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县域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展情况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落实和推进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新县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队伍建设薄弱;管理水平欠缺;使用效益偏低。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思想认识、资金投入、使用效益、管理培训工作、督查工作等方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8)03-0050-04
作者简介:陈世江(1974— ),男,河南新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新县电化教育教学仪器站信息技术教研员、实验教学教研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及“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实验仪器及信息化设备基本配备齐全,如何发挥实验仪器及信息化设备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教育管理部门下一阶段工作高度关注的问题。近期笔者带领调研工作小组就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维”现状;校园网建设情况;“班班通”建设与资源应用情况;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应用水平;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情况;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等等。工作小组广泛听取学校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现场巡查和抽调档案资料方式,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情况有了总体上的了解。本文通过介绍新县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进而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得到下一步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实施策略,从理论上为我县教育信息化推进和提升工作寻求支持。
二、新县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新县中小学校共计196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3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点131个。在校学生共57416人,其中小学生有28031人,初中生有16891人,高中生有12480人,特殊教育学生有14人。其中,乡镇以上学校共46所,配专职实验管理员12人,兼职实验管理员44人,专职网络管理员10人,兼职网络管理员36人。
目前,新县中小学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全县接入宽带的学校共有56所,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共有42所,分别占学校总数的29%和21%。全县现有“班班通”设备共1064套,占班级总数的82.6%,其中高中是120套,初中(含九年一贯制)是368套,小学(含教学点)是576套,设备总值1665.468万元,设备每节课使用率近三年分别为50%、67.5%、91.4%。全县共有计算机教室55间,中小学学生计算机2753台,其中高中是780台,初中(含九年一贯制)是976台,小学(含教学点)是997台。生机比分别为:高中学生是22.5∶1,初中学生是17.3∶1,小学学生是28.1∶1;师机比也仅为4∶1。全县共有网络直播互动教室9间,每周每室使用在10次左右,全县信息技术装备总值1463.66万元,其中计算机为987万元,网络及外部设备为476.66万元。全县中小学现有理化生实验室61个,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室24个。中小学实验室及理化生仪器设备总值751.87万元,其中理化生科学教学仪器总值429.68万元,中小学实验室设备总值322.19万元。初中理化生实验近三年开出率分别达89.5%、87.2%、91%。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县在教育信息化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与配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县乡镇以上学校实验仪器装备达到了省二类标准,“班班通”设备装备到乡镇以上学校每个教学班级,30人以上的村级小学每校装备1套。但是,工作小组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全县的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现状不太乐观,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队伍建设、设备管理使用、技术培训应用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力量薄弱
从我县网络管理人员及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工作管理情況看,目前这两方面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队伍存在人员少、技能低、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一些学校没有根据工作岗位需要重视招聘并选配好专任教师和相关岗位管理人员,加之部分乡镇管理人员参加选调考试进了城,出现了基层工作人员少、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工作量大、缺少专职实验管理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等不良现象。同时,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缺乏必要的继续教育指导,相对于其他教师,教育技术装备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技术掌握和知识应用表现得不够优秀。据工作组了解,近几年新县各单位没有组织信息技术骨干及实验管理员参加过国家和省级的相关培训,举办过市县级的相关培训仅1次,一些学校的兼职实验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工作岗位上常常是解决不了重要疑难问题。
2.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欠缺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些学校对技术设备和实验仪器没有做到妥善保管,存在借还无序、摆放混乱的问题;部分学校,只考虑了使用设备,在保护及维护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设备完好率下降;部分学校,功能室卫生状况很不理想,有的是长时间没有使用,灰尘较多,有的是使用以后不能及时打扫;少数学校对实验仪器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特别是对易制毒化学品、剧毒品的管理存在隐患;有的学校甚至占用功能教室,将其改为其他用途。反思这些行为出现的原因,是学校领导因各种情况未能重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常常处于边缘状态。各省都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细则》,对中小学实验室、信息系统等教育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维”,以及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机构的设置、性质、职责及任务做过明确规定,但是大多省份的学校在落实政策和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困难,轻易降低标准和要求,不能按规定行事,工作缺乏创新,没有制定与学校实际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在相关部门缺乏督导的情况下,教育装备工作呈现出散乱状态是不可避免的。
3.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率偏低
工作小组经调研发现:总体来说,全县“班班通”设备使用率高,又因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需要,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使用要多一些,但计算机教室及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率不高。全县中小学“重建轻用”的现象较为突出,已配的中小學教学仪器、信息化设备等信息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仪器设备使用率、学科课堂教学开出率不高,没能充分发挥教学效益。在教育信息化已经从重视基础设施配备转为强调教学应用,教学资源不断被创新应用和开发的时代潮流下,县级各相关部门机构和学校重新思考并改变和扭转仪器设备闲置、使用效率低的局面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三、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策略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相应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也被列为了重点项目。[1]考虑我国县域层面的庞大教育体量,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县一级政府要深入领悟并贯彻党和国家的信息化改革精神,做好教育组织机构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与服务工作,要求有关人员提高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认识水平,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建设覆盖全县城乡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普及,最大程度上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在教育理念和思想上创新,在模式和方法上深钻多磨,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校领导及教学工作人员都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树立主体意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强探索,向学校领导建言献策,研究本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县/本校资源,积极改善和优化教学,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二)逐步加大资金投入
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及省市有关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在年初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时,落实好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各中小学校要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拿出相应经费(符合国家规定)来支持实验、电教等课程开展和运作管理,并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确保公用经费中小学每生每期30元、初中每生每期40元专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软件购置、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及网络通信等,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经费支出一般不低于公用经费8%的标准。在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方向上要根据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重点加大对保留学校的投入,对拟保留的学校从长远考虑,增加投入,对拟撤并的学校控制投入甚至不投入。
(三)发挥好各校设备的使用效益
全县各中小学校务必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工作,可制定与各校实际相应的操作办法,按照“宁可用坏,也不可放坏”的思想,在“应用”二字上下苦功夫,在“走进课堂,深入课改,服务教学,提高素质”上多做文章,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及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千方百计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微机室,开展丰富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信息素养,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开展管理培训工作
县教育体育局科学决策,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推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装备工作开展,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及信息化人员队伍的建设,按办学要求与工作需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配备工作,灵活适应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均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定一套与学校实际相符的管理制度,在人、财、物的合理分配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尤其要重视精心配备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技术装备人员队伍。侧重加强网络管理人员及实验教师培训工作,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相关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在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中,要积极开展理念、方法、技术等多层面的培训活动,培训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重点抓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工作。[2]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实验教学优质课、自制教具评选、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比等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教员的整体专业水平;组织各级各类教育技术装备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人员参加领域内的观摩、研讨、展示活动,通过相关课题、专题研究工作激活人员思想,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明确工作职责,学校要解决好他们的工作待遇问题,在评聘职称、进修培训、评先表彰等方面要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充分发挥整体积极作用,服务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五)加强督查工作力度
县教育体育局要对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并将此项考核纳入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加强对各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考核,采取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的“建、管、配、用、维”“研、考、培、评”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3]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规范,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定期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分析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抓好教育技术装备使用效益。
(六)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让“互联网+”教育在全县开花结果
借助省教育厅“互联网+”教育的“精准扶贫”工程在我县试点的东风,我县应抓住机会,全面、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最大程度惠及全县义务阶段教育。在开展相关实践工作时,各级相关部门机构应处理好沟通合作问题,确保资源设备“用得对”“用得准”“用得够”。我县一些学校已开始使用河南省现代教育研究院研发的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新产品,结合平台优势和网络安全技术,通过连接微信,用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主体提供在教学、学习、生活、管理、办公等各类场景中的应用功能,可以有效持续地达到教育工作的“大数据”效果,持续获得反馈与调整,真正高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落实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县将利用好这次扶贫试点捐赠的豫教云平台、一校带多校(点)专递课堂、智慧教室等硬件设施,让平台及设备惠及全县所有学校,真正提高我县教育信息化水平。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7-12-19].http://old.moe.gov.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陈祥明,钟家平.内江市市中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现状及建议[C]//《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北京:《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2014:168-176.
[3]严友田.应用驱动 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4,(3):42-44.
(责任编辑 孙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