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探究

2018-09-10 06:15全家悦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概论教学改革课程

全家悦

摘 要:进行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是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教师深入研究基础上实施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改革,要聚焦重点,以专题方式整合教学内容;要着眼需求,以问题连锁深化专题讲授;要借助新媒体,以参与式教学法组织专题教学;要用富于弹性的评价机制保障专题教学改革。

关键词:《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124-05

Abstract: Thematic teaching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al type" teaching mode reform should focus on key topics,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contents; focus on demand, to deepen the topic teaching chain; pursue thorough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subject teaching; grasp the direction security, teaching reform with flexible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Introduction" course; special subject; teaching mode

黨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的核心课程。而现实中,马克思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导致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2]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长期困扰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一、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要求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逐渐凸显,在教学中也得到了推广,同时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以“专题化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从2000年到2016年相关文献有1262篇(见图1),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能不能采用“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学界各执一端。不赞同者主要担心专题化教学会破环教学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担心专题化教学后无法克服师资力量不足、课堂管理混乱等层面的问题。因此,专题化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保障教学课程体系整体性、建立在团队协作式、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专题化研究型教学”,它有两个关键词,即“专题化”、“研究型“。所谓“专题化”,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的思想现实和遇到的实际情况,依照一定的逻辑性与导向性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提炼与整合,形成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又逻辑严密相对独立的专题模块,并依照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3][4]所谓“研究型”不仅是指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入研究,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也要研究,推进创新,从而克服专题化教学方式中的不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还可以有效解决教师知识结构完整性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从教师的角度看,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够以整体性的视野去把握课程体系,以结构性的眼光把握教学内容,能够按照一定逻辑把不同的专题模块贯通。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强调教师自身的理论研究,目标是在充分发挥每个教师教学专长的基础,通过严密而又科学的团队分工与合作,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大学教师而言,讲课内容只有建立在自己深厚的研究基础之上,才会有底气,从而去说服感染学生。因此,首先,专题化研究型教学要求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的培养。其次,要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要进行交流、讨论,防止随意性和主观性,以保证专题之间的贯通性。第三,要督促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听课,在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

二、以教学内容专题化为重点、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切入点的专题化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简称)课具有基础而关键性的功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渠道。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概论》课面临着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现实矛盾,存在着教师教学与科研之间“两张皮”及如何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现实难题。而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水平。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15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对省级精品课程《概论》课程进行了以教学内容专题化为重点、以教学方法改革为辅助的全方位的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并获得较好成效。

(一)聚焦重点,以专题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专题化教学模式首先就是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创造性地转化为教学体系。专题式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不能脱离教材,必须坚持其独立性与课程整体性相协调的原则。所以,主题设置必须着眼于课程主题。贯串《概论》课程的主题永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由于内容多、课时少,因此在专题的设置上,必须突出教学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主线和重点,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以上原则,我们通过四次集体备课会整合教学内容,最后从纵向(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横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外交建设)两个角度把《概论》课设计为10个专题,具体见表1。

(二)着眼需求,以问题连锁深化专题讲授

实践是理论之源,专题式教学模式不光是要在整合教学内容与专题设计上下功夫,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困惑,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连锁深化专题讲授。关于什么是“问题”,“问题”的重要性,经典作家做了重要的阐述。时代是思想之母,马克思曾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5]毛泽东曾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6]马克思指出了“问题”自身的重要性,毛泽东则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即问题就是要解决“疑惑”、“矛盾”。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具有“激发”、“交流”、“导向”、“创生”等积极的作用,而且以“问题”为中心能够有效地防止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从而提升思维自觉和方法自觉。

专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决定教与学效果的关键。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教学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他们才能有真实的心理、情景体验,对一个专题才能够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但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协作、探究与分享,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以参与式教学法组织专题教学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二是如何使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对于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碎片化,信息泛滥,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选择,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发现。因此专题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统自上而下“灌输式”教学方式向自下而上“参与式”发现模式的转变。其次,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学生,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焦点问题解决入手,在专题中设置学生感兴趣、关注、乐于参与的问题。

首先每个专题设计过程中要找准学生疑惑和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唯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天然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去学习,变单向“独白式”理论说教场面为“对话式”鲜活而生动的互动教学场景,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广,如何选取和学生紧密相连,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就成为这个内容选取切入点的重要方面。“走进毛泽东”——“从延安走向世界”这个专题可以结合陕西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延安独特的红色资源),结合毛泽东诗词、革命歌曲等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走进毛泽东,去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与精髓。再比方,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学生更多关心的“现实问题”是中国与西方民主的差别,以及怎么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问题。因此这个专题就要重点讲清楚“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民主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与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宜的民主(模式)才是好东西”。还有“网络文化的崛起与文化领导权重构”这个专题就是以大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网络文化为切入点,来探讨多样文化思潮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要具备三个根本因素:目标意识、价值判断及问题方式。问题不仅要具有导向作用,而且思政课要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在解决、探求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在理论上和情感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借助移动互联网,以全面参与式教学法组织专题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和教师一样,是同样具有主动性、具有潜能和反思能力的行动者。因此,从教学理念上来看,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转化为“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有兴趣的去参加教学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的集体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换位意识”,要求在教学改革中始终立足于学生、围绕学生去创新。

传统参与式教学法受到时间、范围的条件制约,很难做到全面参与。因此,学生很难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尤其是一些不太善于表达的同学很难有展示自己看法、思考的机会。在专题化教学改革中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助教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第二个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引入“麦可思”软件系统(MYCOS),把专题讲授和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和,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如图2所示,学生平均参与率达到92.4%(共140人,基数包括请假、旷课人数),与出勤率基本相符。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采用新媒体新技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接地气,形式新颖,很cool,很interesting,很nice。比如学生认为,“挺好的,大家每个人每节课都有参与”、“保证了我的出课率和课堂参与度”、“很好,督促我们认真上课,且采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了气氛”、“互动性很强”、“可以实现全体参与,智能统计,能让老师看到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和看法”等等。与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相比,扫二维码答题让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课堂思考中来,让不善于或不敢发言的同学通过另一种途径表达自我并在屏幕上与全班同学互享展示观点,不仅大大丰富了发言内容,而且每个同学都有在场感、参与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尤其是抢答与抽奖環节的互动更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当然,新媒体技术只是外在的形式和手段,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思考离不开内容的精心设计和讲授。

(四)建立学生档案,用富于弹性的科学评价机制保障专题教学改革

传统的、单一的考察方式与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模式已不相契合。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富于弹性的科学评价机制作为保障。在专题化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承担不同专题,采取轮换上课的形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持续交流和对话,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基于此,采用富于弹性的科学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弥补专题教学自身的不足,也有利于记录、反馈、规范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于构建富于弹性的科学评价机制,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一是重视中期考量和后期反馈。每个专题讲完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同时通过网络等形式搭建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问题、意见及建议。教师要根据反馈的结果、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征,对专题内容、讲授方式作出适当的调整。二是在评价内容及方式上要多元化。我们在最终成绩设定时划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35%)、理论课卷面(35%)、实践成绩(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上课考勤、课堂讨论发言、课堂小作业、演讲等多种形式。实践采用个人实践和集体实践两种方式,最后通过在全班展示并小组打分的形式。三是考核试卷上要体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题型多样化,既有选择题,又有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既体现客观性,又让学生能充分发挥;既突出书上的重点知识,又体现学生对专题的深入思考。四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助教系统,建立学生档案。从上面的成绩设定比例来看,课堂成绩占的比例较大,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上课的积极性。但是课堂表现有时很难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采用了移动互联网助教系统,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所有人的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小组讨论一体化管理。与传统点名签到相比,智能电子微信签到快捷省时,反馈及时,便于教学管理。与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考核方式相比,通过智能大数据统计学生参与,记录学生档案,客观公正。当然,以网助教系统为助力的这种考核方式也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概论课》专题化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的积极作用及经验反思

实施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后,有效地实现了“三个互动”,即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团队之间的互动、教学科研之间的互动。

第一,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专题化教学模式强调着眼学生需求,以问题连锁深化专题讲授,强调参与式教学法组织专题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由教师讲授转变为师生互动,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一段时间尝试,发现学生对专题的兴趣较高,参与度也有所提高,课堂中的抬头率提高了,和学生、老师之间交流探讨的学生也多了。由于专题讲座力求精,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对此问题有自己的研究、思考和学术见解。所以在教授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克服“满堂灌”,与学生很好的互动。另外,把课堂参与、专题内容纳入考试评价重要部分,采用移动互联网助教系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较高,同时认真记笔记的学生也增多了。

第二,促进了团队之间的互动。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使教师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了推动专题教学,以院长牵头,教研室进行了连续四次的集体备课。教研室按照课程内容整合划分、精心设计,统一写出教学大纲。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在大纲范围内选择、设计专题,写出具体的教学提纲,进行备课。课备好后,在院系备课会上进行说课,其他思政课教研室的教师给予点评、提意见,对于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在备课的过程中,各教研室之间的联系也增强了,教师之间交流的多了,团队协作的多了,闭门造车、单枪匹马的少了。另外,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观摩次数也增加了。通过听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科研互补,有利于结成团队,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

第三,促进了教学科研之间的互动。专题化研究型教学可以有效的使教学与科研分离转变为教学科研互动。对于一个大学教师而言,不同于中学教师,课堂不是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过程,而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理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大学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自己对一个问题深刻的思考。理论上研究彻底,才能影响学生,做到真正用理论去说服学生、引导学生。但是,教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去研究。因而,在现实教学中就有可能出现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而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可以使教师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科研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来指导科研的突破。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都体会到,实质上每个专题都是一本著作、一个科研项目,数篇论文的雏形。比如以《网络文化的崛起与文化领导权重构》专题为雏形于2016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崛起与重构——大众文化影响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研究》,再比如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于2016年拿到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的政治规矩研究”,等等。通过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改革,教师的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了,每学期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大量实践的优秀论文,而且教师也出版了相关的高水平论文、专著,形成了浓厚的研究的氛围。

总之,专题化研究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促进教与学、团队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当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采用自主选课,固定班级,但教师采取循坏上课的方式,这给教务处排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再比如,专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因此对教师编写教案、讲义、填写教学档案、日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比如存在大班教学人数过多,不利于新媒体互动式教学手段的经常使用;专题教学,每个教师讲授专题不同,若一个任课教师有事假,其他根本无法替代等问题。因此,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讲授者要精心备课,注重科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版).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2015-7-30.

[3]龚平.“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教学环节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94.

[4]荆钰婷,谭劲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专题式教学模式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0(23):54.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猜你喜欢
概论教学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