养刻苦勤奋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需要强大的学习意志。怕吃苦、不刻苦是眼下大学生的思想软肋,尤其是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名人传记、名人名言等,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树立主体思想,提高学习自觉性
学生群体是高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受众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自觉性如何会直接影响高校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自觉性取决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目标或学习的社会意义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还与学生所处院系的学风有关,通过加强院系学风建设人手,以集体荣誉感、团队拓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发挥良好学风的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勤奋、自觉的学习习惯。
3.3加强学校环境设施建设,营造高校良好教学环境
外部环境是营造高校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平台,外部环境中教学环境对教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影响较大。
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学环境主要由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组成。物质环境属于有形的“硬环境”,可以依据评价标准量化考评;心理环境属于无形的“软环境”,很难为它量化评价,可以根据校风校纪的自由度、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评估等进行软环境的评估。
除此之外,学生的家庭环境因素和社会宏观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三个主要影响因子及因子间存在相关关系与因子间的组成配比对因变量(学习效果)的影响,尽管作了比较客观、辩证的探讨,但还显得很肤浅。大学生学习改革及学习效果效率研究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高校还需做出长期的努力,这是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和发展趋势。具有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