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是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协同创新的必然选择。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处于爆发期,不断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出现,军民不仅要合作,而且要融合创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军民融合重点就要奏好“军转民”和“民参军”两部曲。一方面,军队很多有成熟的技术,通过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先行先试、体制的创新等,能够把军方的技术通过二次开发转到民口,实现产业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十二五”以来,高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很多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国防科技。通过相应的体制机制,军民协同,可以将民口取得的重大科技进步应用到军事方面。军民融合,联手推动统筹部署基础研究、加速前沿技术创新,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实现人才、科技金融政策等资源共享,必将激活科技创新新动力。
军民融合是大势所趋,但是困难和阻隔也不小。一方面,军工领域的管理体制相对独立,保密性强,输出和进入通道不是很通畅,“军转民”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国防军工产业技术门槛比较高,研发投入大,市场空间相對狭窄,“民参军”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国防军工单位往往跨地域分布,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对分散,加上军民对接的平台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受认识和各方利益的纠缠,比突破技术难关还要难,破冰仍需时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任务,以破解影响和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为主攻方向,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自创立之初就被赋予了破除障碍、创新体制的自然使命,在推动军民融合上既有天然职责,又有独特优势。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作为军民融合的先导区,关键就是要在“军”和“民”之间牵线联姻、搭台合奏,一方面打通“民参军”的体制通道,另一方面筑牢“军转民”的支撑平台,着力构建一个军民融合发展的共同体。
加强规划引领、健全军民融合体系、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技术双向转化、优化军工经济结构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
军民融合势必会带来中国科技创新的黄金期。可以预见,由军民融合组成的一个个行业真正的国家队,必将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形成强大的军民融合合力,助力实现中国民企报国强军的“民族梦”、中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强军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刊编辑部 李 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