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媛 孙琪华 谢建明 李小娜
[摘要]本文结合苏州大学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实践经验,探索以内部控制为主导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新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工程项目审计 内部控制 实践
内部审计正从事后监督向管理过程风险控制转
变,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风险点控制已成为内部审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任务重、矛盾多的现状及国家行业规范的要求,实施以内部控制为主导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控制,高效利用建设资金。
一、内部控制主导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实践
(一)建章立制,保障结算资料的完整与规范
《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第9号—工程项目管理第三条指出,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立项、招标、预结(决)算、施工现场管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疏理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强化建设工程管理全过程跟踪,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完好、工程进度顺利和资金高效利用。
制度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规范工作流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是工程竣工结算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核心的工作。既是结算的依据,也是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系统把控关键控制点的依据。一般施工方只重视工程结算资料,不重视工程结算的佐证材料,如变更签证、隐蔽工程签证等资料。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参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不可能完全了解施工现场。实施内部控制主导工程审计就是要求工程管理部门提供完整规范的证明材料,明确责任人,根据工程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审计。在工程造价结算审计过程中,特别是维修改造项目,经常发现竣工图不规范、甚至没有,变更签证不全,隐蔽工程不签证等现象,既是工程管理的漏洞,又是审计的高风险环节。因此,从规范结算资料入手,既可以促进工程管理,又可以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更有利于减少工程结算审计阶段的矛盾。
苏州大学审计处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苏州大学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工程结算审计必须提交立项、招投标、设计与施工变更及竣工验收等必要的送审结算资料。为了强化新建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制定了《苏州大学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办法(暂行)》。在跟踪审计中,采用规范工程报表格式、规范资料报送时间、规范审计工作内容的“三规范”机制,保障结算资料的完整与规范。
(二)疏理业务流程,创新内部控制审计机制
内部控制主导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审计工作流程,促进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流程的不断完善。有效的审计过程就是规范管理的过程、健全机制的过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协同发展的过程。内部控制理念、管控措施设置都体现在工程管理的各流程运行当中。只有内部控制各项制度、措施和流程高度融合,通过流程的运行才能实现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明确流程的权责分配,不断改进和更新流程,逐步建立一个权责明确的动态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制定制度约定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定位,实现各岗位的相互牵制职能。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作。比如招投标阶段,谁负责招标控制价的确定,谁就应该提供招标控制价的确定依据、确定方法,保证招标控制价的客观公正。
苏州大学审计处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关键控制点,疏理建设工程项目结算审计自审和委托事务所审计的业务流程,并将审计流程规范化。針对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是实行主审负责制。对自审项目指定主审人员负责审计各阶段工作,对外审项目指定“项目联系人”组织现场勘察、及时沟通、协调项目审计工作,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复核。二是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构建主审、复审、领导审批的三级复核模式,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三是建立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在审计处网站上对本年度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情况进行公示。四是制定惩罚措施。为防止施工单位虚报结算价款,减少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结算金额的行为,在《办法》中明确惩罚性条款,对审减率较高的项目按比例扣减工程款。
(三)关注工程风险点,把控项目管理关键
根据《指南》第9号——工程项目管理第二条疏理的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包括校园总规划、工程项目立项、工程设计概算、招投标、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及工程结算、固定资产登记及建设工程项目资料的归档等。
苏州大学审计处对工程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及工程验收等风险点实施重点控制,提前了解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环节,熟悉工程项目管理流程,获取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把控,有效提高审计的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变被动审计为主动审计。为了强化合同执行的刚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金额不能超过合同价的一定比例,否则财务不予结算付款。为抵制施工单位虚报结算价款,减少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结算金额的行为,在文件中明确惩罚性条款。
(四)分类管理项目,高效利用审计资源
根据《指南》第六条,在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情况,既可以进行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也可以进行项目部分环节的专项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有新建工程、维修改造工程还有装饰工程,每类工程的特点不同,复杂程度也不一样。“一刀切”的审计方式,一方面会重复不必要的审计流程,另一方面也会浪费大量的审计资源。
苏州大学针对送审项目复杂程度不同、施工管理过程不同,牢牢把控风险点,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突出审计重点,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在审计工作中,严格审核结算资料,并对送审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送审项目的复杂程度,要求提交不同的审计结算资料、实施不同的审计流程。
二、相关启示
一是实施内部控制主导的工程项目审计,可以及早发现管理漏洞,揭示关键风险点,引起管理层的重视,不断促进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能够把管理职责融入流程中,在流程中强化内部牵制,明晰职责。
二是只有管理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完备,内部审计才有依据,才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要通过规范和完善工程管理岗位职责,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和制度的有机结合,把内部控制的要求和责任融入各个岗位的职责事项、工作规程、考核标准、过错责任等控制事项中,使岗位责任人各负其责。只有建设有效的制度,才能实现审计目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职能。
三是内部审计部门要在不断改革中求发展,加强审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致力于审计手段更新、审计方式创新,有效化解工程项目审计矛盾,提高审计效率。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邮政编码:215021,电子邮箱:zengzhiyuan@suda.edu.cn)
主要参考文献
张媛.高校工程审计探究—基于高校内部审计困境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 2016(6):43-45
周军.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实践与思考[J].大科技,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