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材料应用创新教学改革探索

2018-09-10 16:20杨朋
高教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建筑材料应用型

杨朋

摘 要:自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新课开出量与课程学时数量显著增大,建筑材料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众多,课下又没有进行有效复习,这样多重因素使学生对课本上陌生的知识没有充分接纳和吸收,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对建筑材料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彻底改革。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等当下盛行的信息化工具对建筑材料课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材料;应用型;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5-0035-03

Abstract: Since our school upgraded to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volume of new courses and the number of class hou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s contain large amount of knowledge and many points, and students have no effective review after the class. The unfamiliar knowledge in the textbook is not fully accepted and absorbed by students, which in the long run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refore, we must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form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build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s by using the current popular information tools such as the Internet.

Keywords: internet+; building materials; application typ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一、概述

《建筑材料》課程面向我校航务工程学院内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开设,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是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了解和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以及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时要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对新型建筑材料要具备认识和鉴别能力,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以及从事相关工作储备基本知识。

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知识点众多且相对比较分散,相互间没有太多联系,而且要求学生要亲自动手试验。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建筑材料尤其是建筑材料试验的接触机会不多,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居住在城市里的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直观了解非常有限。因此,《建筑材料》传统的教室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则由于知识枯燥无味、没有条理性而昏昏欲睡,使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受到显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情况不一致等原因,主讲教师在建筑材料教学过程里也体会到“说了很多话做了很多事”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依然低下。

随着我国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创新实践型本科教育”等教育模式[1-5],以往的建筑材料教学方法和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具体情况(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对于我国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教育来说,大力推进符合学生、教师、社会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知识的高效传播带来了新机遇。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等当下盛行的信息化工具对建筑材料课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二、应用创新人才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带来了良好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群体规模的扩大、教学速度和质量提高等优势,“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将成为我国乃至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本文提出“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下建筑材料课程应用创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其能将与力学、材料学等学科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机联系在一起,使我校航务工程学院的整个工程类专业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健全。

(一)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随着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显著增加,新课开出量与课程学时数量显著增大,建筑材料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众多,课下又没有进行有效复习,这样多重因素使学生对课本上陌生的知识没有充分接纳和吸收,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对建筑材料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彻底改革。将“互联网+”与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联系一起,是解决“大土木”专业设置下课程多、学时多所引起的教学效率低下的有效手段。“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建筑材料应用创新教学研究有利于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减肥”,并形成完备的工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应用的能力,符合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由于我校之前为专科性质高校,受校园实验室空间和教学要求的不同,我校2013年前的讲课课时和试验课时分配表见表1和表2。随着2013年下半年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且随着实验室的扩大和试验设备的大批购进,我校建筑材料课程的软硬件条件得到大幅提高,课程学时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我校2017年建筑材料的讲课课时和试验课时分配表见表3和表4。

(二)构建建筑材料实践教学体系。

工科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越来越受到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视,普遍认为改革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参与工程实践锻炼、提高专业素质较为关键的环节。本文作者认为应该以建筑材料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认识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试验→施工技术→结构工程的一系列集学习、认知、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具体见图1。该体系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对原有各个试验内容的整合,进一步突出重要内容,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另外还可明显节约试验时间,由于对互联网喜闻乐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便捷地的实现了由理论向工程实践的转化过程。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整合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看到课本上看不到的施工机械、施工结构和施工视频等等。在上述教学探索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好互联网相关工具,还可方便教师上传和学生下载建筑材料试验课件、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复习大纲等多种课程相关资料。

(三)基于“互联网+”建立校内外网络学习平台。

鉴于课时、教学安排、学生兴趣、教师个人精力能力等原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限且零散,再加上建筑材料课程本身的特点(知识点多,相对分散,相互关联性不大等)。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里,因教师和学生交流时间都非常有限,容易使师生间在教授、学习过程中产生沟通障碍。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互联网工具,比如:微信、QQ和Email等,不仅有文字上的解答,还可进行视频教学,从而实现了师生间高效的交流互动。学生还可利用互联网工具,随时随地地给教师留言并提出问题。利用好该种互动方式,师生间可以高效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实现校内外、课堂内外全时无障碍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另外,教师也可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评价和建议,有助于其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四)建立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学生在建筑材料学习过程中,可在新材料及其施工方法方面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有可能会带来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作者带领的学生团队就研发出了彩色防滑路面装置,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综合利用互联网等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当今科技热点问题,为学生科学设计课后科研课题或创业方向,建立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难题,并培养学生开发和利用新材料的积极性,为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的自主择业和创业提供便利。学校教务部门还可将其科研成果(论文、报告和专利等)引入到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体系中去,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其学习建筑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开展试验课与实习环节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的指挥和引导。通过本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经过本文作者的指導与学生的努力,多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2015年和2016年),还申请到了2017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攀登计划)1项。另外,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学部门还可通过校企合作结合模式,切实培养工程类学生实际工作和动手能力,为其就业、择业乃至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其核心是要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尽早牢牢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义平.大数据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1):67-68.

[2]郝晓亮,高云,方志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工科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3-4.

[3]李杨,刘翠凤,吕维忠.“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外人人才的需求分析[J].高教学刊,2015(11):22-23.

[4]孙玉洁.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8):6-7.

[5]刘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问题与改革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0):31-32.

[6]刘悦.“互联网+”思维下《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93-94.

[7]康国栋,张延亮.“互联网+”背景下吉首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软件工程专业离散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6(12):22-23.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方法建筑材料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关于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偏远地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
新型混凝土技术与建筑节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