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助力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9-10 03:57:56杨佩铭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西藏金融

杨佩铭

摘 要:西藏与内地其他省份相比,从供给侧改革、投资、消费、进出口看,均有着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点;从资源禀赋上看,也有着特殊的优势和劣势。今后一个时期,面对着新时期的种种变化,金融应从几个方面给予支持,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

关键词:西藏 供给侧改革 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130-02

1 从“三去一降一补”看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西藏产业呈现“三二一”结构特点,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9.4%、39.2%、51.4%,第二产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占比10.6%,制造业占比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3%。

农牧业生产结构较为合理,建筑业为二产龙头,工业占比有限且以优势矿产、水泥制造和能源为主,内地过剩的一些产业在西藏并未大幅度发展。某种意义上看,去产能、去库存对于西藏而言压力不大,甚至可以说西藏的供给侧改革在某种层面而言应当是增产能、增库存,由于西藏由于特殊环境限制,所增加的产能和库存应当主要针对特色领域的投资领域。

就去杠杆而言,中国2017年全社会融资总量存量/GDP的比率为21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全社会融资总量统计表),而2017年西藏贷款余额/GDP为308%。从这个数据来看,西藏可能迫切需要去除杠杆,但西藏大量的贷款还款来源来自中央资金、央企总部、援藏资金,并未对西藏自身带来很大的还款风险。另外,由于其他还款来源及优惠利率的存在,导致西藏金融业相比内地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融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二是银行数量相对较多,与青海相当,多于宁夏;三是优质企业数量较少,融资资金相对集中;四是银行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上述金融业特点导致了大量的贷款产品、大额资金集中在优质行业、优质客户,贷款资金的集中也导致了支付缓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从根源上看,西藏去杠杆的根本在于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降成本上,西藏金融成本、税收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的高成本来自物流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包括建设成本在内很难大幅度改变,应当营造更具效率的竞争环境,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同时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以规避人力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等的问题。

补短板是西藏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量基础设施的缺乏、人才的缺乏、创新不足等,在这一方面,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最需要做的文章。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经济性,避免建设无效的基础设施,需要结合西藏特有的地缘特点,围绕特色产业的需求进行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建设。

2 从几个财富供给源泉看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个财富源泉是基础设施供给。目前,西藏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如部分城市电力不足问题、农牧区用电问题、农村公路问题、公路等级低问题、铁路建设不完善、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城镇基础设施差、水利建设不足等问题。应利用中央给予的政策、资金支持,实现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西藏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的要求,也是西藏内生式发展直接需求。

第二个财富源泉是人口和劳动力。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人才,西藏与内地相比,优势在于绝对剩余人口尚未转移完毕,相对剩余人口尚未开始转移。西藏应利用基础设施大投资的契机,大力培养自身的产业工人,一方面可以在脱贫攻坚中实现异地扶贫搬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产业的劳动力供给。另外,需要进一步加大户籍改革和户籍吸引力,为农牧民进城解决后顾之忧,也是吸引中高端人才的需要,可以考虑通过年限阶梯式的方式递进式的开展阶梯式减税,并匹配相应的消费设施,促使消费落在西藏。

第三个财富源泉是土地和资源。西藏土地资源丰富,在供给方面要考虑内地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对现存土地进一步規划,打通供给抑制,同时在土地供给方面透明化、公正化,以优质的土地资源吸引投资。西藏拥有大量的水电资源,但大多水电资源已被几大国有发电集团垄断,此时正好可以借助国有企业改革的契机,吸引多元化的资金注资,完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将国企的技术等优势与社会资本的效率结合,实现最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西藏本地国有企业,由于前期负担、阻力较少,又有充足的银行流动性匹配,可以探索实现具有西藏特色的淡马锡模式。

第四个财富源泉是金融。中国的利率与世界相比属于高利率地区,而西藏的利率即使放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也算较低的。对一般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成本不是很大的问题,难得是否能融到资,而对于较优质的客户,银行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已经是近十年来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导致各家银行竞相降息。对于西藏而言,面临是的如何让大企业享受金融优惠外,让小企业也能分到一杯羹,政府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吸引更多的银行入藏,进一步提高银行竞争,促使客户分层以匹配相应银行。可以考虑更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匹配各种客户的需求,如开展四川新网银行类的P2P小额贷款银行等。

第五个财富源泉就是技术和创新。西藏有全国最优惠的税收政策、最优惠的金融政策、最优惠的财政政策,这些对每一个创新企业都极具吸引力的。未来的技术可能使得不再需要大量的土地、大量的资源消耗,对于人才的解决也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帮助其居住在内地、部分时间工作在西藏、税收在西藏,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了人才吸引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促进西藏的税收增长,或者可以在自然地理条件更好的林芝打造创新基地,同时匹配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在这方面考虑,在内地的创新企业都遇到金融成本、税收成本等问题的情况下,打造西藏的硅谷,给予创新科技企业一个世外桃源。

3 关于西藏金融业支持供给侧改革的一些建议

3.1 关于基础设施融资

由于西藏“补短板”的持续需要,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能将是西藏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从西藏历次贷款额度较大的项目来看,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比较集中在政府类的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均由高层政府推动,政府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三是从贷款模式设计、贷款金额到担保,银行均扮演重要角色,帮助制定贷款方案;四是还款来源主要为中央资金。

未来几年,较大贷款金额的项目仍将在政府主导的投资领域出现,在融资方面,需考虑以下工作:一是结合目前国家出台的关于控制政府负债的政策,认真研究分析出适合西藏特点的融资方式;二是银行业应更多的发挥经济、金融等专业人才作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将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两项工作结合,将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帮助地方政府在前端规划项目、设计项目,充分结合西藏的地缘优势,从特色产业发展的角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大额投资无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利用前期贷款等政策,合理给予前期贷款资金,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四是考虑整合中央资金、援藏资金等资金,合理合规的规划还款来源,避免增大地方负债;五是更多的吸引社会资本,合法合规的开展PPP等符合国家政策的融资方式。

3.2 关于水电领域融资

水电由于建设期限长,在业界有着缺电时期建火电,不缺电时建水电的说法,金融机构应密切与各电力集团沟通,跟踪各重点水电项目的审批进展,结合风险及时做好融资工作。做好水电行业的贷款服务,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前期贷款。由于西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容量全国第一。未来水电行业必然是西藏行业中贷款余额最大的行业之一,但由于水電建设减缓,金融机构需要在前期贷款方面给予重要支持,大力支持水电的前期贷款,做好水电行业前期工作贷款服务;二是利用好大型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大额中长期的优势。如今西藏水电的方式基本为先简后易,先小后大的方式,但后期成本高(单位装机成本一般为内地的2倍)、装机大、承担外送功能(外送电站目前不能申请中央资金)的大型水电的项目上马时,需要利用好大型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大额、长期贷款的优势。

3.3 关于西藏特色产业融资

目前,西藏已经明确了旅游业、清洁能源业、金融业、天然饮用水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高原优质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业、特色文化产业等四大特色产业。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在传统的发展理念基础上,西藏的发展更应独树一帜,别具匠心。下一步,西藏的发展应结合地缘特点,利用自身优势,避免盲目上马一些无竞争优势的项目和产业。银行的资金也应集中支持在具有西藏特色的产业方面。在各个行业里,在考虑竞争的情况下,应着重培养西藏自身的独角兽企业,以点带面,推动整个行业在区内外的影响力。金融业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西藏人行等部门应做好对金融业关于支持特色产业方面的考核;二是对处于不同阶段,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给予支持,包括小微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前期贷款等;三是政府可以设立特色产业偿债准备金等方式,鼓励银行发放贷款,规避风险;四是鼓励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新三板上市、IPO等工作。

3.4 做好其他金融产品的试点工作

中期看,由于贷款利率补贴政策的存在,西藏的融资方式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但长远看,培育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他融资方式为辅,是有利于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更好地促进资金高效配置的。一是大力发展IPO融资。目前,西藏仅有16家A股上市公司,应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上市绿色通道的政策,继续支持本土企业上市,将有利于西藏本土中型企业发展,提高本土企业知名度,更有效的培养西藏名牌企业,提高其融资能力,减少融资成本;二是培育债券融资主体工作。目前,由于发行企业债、中票等融资工具无利率补贴,相比银行贷款无利率优势,一般企业无发债意愿。但放眼全国,甚至西部排名靠前的省份一般基本做到每个地市均有发债主体,有些发达城市已经做到每个区县均有发债主体,利用债券融资已经成为除银行贷款之外另一个极具优势的融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手段,具有创新意识的地方发债主体已经开始着手海外发债融资。另外,发债主体的打造过程符合国家关于地方政府融资主体市场化建设的要求,将有利于各地融资主体企业建设及市场化转型。考虑到目前市场化发债AA级企业利率一般在6.5%以上,可以在拉萨市等西藏重要城市建设发债主体,并试点发行债券;三是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有效的盘活地方存量资产,未增加企业额外负债。特别是西藏以租赁房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其租金稳定、单位租金高等特点均非常适合开展REITS、类REIT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整合租赁资源,打包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丰富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 杨亚波,连成国.西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J].西藏研究,2016,6(3).

[2] 西绕甲措.西藏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3).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西藏金融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环球时报(2016-07-26)2016-07-26 09:25:40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8:44:16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