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工程视域下的城建档案视觉重构模式初探

2018-09-10 15:30成灵慧王星
档案与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建重构文化遗产

成灵慧 王星

[摘要]视觉重构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城建档案,便于其内容的展示与传播。论文先对城建档案视觉重构范畴进行界定,论述视觉重构应用于城建档案的优势,随后对城建档案视觉重构开展的原则和流程进行初探,最后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以推動城建档案视觉重构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视觉重构城市记忆城建档案

[分类号]G275.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Visual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in Urban Memory Engineering

Cheng Linghui, Wang Xing

(History and Archives School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Visual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memory works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facilitating the display and dissemination of its contents. The paper defines the scop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and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visual reconstruction applied t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then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visual re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afeguar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visual refactoring smoothly.

Keywords: Visual Reconstruction; Urban Memory; Urban ConstructionArchives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规定“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1]《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要求“要更好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2]这些规定和要求表明,国家重视城建档案中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其传播路径。在此背景下,笔者引入视觉重构模式,探究城建档案中城市文化遗产信息挖掘利用全过程,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以推动其传播。

1城市记忆视域下的城建档案与视觉重构概述

1.1概念界定

城市与人一样,具有记忆功能。这种“记忆”,是对过去城市整体样貌的认知和重构,其物化载体是城市变迁中形成的各种历史纪录。[3]从属于城市记忆下的城建档案可概括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城市发展历史且有保存价值的、多种信息载体的集合。具体而言,城建档案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可见的有形实体,如自然景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建筑物等;二是无形的历史底蕴,如历史建(构)筑物或古城风貌背后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传统等人文内涵。[4]由于其范围广、种类多,不是所有的城建档案都有挖掘利用的必要。笔者通过深入研究,选取其中展现城市面貌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城市文化遗产作为视觉重构对象。

据统计,我国的城市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超过40万个,[5]但众多城市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存活年限有限、破坏性城市建设等因素带来的损毁。如洛阳隋唐城城墙因取土建房与自然风化,墙体在近20年内由10米宽6米高缩减成2米宽高[6],对其保护迫在眉睫。在这种趋势下,各类文化遗产依托于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建档式采集、记录、处理,生成可再生数字形态,通过再设计、再演绎,将其成果展示给大众,最终运用于研究与传播。这样,视觉重构(Visual Reconstruction)的理念被提了出来,并在多个领域应用。[7]但为视觉重构提供重要资源支持的档案界,却仍未意识到该模式对档案保护、利用、传播所带来的飞跃性变革。笔者运用视觉重构,构建城建档案信息重构模式。它与传统的档案开发利用相比,更侧重于运用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式,对档案记载的内容深度挖掘、所涉及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虚拟化恢复、核心人文内涵多媒体传播,赋予大众沉浸式体验感,打破城建档案重藏轻用的现状。

1.2优势分析

将视觉重构运用在城建档案中有如下优势:

(1)修复城市损毁的文化遗产效率高、费用低,并能动态演绎。一方面,即使受损的城市文化遗产有条件修复,但存在物化修复耗时长、精准性要求高、培育相关人才费用多等诸多问题。如北京市对辖区内的222处历史遗迹修复拨款高达3.3亿,预期完工时间长达3年。[8]而视觉重构模式却能快速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处理与存储,降低费用、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实体复原遭到争议或难以完成的情况下,视觉重构能对其虚拟复现,将档案背后的历史原貌完整、动态地演绎给公众。

(2)能为城市未来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依据与思路。城建档案具有一定的情报价值,[9]有助于让有关行政部门认清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律,将城建档案中所包含的城市发展数据变为有用信息,通过视觉重构虚拟化呈现,达到今昔对比,让有关行政部门了解城市发展变化规律,最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提升档案事业在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广度与深度。[10]城市记忆工程的工作量庞大,需要该城市的综合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其他专门档案馆及图书馆、文博等相关部门联动配合。而重构模式的运用,能融合以上各类档案,拓宽档案事业的广度,提高档案事业内容挖掘的深度,赋予动态、立体、直观的视觉文化输出,实现档案开发利用成果的多元化。

2原则确立与框架构想

2.1相关原则

城建档案视觉重构应坚守的原则:

(1)完整真实原则。城建档案是一种原始记录,在进行视觉重构时,需保持内容的完整与真实,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选取特色原则。应优先选取濒危、利用率高、特色性强的城市文化遗产进行视觉重构,确保城市记忆内容的有序性和相关性。

(3)定期維护原则。城建档案来源于城市的过往,且在不断发展壮大。为确保城建档案视觉重构效果,需不断征集、补充,定期维护,使内容展现动态发展。

(4)虚实相生原则。虚即是城建档案中所蕴含的无形历史文化背景,实即是城市景观的实体展现形式,两者应在视觉重构时有机结合,更好地演绎给大众。

(5)多元服务原则。档案信息视觉重构不仅要提升档案的使用率,同时还要提高档案服务客体的多元性,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2框架构想

笔者引入I-P-O模型来构想档案视觉重构模式。I-P-O(InputProcess-Output)是计算机领域的过程描述工具,能清楚展现档案信息数据转化为视觉重构内容的宏观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整个流程可划分为城建档案信息采集、数字化形态生成、视觉重构输出,城建档案大数据中心等四个模块,以及提供原始数据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和所要服务的多元客体。

(1)城建档案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相关城建档案信息。依据其在形成全宗上的差异性,将集中归档的城建档案与相关的数据、文献、资料进行分类与整理,确定城建档案的信息范畴。[11]鉴于目前缺少具体的规章指导,笔者参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12]结合城建档案的视角,将采集范围划分为三卷十六类共计三十八大类,如表1所示。此外,将收集的城建档案运用数字化方式进行信息输入,并采用异构资源整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来说,可采用信息和文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ISO:15836-2009)、档案目录数据采集规范(DB37/T536-2005)等国内外公认标准。

(2)数字化形态生成模块:用于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设计与技术处理工作。在城建档案信息内容设计环节,根据需求来确定城建档案中的利用内容;按照展现形式设计重构主次目标;依据确定的城建档案进行信息结构排列与设定。在技术处理环节,需引入与视觉重构有关的先进技术,如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图形处理、修复与还原技术等等,其所发挥作用见表2;并向国外相关或类似项目学习与借鉴经验,如向日本国立科学馆设计的《神秘的王朝——玛雅文明展》视觉重构作品进行经验借鉴等。[13]

(3)视觉重构内容输出模块:用于视觉重构的内容输出。主要面向三个维度,即输出形式、服务客体与开展形式。主流的输出形式目前有三种,即叙事的重构与交互式演绎(将城建档案内容挖掘成令用户有沉浸感体验的视觉产品)、信息的重新组织与表达(对城建档案中所记录的城市变迁进行数字化呈现)、空间的重构与再现(城市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的虚拟化展现)。要实现服务客体的多元化,则需依靠视觉化的档案信息内容,让城市记忆工程中所包含的城建档案信息以各类形式,从社会中来又运用到社会中去,达到“死档案”变“活档案”的目的。依据开展的载体形式不同,开展形式分线下图书馆、文博部门、档案馆等宣传传播,线上互联网端的网络媒介传播,以及介于线上线下之间的移动端与互联网结合的移动型传播。

(4)城建档案大数据中心模块:城建档案大数据中心是以档案知识元为基础的一种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与视觉重构的各模块间可发生频繁、交互的信息资源沟通,通过城建档案信息的流入和流出为各模块提供各类支持,保障视觉重构过程的可持续性与动态性。大数据中心可创造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数据共享平台,打破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给城市记忆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各城市经验与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中心,还能有效地对已开展视觉重构的城建档案进行实时监管。

3实施保障

3.1制定完善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通过系统论的方法,对档案视觉重构的各方面、各层级、多种要素进行统筹规划,调动各种优势,实现最终目标。[14]其内涵涉及以下三个层面:

(1)前期准备。根据城市所在的区域发展水平、民族特色等诸多情况,详细划分各城市(县、区)的城建档案信息具体采集范围与采集侧重;分析政策、资源、资金、人力等因素对城建档案视觉重构可行性造成的利弊影响;明确视觉重构的主要内容、服务定位和重构中的创新点。

(2)蓝图规划。档案部门、城建部门、图书馆和博物馆形成多元主导,进而形成共享、联动、协同等多种效应,并一起讨论制定重构过程中的整体工作安排,明确城建档案视觉重构中的设计理念、原则、最终目标、大体内容、组织体系、分工负责、工作步骤、时间安排和经费概算等。

(3)项目论证。城市记忆工程归属于国家或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立项和管理,需要引入专业人员对城建档案信息重构模式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相关技术等进行充分评估与论证,以获取行政机构对该项目的立项批准,推动视觉重构的顺利开展。[15]

3.2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

在城建档案信息视觉重构中,仅靠档案学相关知识显然远远不够,还需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其建设水平。档案信息视觉重构的实践操作,既要求技术才能、信息素质的双重素养,又有美学、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嫁接融合,而不是机械式学科之间的叠加。因此,各相关学科间的跨界合作显得尤其必要,通过学科间的相互借鉴和交叉渗透,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特色,完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融会贯通。具体体现在整合人力资源、加强协作交流、建立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结构等方式,确保将城建档案信息视觉重构打造成一项多方学科和力量参与其中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实现重构工作整体优化、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

3.3提升居民意识与成果传播

作为城市记忆工程的主体,城市居民是城建档案视觉重构面向的重要客体之一。但由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外来文化的冲击,居民对城市的情感也逐渐淡薄,导致城市将会面临“失忆”之余,也会让城建档案信息视觉重构的成果使用率降低。因此,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订完善各类创建测评体系,培育居民的城市精神,提升他们对城市人文历史的传承意识,是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视觉重构的重要前提。而在视觉重构成果的传播方面,因生成形式的特殊性,目前在国外形成了以体验型博物馆和巡回展览为主、互联网与移动终端为辅的局面。笔者认为,在引入视觉重构模式的同时,可以积极响应“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与强化文化科技支撑”的指示,[16]增强重构的档案产品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如与网络视听、数字地图、动漫游戏、3D和巨幕电影等新兴产业相结合,使其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R].北京:2017.

[2][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R].北京:2017.

[3]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 2012(3):4-8.

[4]潘连根,屠剑虹.城市记忆工程与城建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 2011(2):17-19.

[5]于海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11-12.

[6]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组.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6(4):39-43.

[7]刘派.视觉重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3-4.

[8]丁肇文,梁颖捷.投资三亿三持续干三年北京抢救古迹工程启动[EB/OL].(2008-08-23)[2018-01-10]. http://edu.sina. com.cn/wander/2000-08-23/10663.shtml.

[9]牛力,王钰涵.面向政府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 2016(2):60-66.

[10]胡莹.对边疆古城建档保护的思考[J].北京档案, 2015(6):27-29.

[11]任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问题探究——以“刘亚楼将军故居”被强拆案为例[J].中国档案研究,2017(01): 187-199.

[12]國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R].北京:2003.

[13]杨璇.数字化如何助力文化遗产传播[EB/OL].(2015-07- 29)[2018- 01- 10].http://www.rmzxb.com.cn/c/2015- 07- 29/ 541721.shtml.

[14]张兴旺,李晨晖.“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相关问题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5(5):33-40.

[15]徐拥军,王露露,洪泽文.我国城乡记忆工程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 2017(4):18-26.

猜你喜欢
城建重构文化遗产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长城叙事的重构
Task 3
Apply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重构
Tough Nut to Crack
浅谈城建档案的管理与创新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城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