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档案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2018-09-10 04:55张晓燕臧瑜
档案与建设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西马灯回民

张晓燕 臧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苏省委今年也以一号文件发布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档案工作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是新时期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也许我们可以从武进雪堰镇城西回民村积极利用档案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得到一些启示。

雪堰镇城西回民村地处常州太湖湾城湾山区,南临万顷太湖和城湾山脉,北依锡宜高速,342、232省道贯村而过,全村均在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范围内。作为苏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全村现有村民小组27个,总人口2868人,其中陡门塘自然村有回族家庭96户336人,辖区总面积5.08平方公里,主要种有茶树、梨树、杨梅等丘陵经济作物。多年来城西回民村十分重视档案工作。2012年在武进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过程中,该村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软硬件建设、夯实档案业务基础、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成为武进区首批村级档案工作示范基地。2017年被推荐为江苏省乡村记忆试点村。强烈的档案责任意识、健全的档案工作机制和丰富的村级档案资源,为城西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近年来,城西回民村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成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点。

一、建立规范档案,推进乡村治理

加强档案工作,有效促进农村组织治理水平。村级档案是农村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村务管理和经济建设等各种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城西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后,村干部的档案意识明显提高,工作开展也逐步规范有序,基本做到了“踏雪有印,抓铁留痕”。日益丰富的档案资料,让村干部有了底气,不再害怕上级工作检查。电子档案的建立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班子团结、管理有方、成绩显著,村党总支多次被区、镇评为“红旗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先进党组织”。

加强档案工作,有效推进重点工作。城西回民村是武进区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工作的试点村,涉及709户。因为颁证工作事关村民切身利益,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工作启动初期困难重重,但随着政策宣传到位,以及齐全完整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档案作重要参考依据,最终试点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目前该村承包地确权档案已率先通过区档案局验收被接收进馆。

加强档案工作,有效化解矛盾促和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活动的增多,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现在村民们一有困难就会跑到村委找“档案娘舅”。一份小小的档案常常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神奇魅力,让争执不下的矛盾纠纷得以平息。在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中,档案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就多达十余起,如今“档案娘舅”已成为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护身符”,促进乡村安定团结的“稳定剂”。

二、挖掘档案文化,推进乡村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据《武进县志》记载,城西回民村是元代(1264年忽必烈至元年间)回民南迁时部分回民来常定居自然聚集形成的,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700多年来,伊斯兰文化和农耕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西回民乡村文化。为了留住历史、记住传统,近年来城西回民村专门组织人员对反映本村历史和民族特色的档案、遗迹、文化民俗进行抢救性保護和挖掘,打造出一批文化精品,改善了农民精神风貌,弘扬了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建成村史馆。2016年村委投资100多万元把村委办公旧址改建成村史馆,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村史馆分精神家园、乡风文明、民族信仰、团结奋斗四大部分,从追忆、成长、发展三个维度,用大量生动翔实的实物、图片、文字、影像,展示回民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成就,成为进行乡土教育的生动课堂。

回民马灯成功申遗。解放前乃至解放初期,潘家地区活跃着一支马灯队,他们表演的“调马灯”是城西回民先祖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有文体活动。农闲时,回民(后来也有汉人)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扎马灯,黄昏时晚饭后,他们在农村大场地上表演。演出时,马灯队员伴随着锣鼓声,演示着奔腾不息、气势恢宏的各种古战阵法和穿行绝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特别是压轴戏——“调强马”,其细腻的动作和泼辣的武士性格加上强马的粗犷神野,将整场戏演绎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马灯队的表演不仅在本地受欢迎,在无锡陆区、宜兴周铁分水墩一带也颇具影响。 1958年武进县举办民间文艺调演,马灯队还受邀到常州市大广场演出,评价甚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末停演。改革开放后,此项停留在村民记忆中的表演却没能及时恢复。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马灯队员都年事已高,无法继续登台表演,而年轻一代又没有太多兴趣参与,回民马灯面临失传危机。为了保护这一具有鲜明回民特色的民俗项目,村委在区档案局、区文广新局和镇文体站的支持和指导下,多方收集相关档案文献资料,并通过采访老人录音建立口述档案等,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功夫不负有心人”,回民马灯项目于2009年被列为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列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村委又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专人对回民马灯项目进行抢救性挖掘再保护,并于当年7月成功恢复表演,如今该项目已成为当地的优秀民俗品牌。

举办清真美食采摘节。2016年7月,城西回民村委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举辦首届清真美食节暨采摘节活动。由于活动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游客在欣赏美食美景的同时,还能领略伊斯兰民俗文化风情,开幕式当天就吸引了苏州、无锡、镇江等周边地区回民600多人前来游览,盛况空前。

三、扶持特色产业,推进乡村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过得更加富裕体面。2017年城西回民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然而十多年前,该村还只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的经济薄弱村。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档案工作功不可没。

培育现代农业,创造品牌效应。城西回民村盛产水蜜桃、梨、葡萄、杨梅、茶叶等特色农副产品。村委在区档案局、区农业局的帮助下,利用农科档案科学指导种植户增产提效,形成以千亩梨园、千亩桃园、千亩葡萄园和千亩茶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同时村委还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种植档案实施品牌战略。该村的“城湾牌鲜梨”2010年被省、市评为“名优农产品”,茶叶在省级“陆羽杯”比赛中多次获奖。梨、桃、葡萄在省级“神园杯”评比中也多次获得金奖、银奖,且均已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三品认证。城西回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茶果村,2016年该村茶果农产品销售达30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富民增收。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陡门塘是城西回民村的自然村庄,其回族村民户数占比高达70%。作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和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委专门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发展规划,坚持对陡门塘进行科学规划和整治。依托档案,充分挖掘民族因素和传统文化内涵,对民居、门楼、篝火广场、村史馆、文体中心、清真餐厅等进行回族风格修缮建设改造,对宕口、河道等进行整治也兼顾回族特色。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留住了青山绿水,记住了乡愁。

立足乡村特色,实现融合发展。近年来城西回民村主动承接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的辐射,融合文化、产业、地域、生态等特色优势资源,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文章。把传统民族文化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及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山水融合、产业联动、农游结合的富民强村之路。这里春天桃红柳绿,秋天果实累累,夏天湖光山色更是风情婉约,城西回民村已成为令人神往的“田园村庄”。据统计,仅2016年,该村就接待服务游客15万人次,其中组团游客2万多人次,实现全村旅游服务经营收入8500万元。2017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鹏来工作视察时,称赞城西回民村不仅是远近闻名、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胜地,也成了各民族交流发展的好去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它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必须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城西马灯回民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浅探西昌回族史
在苟坝,三月是一盏马灯
城西九井溪风光
BOTTOMS UP
樱花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苟坝 一盏马灯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