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重庆如何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大步?如何做好自贸试验区这篇文章?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刘桂平。
记者:3月2日商务部与重庆签署部市合作协议助推重庆商务事业迈上新台阶,包括助力重庆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重庆在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上有哪些方面的考量?
刘桂平: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3月10日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着力点及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制定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
商务部一直十分关心支持重庆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于今年3月2日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部市合作协议,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注入了更大动力,创造了更多机遇,必将推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实现新跨越。重庆将抓住机遇,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进入新阶段,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服务全局、发展自己。
一是提升开放平台。充分发挥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加快传统优势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开放创新要素聚集,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功能,建设重庆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开展“飞地”园区建设。引导平台差异化建设产业集群,推动开放平台创新政策和成果共享共用,促进开放平台协同联动发展。
二是拓展开放通道。着力完善国际物流网络,加快构建“铁、空、水、公”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国际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做强东向长江黄金水道,拓展西向中欧班列(重庆)功能,推动“渝黔桂新”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重庆)、长江水道有机连接,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加强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形成物流通道聚集效应。
三是完善开放口岸。进一步优化口岸布局,申报设立果园港、万州新田港、丰都港等对外开放口岸,不断拓展各类口岸功能。大力推行一站式办理、报关报检无纸化、“7 x 24小时”通关保障等措施,不断优化口岸综合服务环境。加强智能口岸建设,深化国际国内通关合作,不断提升口岸能级。
四是做强开放主体。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加快推动外贸主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的开放型经济产业支撑点。建设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总部经济集聚区、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及航空产业示范区,推动发展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集聚发展智能制造业,打造进口汽车产业链,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现代金融业,推动各类主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周边省市区协作联动。
五是优化开放环境。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方式,不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加强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打造优质高效出入境软环境。建设国际化商事法律环境,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文化旅游环境,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国际化城市人居环境。
记者: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近一年,试验区建设与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桂平:2017年4月1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实施。一年来,重庆严格按照中央高水平建设要求,始终坚持政策项目“双轮驱动”,加快制度创新复制推广,推动项目落地,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将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具体化为“立足两点两地,打造四区”,即立足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集投资、贸易、金融结算便利化三位一体的综合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压力测试区,改革系统集成先行区和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区。同时,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建成“一枢纽三中心一基地”,即以多式联运为核心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以货物贸易为基础的内陆国际贸易中心,以金融结算便利化为抓手的功能性金融中心,以互联互通为目标的现代服务业运营中心和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二是推进制度创新。有条件复制推广的前两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已落地111项;总体方案中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120项;围绕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推出创新举措141条;切实防控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清单,确定38个风险防控点,54条防控措施和7项监管内容;培育形成创新实践案例13个并上报国务院8个(“3C免办”“创新实施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等6个案例为国内首创)。“二十证合一”覆盖率100%,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建成运用区域识别系统,开通覆盖全部类型和环节的无纸化、零收费企业网上登记系统,建立信用奖惩应用和措施清单。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行“一张清单管告知、一个图章管审查、一本报告管全域、一个标准管收费、一支队伍管执法”,对外资项目施行“全面备案+有限核准”管理模式,有序降低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优化对外投资结构,2017年重庆对外直接投资15.3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位,带动进出口43亿美元。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保税租赁业务,已落地2架,签约9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获得初步成效,全市通过“单一窗口”报关报检率超40%;初步建立“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報、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监管模式,货物进出区效率提升20%,办理时间减少70%;在内陆地区率先试点取消内销征税联系单,实施归类尊重先例制度,实现“7×24小时”通关保障措施全覆盖。
四是加快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实现新突破,组建重庆物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推动“铁路运单+动产质押贷款”“铁路运单+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创新;线上办理海运费境内外汇划转业务时间缩短至5分钟;率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试点,跨境人民币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双降”;拓展跨境投融资领域,与星展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开展海外融资业务合作;创新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业平台。
五是强化法治保障工作。重庆市政府印发了《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成立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工作推进组,成立重庆两江国际仲裁院,设立自贸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公证中心和涉外法律服务中介机构,成立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成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建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六是推动项目落地增效。加强开放体系建设,中欧班列(重庆)的开行数量、货值等指标居中欧班列(西线)第一位,依托“渝黔桂新”南向通道实现了与“一带一路”的无缝连接;获批重庆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初步形成“1+2+7+7”开放平台体系。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打造中欧、中美、中新(新加坡)等国际贸易分拔、中转、销售和结算中心,搭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17年,区内新增企业11695户,落户项目692个,合同金额3007亿元。出台多项人才措施,优化配套14项出入境政策,增强对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