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伟
摘要:本文对当前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4.038
动物防疫是畜牧业的基础性工作,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有效手段,当前昭阳区农村动物防疫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
1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是国家行政机关组织进行强制免疫,基层乡镇畜牧兽医站实施[1]。常规防疫有猪瘟、猪丹毒、猪蓝耳、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及其它动物疫病,其防疫形式,是由村兽医、村级防疫员分区包干,逐村逐户对动物实施免疫。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在春、秋兩季进行,免疫程序主要用之于畜禽规模养殖场。国家对猪瘟、猪蓝耳两苗退出强制免疫,政府由于防疫专项经费紧张,致使猪瘟、猪蓝耳防疫工作漏免现象普遍。村兽医、村级防疫员待遇较低,每人每月仅500元。
2 存在问题
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不完。乡镇兽医站人员由乡政府负责工作安排,导致主管部门对乡兽医站防疫工作的安排部署及责任落实存在一定困难,缺乏监督制约机制,防疫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2]。
防疫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专业技术知识没有得到更新,且培训机会少。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农村“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影响,接受防疫的意识淡薄。防检结合,以检促防没有落到实处:由于有无免疫标识和免疫证不影响畜禽的出售,无形中削弱了畜主的防疫意识。防疫任务艰巨:农村养殖规模少,养殖分散,特别是山区,交通环境不便,居住更加分散,时有发生防疫空白社(组),空白户。依法治疫难:在农村,疫情发生后,隐瞒不报,防碍执法,私自处理病、疫动物尸体,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疫情扩散时有发生。
3 建议
3.1 对现行兽医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一是建议改革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实行基层兽医组织垂直管理制度,改变当前上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管事不管人的局面,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责、权、利,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理顺体制,健全防疫队伍;二是落实乡镇兽医站动物防疫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实行奖罚;三是对动物防疫推行向社会购买服务,建立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由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推动强制防疫工作[2-3]。
3.2 加大防疫经费投入
一是将猪瘟、猪蓝耳两苗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防疫需要,确保经费到位,疫苗到位。二是将防疫工作经费纳入规范化管理,提高防疫员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把动物防疫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这样有利于监督防疫员的防疫工作和防疫密度,又能增强动物防疫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3.3 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相关的配套法规,宣传科学养殖技术,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使群众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使之明白,疫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场或一个区,而是人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
3.4 壮大防疫队伍
乡村防疫员每年要有计划性地增用有知识、懂专业、热爱畜牧兽医工作的年轻动物防疫员,使村级防疫队伍不断壮大,业务不断提高。
3.5 加强培训
主管部门每年要有计划地对乡村动物防疫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疫苗保存、使用剂量、注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掌握疫情发展动态,牢记疫情报告制度,在早、快、严、小的应急预案中发挥主导作用。
3.6 搞好动物检疫,做到以检促防
在开展动物检疫时,要加大动物防疫证、免疫标识的收缴力度,对无动物防疫证、无动物免疫标识的动物不得出售、运输,并进行补防。对无动物防疫证、无动物免疫标识的动物不得屠宰,以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1] 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J].四川畜牧兽医,1999, 44(3):63-64.
[2] 石海宁.浅谈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3):65-66.
[3] 张雪玲.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现状与做好防疫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家顾问,2014(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