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9-10 19:57欧艳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血液透析

欧艳华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患者84例,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透析天数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以及卫生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住院天数与透析天数明显低于常规组,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明显高于常规组,卫生合格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透析时间,提高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卫生合格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风险护理管理;血液透析;院内感染;控制质量

众所周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场所就是血透室,相关的护理与患者院内感染有直接联系。医院感染指的是院内获得性感染,其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以及败血症等病理改变,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深入,院内感染发生率逐渐呈上升发展趋势,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为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本院展开相关研究,如下:

1 资料和相关方法

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采用人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为(49.25±12.39)岁;透析时间3-30个月,平均透析时间为(12.53±9.21)个月;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为(50.19±12.08)岁;透析时间2-28个月,平均透析时间为(11.87±6.3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护理管理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管理方法如下:相关管理人员以《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为参照标准,科学合理的管理血透室,根据实际操作流程,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確保整个操作环节较为合理。相关管理人员首先要对血液透析采取规范化编号,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奖励合理的文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护理效率[2]。其次,相关医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血液透析计划,确保相关护理人员能根据港安对血液透析参数加以设置,并且在进入治疗室内对渗透仪器能进行仔细核对,按照指定要求合理开展相关工作。另外,强化护理质量管理,确保相关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配置专业化质控管理人员,对上机与下机阶段的操作要采取合理控制,定期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透析天数、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以及卫生指标情况

住院天数、透析天数、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统计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透析天数、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天数越少,均值越高,管理效果越显著。

卫生指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使用仪器、手部卫生、空气质量以及消毒液四项合格情况,合格率越高,管理效果越显著[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f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透析天数、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比较 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住院天数于透析天数明显低于常规组,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卫生指标情况对比: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卫生合格率(90.47%)明显高于常规组(64.28%),P< 0.05,详情见表2。

3 结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改革深入,院内感染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可能对患者预后情况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血液透析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血透感染,其自身需要增加血透机,相应的室内人流量较多,使得室内布局不合理,导致对实际操作流程造成影响[5]。其次,相关护理人员在隔离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在手卫生方面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操作,导致患者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从而降低血透感染的发生[6]。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是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切实保障患者利益,采用消毒管理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发生事件,使得血透室空气质量合格率能显著提高。对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所有耗材均需要使用一次性物品,同时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以及储藏运送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使得院内感染能有效控制[7]。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住院天数与透析天数明显低于常规组,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明显高于常规组,卫生合格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证: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透析时间,提高血红蛋白均值与WBC均值,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卫生合格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纪小梅.探讨医院血透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33-34.

[2]李红华,宋琼,宗秀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7,23(10):158-159.

[3]张飞英.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7):136-139.

[4]梁柳梅.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施行价值评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153-154.

[5]鹿香花.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73-176.

[6]付桂玲.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61-4662.

[7]刘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96-97.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血液透析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