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
摘 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仍然面临着准入机制不高、评价体系科学性不强、职业定位模糊以及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难以产生职业归属感等现实困境。要通过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切实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5-108-04
引 言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有着直接影响,要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作用,就必须切实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推动其自身职业化发展。国务院在 2004 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要将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而在大力培养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必将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要完成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优化构建,就必须推动其职业化发展,以此满足受教育者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需求。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切实要求
在“互联网+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要完成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为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必须以思政教育作为基本保障点,故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着切实必要。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在该过程中必然需要承担起教育责任。通过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并拓宽高職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职业化高职辅导员团队提供保障,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符合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切实需求。
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需求
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其对自身职业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的整体素养,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技能水平,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这些方面均符合高职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性需求。与此同时,依托于职业化发展,辅导员也能够更好的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其职业教育的专业水平,符合其职业情感的归宿与现实需求。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困境
1. 准入机制标准较低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而言,根据对部分院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准入机制标准较低,辅导员专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主修过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辅导员在整个辅导员队伍中所占比例非常小[1],并不具备基本的辅导员专业知识储备,且在入职前未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这就造成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较好的承担思政教育工作及学生管理职责,难以切实为学生解决好心理或自我发展方面的问题,更不用说就业指导等专业性较强的指导服务方面的工作。这一现实困境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辅导员工作成效,同时也阻碍了高职院校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提升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2. 评价体系科学性不强
现今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并未建立起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未切实落实对辅导员工作内容、方法及成效的系统评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存在否定辅导员工作效果的现实问题。这些制约因素不但打击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提升。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将学生的管理责任直接归于辅导员的现象,一旦在学生管理上出现事故,往往还未对责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评估,就直接将问题的责任主体归咎于辅导员,没有具体透明的定责标准。再者,高职院校针对辅导员的评价体系也较为繁杂。例如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与自我评价等,由此辅导员往往需要面临较为沉重的考核负担,这就导致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开展的工作也只能在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下进行,严重阻碍了其创新性能力的发挥。
3. 配备不足、结构不优
教育部 24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求高职院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配备辅导员[2],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与此要求存在有较大差距,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带班学生数远超200人以上,如此便导致了辅导员工作量的大大增加。相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难度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导致辅导员出现工作上顾此失彼、疲于应付的情况发生,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工作质量的保障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众多高职院校也存在辅导员队伍的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整体上过于年轻化,没有形成“老中青”梯队的合理结构,缺乏经验丰富且处理问题能力较强的领头人。在职称结构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中级职称者居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明显较低,加之近些年来众多高职院校的高级职称指标稀缺、评审要求与难度加大等各类因素,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忧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进程[3]。
4.职业定位较为模糊
当下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程度并不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定位也因此较为模糊。就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来看,其不但需要完成对高职院校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加以合理把控,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针对性的关心与指导,辅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推动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繁重,且处理的各项事务也较为繁杂,再加上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同程度并不高,所以其在看待自身职业的时候,也会出现比不上他人的想法,这就导致其在职业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另外,基于高职院校生源情况的实际,高职辅导员相较于本科高校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并承担更为沉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其看不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前途,所以极有可能会出现以辅导员工作作为过渡的不良心理,职业思想将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进而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职业归属感缺乏的问题,如此情况极不利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的对策
1.设置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准入标准
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对辅导员选聘过程的严格把控,尤其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完成辅导员准入标准的设定,要通过对辅导员应聘者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估,依托高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切实需求,完成对人才的选聘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輔导员准入标准,保障所选聘的辅导员能够切实满足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就具体标准制定而言,首先需要对应聘者的专业学科背景进行审核,确保其经过系统的培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还应从思政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考核入手,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试题,并实现对考核内容的全面拓展,以此为选拔出优秀的辅导员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对于已聘用的辅导员,在其任期内若发生重大失职行为或学生管理事故,聘任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解聘,建立淘汰机制。
2.建立健全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管理体系
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必须依托可靠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在建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从培养体系、管理模式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入手,完成对相应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实现对既有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辅导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实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就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管理体系设置的不合理。对此,高职院校管理层必须在结合辅导员个体化差异与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作,切实调动辅导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避免无梯队、无层次的断层状态与辅导员的“非职业化”现象发生。另外,在所构建的管理体系之中,还需要给予辅导员充分的自主权,确保其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各类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就评价体系来看,还应当对评价内容进行简化,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确保辅导员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3.制定科学的辅导员职业生涯战略发展规划
高职院校要鼓励并引导辅导员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战略发展规划,让辅导员结合自身的实际水平,综合考虑其专业背景、工作情况以及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完成职业规划的设计工作,并以此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达到职业生涯战略发展目标。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为辅导员创造相应的条件,可根据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其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训,并鼓励其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确保其能够朝着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同方向持续性发展,进而逐渐成为相关领域中的专业人才,由此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与价值。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打破辅导员职业多元化发展的固有束缚,要为辅导员开放一些思政教育类课程,使其能够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中,引导有意愿的辅导员走上讲师的多元化发展之路,确保辅导员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4.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以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其要担负起引导学生的责任。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教育及管理规律,切实把控受教育者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职业技能,更好的引导高职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应从辅导员与高职院校两大主体方面共同入手。首先,辅导员应当积极加强学习与总结,落实对行业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把握住教育的前沿动态,革新自身的教育与管理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理论能力的相互结合与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层面也应当积极开展相应的辅导员培训工作,通过讲座、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并为其提供职业技能提升的平台,以此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
5.切实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设,从而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当从精神与物质两大层面入手,通过精神激励提高辅导员的荣誉感,通过物质激励缓解其生存压力。与此同时,院校层面也可以从职业岗位晋升路径规划、职称评与薪酬待遇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建设,确保辅导员可以切身感受到院校对其工作的认可,满足其内心的荣誉感与归属感。另外,高职院校辅导员也需要加强对自我的激励,及时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并释放工作压力,理性对待各类繁杂的工作,以高度投入的状态参与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以此进一步体现出自身的事业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目前仍然未能完成对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组建工作,且辅导员管理体系与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对此,为切实调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准入机制、管理体系、职业规划、能力提升以及激励机制等各方面入手,通过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确保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之中,进而为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建设构想[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6):5-7.
[2]郑柏松.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69-71.
[3]白玉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困境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31-34.
[4]黃梅.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3):27-30.
[5]张群生,王军,梁金凤.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探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9(1):27-30.
[6]王军.基于职业要素分析构建高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培养方案[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22(4):54-55.
Abstract: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uarante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t is helpfu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values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social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ls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cal needs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career planning.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till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poor access mechanism, vague career orientation, low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poor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unselor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reate a sense of professional belonging.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ounsel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rong targeted intervention strateg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s;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Di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