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曦
2017年,新乡市知识产权局以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计劃》和省知识产权局《2017年河南省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为指导,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的融合,大力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计划、知识产权数量质量双提升计划、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工程和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各项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全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水平明显增强。
六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专利数量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1—11月份,新乡市专利申请总量8 23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 200件。专利授权总数3 38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69件,同比增长32%。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总数1 87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为3.27件,同比增长30%。
二是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取得显著成绩。新乡市化学与物理电池产业园成功获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功挂牌,成为全国第31所知识产权学院;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有3家企业通过了贯标认证;支持42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了“专利墙”;3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三是专利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扎实深入。新乡市知识产权局共处理各类专利案件388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2件,协助浙江省维权援助中心处理案件95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51件;新设立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4个。新乡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公安部联合表彰为2016年度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先进集体。四是专利保险和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持续推进。122件专利投保“专利执行保险”和“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保障金额900余万元;2家企业成功用专利权质押进行了融资,融资总额达到8 725万元。
五是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新乡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专利质押融资政策和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实务培训,80余人通过考试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中国专利周期间,举办了专利布局实战培训班和专利分析实战培训班,为企业和高校培养专利实务人才近150余人。
六是宣传工作扎实开展。新乡市知识产权局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中国专利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 600余份;在省局网站、河南科技、新乡日报等新闻媒体发稿20余篇。
六项举措落到实处
首先,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创造热情。2017年6月份,新乡市知识产权局修订出台了《新乡市专利资助奖励暂行办法》,初步建立了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奖励、年费资助、国外专利资助及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奖励、专利奖配套奖励、服务机构奖励等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支持政策体系,并在2017年按照新政策兑现各类资助奖励资金500余万元。同时,出台了《新乡市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暂行办法》,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评议相关工作,为新乡市经济科技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其次,创新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专利保险工作取得突破。为加快推进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工作,新乡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在专利执行保险产品的基础上,与平安财险新乡分公司探索推出的《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除了包含现有《专利执行保险》中的调查费用和法律费用外,还增加了直接损失保险,即当法院判决后,由保险公司对投保的专利权人先行进行赔付。新乡市全年共有122件专利投保“专利执行保险”和“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保障金额累计达到900余万元。二是广泛利用各种金融资源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工作。2017年,新乡市知识产权局引进了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推荐企业与其对接考察,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贷款165万元。此外,河南百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投贷联动的方式,以18件专利作为质押,从上海云枫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8 560万元融资。三是积极探索专利质押融资新模式。为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推广“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的相关要求,2017年11月3日,新乡市知识产权局专门组织银行、人保财险公司和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召开了专利质押融资工作研讨会,共同研究专利质押保险融资问题。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初步确定结合市“科技贷”的1 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作为基金池,政府、银行、保险分别按照约定比例承担风险,具体的实施方案正在商讨过程中。
第三,以专利导航为抓手,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充分利用审协河南中心优势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在中科科技有限(公司)和科隆集团建立了审查员实践基地,并积极开展专利微导航工作。2017年年初,新乡市中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专利微导航工作,为突破国际专利封锁提供了有力支撑;科隆集团通过专利预警分析,及时规避了海外投资风险,避免了重大损失。同时,新乡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化学与物理电池产业园申报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并顺利获批。
第四,加大实务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为帮助企业了解专利质押融资工作,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2017年10月20日、21日两天,新乡市知识产权局举办了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授牌大会暨知识产权运用与管理培训会,邀请北京东鹏资产评估事务所和中规认证有限公司专家分别就专利质押融资和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进行了系统培训,近160人参加培训活动,80余人通过考试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为提升企事业单位专利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在中国专利周期间,新乡市知识产权局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深专利审查员和培训讲师,举办了专利布局实战培训班和专利分析实战培训班各一期,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专利分析利用实务人才近150人。
第五,强化专利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工作,切实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一是对专利侵权假冒行为保持高压态势。2017年度,新乡市知识产权局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护航”和“闪电”专项行动,加强与浙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合作,加大侵权假冒执法力度。全年共处理各类专利案件388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2件,协助浙江省维权援助中心处理案件95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51件。二是积极推进晋冀鲁豫执法协作。2017年8月10日,晋冀鲁豫知识产权执法协作联盟联合开展假冒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69人,检查商品2 101件,登记专利产品791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662件。2017年10月份,新乡市承办了此次专项执法行动表彰大会。三是扎实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新乡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中国2017百泉药交会现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主动开展专利维权咨询活动;与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联合举办新乡市第一届“牧野新知杯”知识产权辩论赛;与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共同举办了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培训班。2017年,投入20万元,在高新区等4个产业集聚区新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
第六,牵头成立新乡市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为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协调联动,2017年9月份,新乡市知识产权局牵头成立了新乡市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员单位包括公、检、法部门,科技、工商、版权、发改、工信、发改等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院校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50余家单位,为推动新乡市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工作目标及举措
新乡市知识产权工作未来目标十分明确,总体目标是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指导,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大力实施专利量质双提升工程、專利信息分析利用工程、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程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新乡市知识产权创造、运行、管理、保护及服务水平。
其具体工作举措分为六项:
实施专利量质双提升工程。加大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宣讲力度,重点鼓励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和年费资助,以及PCT专利申请;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产业亟须的高价值核心专利;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国专利奖。
实施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工程。加快新能源电池河南省专利导航发展试验区建设,依托河南中心高端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深入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工作,在关键技术领域帮助产业实现突破。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鼓励企业专利分析利用常态化,采取“全面培训、突出重点、持续培育、有序推进”的方法步骤,为新乡市培养一批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专利分析利用常态化、市场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的示范型企业。
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举办专利布局实战班和专利分析实战班,为新乡市企事业单位培养160名左右的熟练掌握专利检索分析手段的实用型人才。加大专利基础知识、各级专利政策等内容的培训力度,为企业培养不少于300名的知识产权基础人才队伍。深入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基础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和“闪电”专项行动,线上线下同步查处专利侵权和假冒案件,严厉打击专利违法行为,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培训,提高县(区)专利执法人员依法开展执法检查和案件处理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晋冀鲁豫”12地市专利行政执法协作。
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程。深化专利保险试点城市工作,加强与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新乡分公司的战略合作,进一步优化专利保险产品的种类、保费及理赔程序。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积极开展相关对接活动,引导企业积极投保,减少侵权损失,降低维权成本。深化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新乡市特点和需求的“政府、银行、保险”共同参与、风险共担的专利质押保险贷款新模式,以有效化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新乡市落地,加大协调和保障力度,确保编制、人员、资金、场地落实到位,积极开展中心建设工作,切实创造出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