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萍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希望通过国联制裁日本,将中日争议提交国联行政院,请求国联组织调查团来华调查事变真相。1931年1月21日,国联成立由英国李顿爵士、法国克劳德将军、美国麦考益少将、德国希尼博士、意大利马柯迪伯爵等五国代表组成的国联调查团,中日两国政府指定参与代表分别为中国前国务总理、前外交部长顾维钧和日本驻土耳其大使吉田。国联调查团于1932年2月至10月先后赴中国上海、南京、武汉、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等地展开调查,与日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多次磋商。在南京期间,国联调查团一行参访了中山陵、明孝陵,对陵园的管理和环境绿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孙中山为“建设今日中国之创造者”。
1932年2月调查团临行前,国联行政院规定他们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外,也调查中国的一般形势。李顿调查团行程不是先去遭受日军铁蹄蹂躏的中国,而是先去询问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该事变的态度。1932年2月3日,调查团由法国勒哈弗尔港出发,到伦敦、华盛顿。29日到达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在东京10天,拜会日本天皇裕仁、首相犬養毅,参拜靖国神社。
3月14日,国联调查团从日本东京抵达刚爆发过“一·二八”战事的上海,受到市长吴铁城为首的上海特别市政府的热情欢迎。在上海期间,李顿一行向中方提出想在访问南京时参观中山陵的要求,因为近年来他们在欧洲常看到英、法、德、意诸国报纸上对陵园建设的报道,很感兴趣,特别是由国民党中央党部摄制组拍摄的《总理孙逸仙先生奉安大典》系列纪录片气势宏大庄严,令其印象深刻。吴铁城与中国原驻国联代表顾维钧(时任调查团顾问)、外交委员蒋作宾商量后立表同意,当天即向在南京主政的行政院长汪精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汇报此事,请南京方面做好接待工作,特别是现场警卫工作切不可出任何差错。
蒋介石、汪精卫对接待工作当然不敢掉以轻心。蒋介石指示宪兵司令谷正伦和首都警备师师长孙元良、中央警察部队副总指挥李士珍等人全力合作,在全城区尤其是中山陵园区加强警卫,并指示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紧急抽调500名学员,换上便装开入陵园,协助陵园职工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总之,务必确保国联调查团一行的安全。
3月27日上午10时,国联调查团分别从上海和杭州抵达南京。调查团主席英国李顿爵士、意大利马柯迪伯爵、调查团副秘书长派而脱、调查团主席秘书爱斯脱、调查团秘书派斯脱考夫、打字员三人、国联秘书吴秀峰等四人从上海乘坐怡和公司的德和轮船抵达下关码头。国民政府外交部、南京市政府、军政部、海军部代表各一人前往码头迎接,海军部军乐队奏乐表示欢迎,沿途民众亦夹道欢迎。随后乘专车经挹江门进城,挹江门及新街口搭起欢迎牌楼,高十余丈,上面亭式,用绿布扎成,四柱均用蓝边白布围绕,中间交接处则用柏叶扎成长匾叩接,绿白相间颇为美观。大队宪兵警察前后护卫,中山北路沿途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山西路口还挂出“欢迎李顿调查团莅宁访问”的大横幅标语。下午1时15分,德国贝利克·希尼博士、美国麦考益少将、法国亨利·克劳德将军、调查团秘书万考芝卡勒尔等从杭州经京杭国道抵达南京。因怕京杭国道不便,国民政府特派轻快汽车10辆,前往欢迎,以表示招待之厚意。
调查团一行被安排住进中山东路上的励志社。励志社布置得大气堂皇,大门对面悬中西文标语两则,用白布书写,华文绿色,英文红色,右边文为“中华人民宁为公理而死,不受强权屈辱”,左边文为“欢迎主张正义的国联调查团”,大门外的铁栏杆短墙上,“每墙垛交悬党国旗两面,中挂励志社徽磁碑,墙上并缀以红绿电灯”。大门有门岗两个,由宪兵担任,穿戴呢衣皮靴,极为整齐,每人手持指挥刀一柄,以便致敬或指挥之用。门内广场柏油路及中间花圃,遍植美丽鲜花及葱茏翠柏。
当晚,南京市政府、中央党部在励志社会议厅举行简短的欢迎仪式,并设宴款待调查团。调查团人员悉数出席,李顿爵士在欢迎仪式上向东道主逐一介绍了成员,除前述的亨利·克劳德等人,还有美国麦考益将军的私人助手皮特尔中尉、调查团和国联秘书处的万考芝等人。当晚的宴请突出中国特色,菜品均为中国菜,“海味八珍,无美不备”。考虑到调查团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宴会时“奏中国乐,并请老人舞剑”,以体现国之精神。宴会气氛融洽欢快。
南京当局对中外记者们的采访多有限制,只有《中央日报》《扶轮日报》《中华日报》等几家官方报纸和美、英、法、德、意、苏、日等国通讯社记者获准进入会议厅采访拍照。次日,美、英、法等国驻中国使馆分别派车接本国调查团人员回使馆,安排休息。当然,外交官们也给远道来华的李顿、麦考益等人提供了从外交层面获取的有关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情报。总的来说,上述五国外交官们大都同情国势积弱、受日欺辱的中国,都支持调查团的工作。
国联调查团的接待工作由国民政府外交部全权负责,任何团体不得擅自进行拜见或会晤,以免造成纷歧。当时,国联调查团日程被安排如下:
国联调查团一行到南京后,除受国民政府招待欢宴,应接各方访问外,主要与政府当局进行四度会晤,商谈关于中日纠纷之真相,及今后解决之办法,彼此交换意见甚多。
在3月28日中午的宴会上,行政院长汪精卫致词,谓:“各位先生受国际联盟之重大使命,远来中国,鄙人代表政府,谨致无限之敬意!各位先生为调查中日事件而来,各位先生于抵上海后,不辞跋涉,亲赴淞沪一带察看战迹,日本海陆空军所加于中国人民土地之破坏,一切文化经济上之建设,为飞机炸弹及重炮弹击为灰烬,从枪林弹雨中逃命而出之难民,彷徨无所归,学生失学,工人失业,社会问题,益形严重,至于因战事而致死者之家属,孤儿寡妇凄惶无告,又触目皆是,此皆一月二十八日以来淞沪一带,所受日本侵掠的战争之一幅实写,为各位先生所亲接于目闻于耳者,至于东北的情形,也就可推想而知了。”
3月31日上午,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召见顾维钧、蒋作宾、张群、罗文干等人,商议李顿调查团在陵园期间的安排。蒋介石亲自给中统的陈立夫、徐恩曾、宪兵司令谷正伦、宪兵副司令兼参谋长张镇打电话,再三叮嘱他们小心谨慎,严防出事。实际上,从3月26日起中山陵园内就已实施特级警卫,各路口增设明岗暗哨,对行人严加盘查,禁止一切社会车辆进入陵园。复兴社特务处长戴笠还在蒋授意下,提前率领近百名训练有素的男女特工开进陵园,分别在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明孝陵、四方城、灵谷寺、钟灵村等地设立秘密监控点,全力协助宪警部门执勤保卫。会议只开了一小时即告结束,蒋介石对内外交困的时局忧心忡忡,正考虑着上海那边尚未结束的中日谈判和中央政府即将在河南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散会后顾维钧、蒋作宾两人离开,驱车前往中山陵与李顿调查团一行会合。
当天上午,国联调查团委员接见各界代表后,于11时20分偕该团全体随员由外交部招待委员、励志社干事等引导,分乘汽车20余辆,晋谒中山陵。11时42分,先抵达明孝陵参观。各委员暨随员下车步行游览,“值春光明媚,万花争发之际,各委员无不现欢欣之色”,李顿、麦考益等人对陵园整洁卫生的环境和已初具规模的绿化工程赞不绝口,对春日下漫山遍野的野花杂树形成苍郁青翠的生命气息亦是再三称赞,纷纷取出照相机拍摄风景或合影留念。半小时后,遂驱车前往中山陵拜谒。
博爱牌坊下的一些游客,其实都是预先安排好的着便装军校学员以及受过严格审查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学生,他们服饰得体,举止文雅,部分还扮作出游的情侣。李顿主动上前与一对“情侣”攀谈,询问他们对时局的看法,并让随行译员做翻译。男青年干脆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作答,直斥日本侵略成性,野蛮凶恶,蛮不讲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在国联和英、美、法等国政府批评抗议下,承诺各地日军停止进攻,进行谈判,可是只过一天,日军又发动攻势,攻城略地,毫无信用可言,令中国人民痛恨。说到这些,那青年神色激愤,旁边围观的游客们也很愤怒,有人喊出“打倒日本侵略者”“日军必须滚出我国东北三省”等口号,但当即受到欢迎人群中一名官员的制止,这位官员沉下脸,要求人们多多克制,不要干扰调查团贵宾们的参观活动。
李顿调查团一行在大批军警严密保护和几十名中外记者跟随下拾级而上,12时30分陆续到达祭堂,各电影公司摄影记者争摄活动电影,“陵园管理人员引导各委员等脱帽步入祭堂,相继题名后,乃排列于总理像前,供献花圈,稍事瞻仰,遂鱼贯而入墓道,详细瞻仰总理大理石像及墓道”,气氛庄严肃穆。1时5分,各委员即循级而下,这时行政院长汪精卫、外交部长罗文干、中国代表顾维钧驱车而至,步行至石级中段,与调查团各委员相遇,遂陪同而下。顾维钧特地安排一名典礼官员以流利的英语向贵宾们介绍中山陵园建设经过,接着又主动以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先后介绍陵园情况。他侃侃而谈,声音清朗而又洪亮,语调富有情感,充满了对孙中山的敬仰。他的解说博得李顿、麦考益等人一致称赞,现场掌声时起。顾维钧可称得上资深外交家,生于1888年,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驻法国、英国、美国公使,曾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多种国际会议,其外交才干众所公认。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激于爱国之情,在欧美多个国际场合谴责日本侵华罪行,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日本人视顾维钧为眼中钉,再三反对李顿聘请顾维钧为顾问,并拒绝他进入日本,但李顿仍坚持自己的主张。顾维钧很想利用调查团南京中山陵园之行,宣传灾乱频发的祖国的进步,特别是陵园风景区在短短二三年内取得的成就。
谒陵活动结束时,原计划再游中央体育场一带风景,因时间已晚来不及前往,遂驱车前往总理陵园办事处赴中央党部设的午宴。整洁的大厅内布置雅致,处处摆放玫瑰、月季、大丽花等鲜花,未以豪华铺张的酒席款客,而是按顾维钧建议陈设长条桌,供应汽水、苏打水和果汁露,主食为标准西餐,亦不设坐席,宾主一律站立。1时20分午宴开始,计有调查团主席委员李顿爵士,委员克劳德将军、麦考益将军、希尼博士、马柯迪伯爵,秘书长哈斯夫妇、随员秘书等,中央委员到者有叶楚伧、蒋作宾、汪精卫、曾仲鸣、褚民谊、张道藩、萧吉珊、罗家伦及外长罗文干,中国代表顾维钧、刘瑞恒、外交部次长各司长等50余人参加。开席前,由中央党部秘书长叶楚伧代表党部致欢迎词,言辞真诚恳切。全文如下:
诸公远道来兹,致敬礼于中华民国国父本党总理孙中山先生陵墓之前,本党敬答诸公以诚挚之谢意。总理一生奋斗,从事革命,几历艰危,卒克推翻专制政体,创造中华民国,并手定建国大纲,建国方略,规模宏远,巨细必举,以为新中国建设之楷模。而本黨及国民政府奉之以为圭臬者。然总理不仅为革命家及实际政治家已也。其手定之三民主义,包含伟大之政治理想,非仅用以救中国,且将以复兴中国民族为阶梯,而促进全世界之和平,期共臻于大同之盛治。犹忆总理于民国元年就任第一届临时大总统之时,首先即以“吾民睦邻之真旨”通告世界各友邦,郑重声明愿“与各国交相提携,勉进世界文明于无穷”,认为“当世最大最高之任务,实无过于此”,此语想为各友邦政治家回想所能及,故总理不特对于中国大规模铁路之建设,及其他物质之建设,无时不愿与各国合作,即文化事业,凡可以融会东西文明,即综合中国固有道德与西洋近代文明,以促成世界新文化者,亦无不竭诚,愿与各国提携合作。在同一宣言中,总理复谓:“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轻启战争”。现中国虽不幸处于国难严重之时期仍守此遗训,未尝或洽。诸公抵陵墓之前,过一大石牌坊,上镌总理手书之“博爱”二字,此亦即孔子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意,盖国际本一家庭,各国相处有如兄弟,在中国有组织之家庭中,苟兄弟间有一人横暴,肆虐于其他兄弟者,必有家法,予以制裁,家庭方能辑睦,吾人理想中之国际家庭中,想亦如是,此无他,为求和平正义,与国际家庭中之安宁也。诸公为国际和平而努力,吾人非常钦佩,故仅述总理之遗教,并欲诸公及国际间明瞭本党实为总理遗教之忠实奉行者,谨祝诸公伟大使命之完成,与诸公之健康。
调查团主席委员李顿爵士代表该团致答谢词,约10分钟,谓:
秘书长先生,各位先生,今天承诸位热烈欢宴,甚为感谢,适才瞻仰总理陵墓,见其建筑之庄严,而念及孙中山先生之伟大,同人等不幸,未能聆晤孙中山先生于生前,然敢断定孙中山先生确为创造政治者之有数伟大人物,凡政治者读孙中山先生遗教无不景仰其人,观孙中山先生陵墓,庄严伟大,固为建筑家及工人所创造,殊不知孙中山先生实为建设今日之中国及明日之中国创造者,犹建设中国之工程师,而诸位乃建设中国之工作者,今日承秘书长指示孙中山先生遗教训示,对国际本诸和平正义,尤觉钦佩云云。
嗣后举杯表示鸣谢,陵园建设部门的官员和职员深受鼓舞。2时15分,午宴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4月1日上午,南京新闻界将《敬告和平使者国联调查团》一文以及日军在东北与上海的暴行“实地写真”,当面交给李顿。下午,顾维钧将《南京国民政府意见书》交给李顿。当晚,国联调查团离宁,从下关码头乘英国轮船赴汉口参观访问,拟在汉口逗留两三天后即返南京,再由津浦路去北平。顾维钧的私人随员端纳、肖亮功已从上海提前赶回,亦登船同行。端纳向李顿、麦考益等人通报了上海中日谈判又中断的情况,对日方代表的蛮横极表愤慨。
1932年9月4日,国联调查团对东北进行调查结束后,完成了调查报告书,各委员签字。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报告书》承认东北三省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合法自卫”,确认伪满洲国是日本违背东北人民意愿而强力炮制的工具,但同时又主张在东北三省建立一种受外国保护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企图以国际共管取代日本独占,因而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国联调查团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未能制止其侵略活动。1933年3月27日,日本因国联通过了根据《国联调查团报告书》起草的《关于中日争端的决议》,宣布退出国联,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