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构建研究

2018-09-10 21:54王宇熙张一春
数字教育 2018年3期

王宇熙 张一春

摘 要:现如今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研究中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全国性能力标准体系,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体系,为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而奠定基础。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入手,研究教师在教学中涉及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殊性,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即TPCK)视角出发,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从而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框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TPCK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8)03-0025-06

作者简介:王宇熙(1992— ),女,湖南祁阳人,硕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员,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语言实验室管理等; 张一春(1970— ),男,江苏常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继续教育。

一、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认识

能力指的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它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而教师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条件和方式的表现[1]。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具备的一般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课堂的需求。国内学者提出来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个概念,是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发展。李天龙[2]以实践性知识为重点进行分析,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在不断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能力;秦莉[3]从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对教学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所具备的一切能力。

学者们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并从不同的视角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解构与重构,普遍认为其内涵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表征的能力。在相关的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从知识的角度来研究教师的能力,虽然知识不能等同于能力,但是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石,是从静态的知识到动态的能力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能力逐步形成的动态性表现。

TPCK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所表现的知识,其具备动态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正是如此,从TPCK视角来研究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再认识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有利于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以及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此外,相关学者研究表明TPCK较少考虑教师课程以外的,学校组织之内与教师共同角色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要素[4]。因此,从TPCK视角研究信息化教学能力,除了关注其组成要素,还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和学校领导以及同事之间的影响等因素,形成符合高职教师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理论基础——TPCK内涵及组成

TPCK由米歇尔和科勒(Mishra & Koehler)[5] (2006)提出,阐述了如何将TPCK应用于教学实践。TPCK是关于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如何利用技术呈现一种高度综合的复杂知识,即综合理解主题内容,分析学生的差异性,使用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合,从而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表征、组织和呈现学科教学知识。

TPCK是动态性的知识,每个要素都在不断地变化。TK(Technological Knowledge,技术知识)指的是与教学相关的一切信息技术知识。PK(Pedagogical Knowledge,教學法知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方法等知识,也包含课堂管理、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监控、教学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知识。CK(Content Knowledge,学科内容知识)指教师对所教授学科中重要的概念、原则、理论等专业知识。以上三种知识是对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基本知识,它们之间相互融合与发展,形成几种综合性的知识。

其中,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综合性知识有TCK (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技术内容知识)、TP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技术教学知识)、TPCK。TCK是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有效表征教学内容的知识;TPK是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或策略的结合以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TPCK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有效的表征知识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

三、国内外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标准的现状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的标准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虽然在表述方式上存在不同,但在本质上有共同之处。基于此,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为发展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借鉴。

(一)国外教师ICT能力标准的相关研究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出台了面向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形成了一套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体系,反映出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建立了基本的标准评价体系,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满足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其中该标准[6]包含: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提升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素养为学生树立典范;参与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

由英国教育与就业部等机构制定,英国教师培训署实施的《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从教学评价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能力两方面开展教师的ICT培训[7]。具体而言,该标准的第一部分强调有效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强调在不同学科中教师使用ICT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中小学教师ICT应用指导能力标准》[8],其中包括教材研究与指导的准备、评价等过程中应用ICT的能力,教学中应用ICT指导的能力,指导学生应用ICT的能力,指导学生遵守信息道德等的能力,学校事务中应用ICT的能力。

新加坡政府推出了IT在教育中应用的二期计划(2003—2008)[9]和三期计划(2009—2014)。三期计划在二期计划的基础上对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考虑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让学生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综观各国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的研究,不同国家对其教师所要求的能力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方向保持一致,都强调加快信息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国外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学生是主体,一切发展都是以学生需求为主,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渗透与深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师ICT相关的能力标准。

(二)国内教师ICT能力标准的相关研究

我国教育部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通过大量的论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形成符合我国教育教学特色的“414N”标准体系。其中“4”代表4个能力领域;14代表能力领域的具体描述与说明;N则代表不同层次的教学人员,其中有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标准颁布后,围绕标准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包括对标准的解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以及中小学教师相关培训的开展等研究,为有效地开展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奠定了基础。

在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基础上,高校也开展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也有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构建,主要的成果有:张一春教授等[10]提出研究教学中的“教”“学”工具以及资源,划分了“工具/应用”“资源/管理”“教学/设计”“绩效/发展”四个方面,形成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体系。虽然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高校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但是与高校教师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以此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ICT能力标准都有一定的研究,不同的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表明教师ICT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承担重要的角色,那么形成本国特色的教师ICT能力标准是必要的。从整体来看,要求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根据已有的能力标准结构框架,构建具有高职教师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利于今后高职教师相关培训的开展,为形成全国性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提供有利的依据。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需求

在教育部文件《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强调:“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惠及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根据政策文件显示,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为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做铺垫,这是需求表现的政策性方面。

高职院校教师不同于一般高校教师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专业实践为主,参与校企培训,参加技能大赛,结合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尽管高职教师与一般高校教师存在差异,但也有颇多相似之处,如教学能力占主要位置、学科间的差异明显、深入贯彻终身学习思想、加强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意识等,这些也是高职院校与一般高校教师群体特征的表现。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与一般高校的培养需求与目标不同,其本质上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是需求表现其教育性的一个方面。

高职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主要角色是“教学”,他不同于一般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方面包括:第一,以培养技术型操作人才为培养目标;第二,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除了搭建教学交流与共享平台,全面覆盖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网络教室与实验室,主要还需构建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利用特色数字化资源,辅助教师教学,增强学生体验;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专业技能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出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能力要求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的特色,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化课程;第二,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三,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为高职教师提供更新教学理念的机会,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设计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及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有相似之处,适用于高职院校教师。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要体现出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色,也要符合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意识,形成符合高职教师特色的信息化能力标准,为评价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依托。基于此,全面提升各类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基于以上论述,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第一,由于与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标准相关的政策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其层次标准的设置,但其又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标准要求,需要添加具备高职院校特色的方面作为具体的能力领域。第二,作为教师而言,其教育技术能力在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该要满足并高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基本要求。

五、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构成

根据张一春教授[11]的定义,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结合上述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认识,能力结构的划分方式可从不同角度切入,本研究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划分侧重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教师“知识结构向能力发展转化”的外显化过程,其中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内容知识(TPCK)是技术知识与学科内容知识以及教学法知识融合产生的复杂化知识,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所需要达到的最高能力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获得知识的最高境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变的,其內在、外在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从信息化教学本身具备的基本理念、认识、方法以及技能等方面;二是从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的层面,结合TPCK知识对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组织、实施、评价、监控的重认识。

在本研究中高职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意识,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根据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特性,以TPCK为理论基础,对高职院校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意识与态度、研究与创新、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准则。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为了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及加强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活动,以TPCK作为研究的基础,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从意识与态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归纳为意识与理念、知识与技能、开发与管理、评价与创新四个维度。意识与理念是能力构成的前提,此外每个维度的能力描述与说明是围绕TPCK知识的内涵展开与深入,其中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工具,以此构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结构,形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图(见图1)。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形成一个动态性的整体。

六、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构建

根据能力模型,对国内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相关能力指标体系进行梳理,结合上述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分析,构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体系并对其各项能力进行详细的划分与描述。

(一)意识与理念

1.教学意识

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端正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及实践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能够意识到终身学习对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与专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2.教学理念

能够认识到理论基础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现代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

3.社会责任

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遵守有关的信息技术道德知识;能够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意识,能够对资源进行筛选、重组及引用。

(二)知识与技能

1.专业知识

(1)信息技术素养: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及网络应用方面的一般性知识。

(2)拥有一般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与学科相关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了解如何将学科内容与技术表征建立联系。

(4)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了解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常见模式、方法及应用案例,如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情境教学等。

2.技能应用

(1)信息素养的技能表现:掌握效能工具(Office组件、PDF等)使用方法与技巧;掌握信息获取、加工以及使用的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相关教学。

(2)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能够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及学习者等进行分析;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工具以及资源;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特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设计与教学相关的任务、作业、考试、评价等。

(3)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应用技能:能够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技术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运用技术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保证内容的时效性;能够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共享与交流,也能够让学生通过社交媒体(QQ、微信等)进行互助交流。

(三)开发与管理

1.资源开发

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组织与开发教学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应用;能够应用教学设计原则开发相应的教学工具。

2.知识管理

能够将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能够利用不同的技术工具有效地管理教学经验及研究成果等,提高工作效率;能够使用知识库对专业领域知识进行分类管理与收集。

(四)评价与创新

1.评价反思

能够应用信息化的方法与工具对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与技能进行评价;能够对评价做出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

2.科研创新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关注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能够在科研项目和实训项目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效率;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实现教学环节的创新;能够持续关注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

七、小结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指标体系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在整体上有重合与交叉,这是由高职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所决定的,同时由于所教授的对象、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环节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现出了高职院校整体的特色,符合高职院校对培养人才能力的需求。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现当代教师对自身信息素养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教学中起着改变、引领的作用,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引领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对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分析及拆解,提取重要元素,再融合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要素,以TPCK为研究基础,形成符合本研究特色的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个标准的形成,能够帮助我们清晰认识到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更好地发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1]王治民,薛勇民,南海.“教师教学能力”概念辨析——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概念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8-10.

[2]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6-109,120.

[3]秦莉.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与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114-116.

[4]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MISHRA P,KOEHLER M. J.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 New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J].Teachers College Record(S0161-4681),2006,108(6):5-12.

[6]秦煒炜.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新旧版对比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3):105-112.

[7]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8]王国辉,朱宁波.日本中小学教师ICT应用指导能力的现状及主要提升措施[J].全球教育展望,2015,(6):66-77.

[9]Ministry of Education[EB/OL].(2008-05-22)[2017-6-25]http://www.moe.gov.sg/.

[10]张一春,杜华,王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6-30.

[11]张一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8.

(责任编辑 杜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