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旸
从两三年前开始,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和必须做的事情,我拒绝把应酬类的饭局安排在晚上。每次有人约我谈事,我都会在工作地点附近约午饭。
绝大多数事情,你在一个半小时内绝对可以谈妥,如果无法谈妥,只能说明这根本不是一件可以在如此短时间内仓促决定的事,那就需要再行商量。更重要的是,因为下午大家都有其他工作安排,所以對于午休的时间都会本能地珍惜,效率无意间会变得很高,人们都会直奔主题,切割掉所有不必要的寒暄与闲聊。
如果约到晚上,尤其是下班之后的晚饭,在一种终于解脱的氛围与情境之中,我们总有一种报复性的放松状态,会面时间总会被无限拉长,要谈的事情却仍然只是那一点点。
现在,无主题的纯闲聊饭局,我已经极少参加了。虽然之前也经历过不好意思拒绝邀约的阶段,但现在拒绝起来已经毫无压力,更何况我早已经确认,当我拒绝了那些之后,根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在刚刚开始工作的那一阵子,很多人教导我,一定要多接触不同的人,于是我参加了无数的饭局。后来,我发现这样做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
不要以为你去参加一个个饭局,你就拥有了所谓的人脉,如果你本身一直对他人是“无用”的,那么以nobody的身份参加各类应酬,你仍然只会是nobody。
社交性饭局其实很实际,就是一种资源交互,你没有可以提供的资源,对方的资源也就不会倾斜到你的身上。不要以为多参加几次,你就会改变这种平衡。你更应该做的其实是把那些应酬的时间和社交的热情省下来,用来完善自己,当你自己变得强大,就会发现很多事情会来找你。
对于很多人来说,参加这种活动,其实是为了进入一种幻象,让自己觉得没有被人群抛弃,自己仍然处于“社交圈之中”。其实这不过就是安慰剂而已。我的微信上有一些工作上认识的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与你朋友圈里的大多数人都相识。不过若是你仔细看看他们后来的职业发展,根本无法证明那些社交真的为他带来了任何红利。
(摘自《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Glam Beck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