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安全: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硕士点拟开设“环境生态安全”课程

2018-09-10 19:39郑平卫李向阳叶勇军蒋复量余修武冯胜洋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安全安全环境

郑平卫 李向阳 叶勇军 蒋复量 余修武 冯胜洋

摘 要:文章在调研国内外在生态安全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提出、定义和特点,综述了生态安全现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重大生态安全问题。总结生态安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使更多的国人关注我国的生态安全。指出拥有安全与环境专业的高校应利用学科、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生态安全研究。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安全、环境类专业及“核特色”专业,拟开设“环境生态安全”课程,积极开展放射性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

关键词:环境;安全;生态安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07-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safety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introduced that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safety, summarized that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safety, and raised that many ecolog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present China. Aiming to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safety of our country, the main problems of ecological safety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disciplines and talents, and carry out ecological safety studies actively. Relying on safety, environment and featured nuclear specialty, the safety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will offer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safety and carry out the radioact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ntrol work.

Keywords: environmental; safety; ecological safety; course

一、生态安全的提出、定义及特点

(一)生态安全的提出

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最早源于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的环境灾难,该事故是一起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核电站事故,同时事故引发了极其严重的反射性环境危害,对核电周围大范围区域构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其放射性危害的影响超越了国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沙尘暴、厄尔尼诺现象等环境危害造成实际的跨国界环境危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环境公害。

当前生态环境安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如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过度毁林放牧和大量使用化肥等引发的土地退化、大面积严重水土流失致使土地利用价值降低和土地荒漠化、大面积长时间雾霾天气的持续等问题极大的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关注,使得人们对自身的“安全”和“威胁”的认识发生的很大的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方面使得所在国家、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工农业生产能力下降,直接威胁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它也是引起暴力冲突引发重大安全威胁的潜在因素之一。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构成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同时也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崭新主题,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对有关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有望全面深入的开展,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生态安全的定义

生态安全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关于生态安全的定义。生态安全在国外叫做“Ecological Security”或“Environment Security”。国外有关生态安全的理解以美国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1989)提出的定义为代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居乐业、基本权利、生活保障、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不受到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的人工生态安全系统。以上关于生态安全的定义是广义的理解,关于狭义的理解则专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2]。

国内学者曲格将关生态安全的定义归纳为[1]:认为生态安全包含两个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三)生态安全的特点

生态安全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安全的整体性和全球性

全球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系统内各个子系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任何局部环境的破坏都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灾难,甚至有可能危及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如曾经的楼兰古国因生态环境变化而消失。一国的生态灾难可能危及到邻国的生态安全,甚至对全球的的生态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国际性河流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在生态安全问题上,各国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再如,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3],突出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之一——冰川退缩显著,严重影响到北半球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诸多国家水资源的安全。同时这一地区冰川退缩会使得封存于大面积多年永久冻土中的巨量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氣中,加速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

2. 生态破坏的不可修复性

任何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一旦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超过其自身修复的“阈值”,其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如动植物的消失与灭绝、因水土流失而丧失的肥沃土壤、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的“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人力是无法使其重新恢复的。

3. 生态恢复的长期性

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必须付出更高的时间与经济代价来修复。比如滇池污染的治理,历经10年,投入40多亿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大。又如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沙尘暴和雾霾等对国家社会安全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二、生态安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生态安全研究是从生态风险分析发展出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零风险”环境管理政策目标不断暴露其弱点,到八十年代后,风险管理全新环境策略产生。这一时期,生态风险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九十年代,生态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毒化学物引发的风险。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以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对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如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3]、农林业生态安全问题[4-6]、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与调控[7-9]、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10],城市生态安全问题[5,11]、区域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体系构筑问题[12-13]、转基因安全问题[14]、生态及生态安全法律[15-16]等问题。

国内学者陈星等从生态安全概念的内涵归纳出生态安全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生态系统自身安全、生态服务和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三个方面[17]。

首先,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是生态安全的基础,因而将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认为是生态自身安全的关键。关于生态系统自身安全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alter Reid对此开展了一个大型研究项目,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许多学者对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性问题。其次,生态系统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广泛的生态支撑与服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要属Robert Costanza等人1997年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全球生态服务与自然资产的价值),认为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18]。他们的研究工作受到全球学术界、政治界和经济界的广泛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研究。最后,生态安全研究促进了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主要包括了生态环境安全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其中生态环境安全分析不仅包括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涉及生态风险分析、生态系统分析和景观生态安全分析,而且还包括了社会科学领域,涉及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等不同方面来研究生态安全问题。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二)现有理论与研究方法

1. 现有理论[17]

现有的生态安全理论主要源自于国外,包括美国提出的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价理论和环境(生态)安全的国家利益理论,以及俄罗斯提出的生态权利理论及其法律实践。其中美国自冷战结束后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目标从传统的军事安全领域演变为包括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在内的多重目标,具体包括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生物安全四个方面的内容。而俄罗斯则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将生态安全确定为其共同管辖事项,1995年通过《联邦生态安全法》作为保障俄罗斯国家生态安全的专门联邦法律。

2. 研究方法[2,12,17]

生态安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生态学方法、模拟模型、景观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目标评价和指标体系构建、健康生态系统标准、区域生态安全分析步骤等。

三、中国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0]。生态安全的重点包括水源、土地、地下矿产、天然林、动植物资源和大气等。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庞大,生态环境基础总体较脆弱,传统的已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尚未成功地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以上因素给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持续而长久的冲击和破坏。

我国目前生态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4]:

1. 国土安全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耕地退化,盐渍化和酸雨的发展突出、非农业用地大幅增加导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以上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实际和潜在的严重威胁,国家需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

2. 水安全问题

主要表现在湖泊加速退化、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及利用效率低。

3. 环境健康问题

有毒化学品现已严重影响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引起广泛的关注。“环境激素”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内,干扰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影响后代的生存及繁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且范围广,水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繁多,各类食品中有毒物质含量远高于国际标注。

4. 生物安全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滥捕滥猎,野生动植物消亡的速度不断在加速。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外来生物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快制定政策,加强对我国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还广大群众“蓝天白云与碧水”。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系统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系统,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但人类社会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安全存在大量的理论和学科建设问题亟待人们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1. 学科范围界定问题;2. 建立学科理论;3. 探索研究方法;4. 建立生态安全评价体系;5. 构建生态安全檢测、评价、预警和决策支持体系。

为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现已成为涉及公众健康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家安全。除了曲格平提出的几个措施[19]:1.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2. 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系统;3. 大力推进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

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校都必需行动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减轻并消除隐患。其一,必须加强我国在生态安全的立法工作,构筑我国的《国家生态安全法》。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呼吁国家在生态安全领域立法,并构建起我国生态安全法的主要框架。其二,在高校设立生态安全专业,培养储备人才。在设有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利用学科优势,开设生态安全专业,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学科研究并为社会输送人才。其三,各类国家和省级基金加大对生态安全研究的倾斜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投入到生态安全的研究上,为缓解我国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做贡献。其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唤醒并培育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21],让更多的民众关注生态安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五、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拟开设“环境生态安全”课程

南华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和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近年来,学院依托学校“核特色”专业学科,积极建设安全与环境相交融、“核特色”鲜明的研究生专业,并开展了环境生态修复与治理相关的研究[23-25]。学院安全与环境专业可以充分发挥两个专业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具有安全与环境视野的专业人才。学院在2017版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根据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对生态安全的需求,拟在2017版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增设“环境生态安全”课程,并结合学校“核特色”专业品牌,开展放射性环境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J].环境保护,2002,5:3-4.

[2]肖篤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3]孙鸿烈,郑度,姚檀栋,等.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J].地理学报,2012,67(1):3-12.

[4]张智光.基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方法构想[J].生态学报,2013,33(4):1326-1336.

[5]邓楚雄,谢炳庚,吴永兴,等.上海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定量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2011,30(4):645-654.

[6]豆志杰.农业生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耦合系统系统发展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吉林农业大学,2013.

[7]赵宏波,马延吉.东北粮食生产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以吉林省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2):515-524.

[8]徐美.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及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9]祝培甜,赵中秋,陈勇,等.基于三角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1):1-5.

[10]朱卫红,苗承玉,郑小军,等.基于3S技术的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J].生态学报,2014,34(6):1379-1390.

[11]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等.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警[J].生态学报,2009,29(3):1189-1204.

[12]赵勇,胡秀芳.区域生态安全与构筑我国21世纪国家安全体系的策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2):1-4.

[13]李中才,刘林德,孙玉峰,等.基于PSR方法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报,2010,30(23):6495-6503.

[14]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二: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J].环境保护,2002,7:3-6.

[15]黄锡生,陈有根.我国《国家生态安全法》的框架建构[J].研究生法学,2006.

[16]张晓.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109-113.

[17]陈星.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8-20.

[18]Robert Costanza, Ralph d'Arge, Rudolf de Groot,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19]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三: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重点和措施[J].环境保护,2002,8:3-5.

[20]曲格平.关注中国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1]卓越,赵蕾.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106-111.

[22]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23]范婷,张晓文,吕俊文,等.放射性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6):65-68.

[24]唐倩,周楠,唐东山,等.具鞘微鞘藻胞外多糖抗紫外辐射活性研究[J].环保科技,2015(4):16-20.

[25]张彪,张晓文,李密,等.铀尾矿污染特征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15(4):58-62.

猜你喜欢
生态安全安全环境
环境清洁工
新常态下以生态和质量安全为导向的辽宁省农业政策的研究
喀纳斯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漫观环境
关于环境法中的生态安全观分析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