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波 王曦影
我们常常告诉孩子:“世界是美好的。”我们更要告诉孩子:“在美好的世界里,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正因为防性侵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练习甄别潜伏在身边的那些“坏人”。虽然世上还是好人多,但还是有一些看起来慈眉善目的面善之人,躲过了父母们的“读心术”,伤害到了孩子。
案例
“会变魔术的叔叔”——性侵犯可能就发生在你认为最安全的家里
这位会变魔术的叔叔,是5岁的朵朵最喜欢的叔叔,在叔叔来家中做客的时候,她总是掰开这位叔叔的手仔细端详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机关,因为这双手总是能变出很多好玩儿的东西和玩具出来。朵朵很喜欢这位爸爸的朋友来家里玩儿,因为他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神奇。
朵朵爸爸经常将这位会变魔术的叔叔邀请到家中来吃饭。结果让朵朵爸爸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亲自将一位带着“有趣”面具的恶魔请到了家里。朵朵爸爸和妈妈一起在厨房忙碌晚饭的一小会儿,这位叔叔将手伸进朵朵的裙子里,让自己的女儿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了阴影。最终,这位会变魔术的叔叔因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朵朵爸爸也长期被自责和悲愤的情绪笼罩。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要孩子在家中就是绝对安全的,对于避免孩子遭受性侵犯,更是如此认为。然而,就像小偷也经常在公安局附近犯案一样,在我们认为绝对安全的家中也要多留意,尤其是有客人造访时,古人云:防人之心不可无,应时刻挂在心头(此时此刻想和我们讨论如何交付信任这个话题的,我们择日单辟话题再聊哈)。
而且认为让孩子待在家中就可以避免受到性侵害这个观念其实也是错误的,儿童性侵犯可能发生在家里、商场、电梯间等,发生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段和任何地点,我们父母要时时警惕。正如我们在开篇的数据链接中所提到的,在儿童性侵犯案件中超七成是熟人作案,而这些熟人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家中和社交场域中。
案例
“经常笑眯眯的门卫叔叔”——性侵犯可能发生在我们对别人盲目的信任中
婷婷今年4岁,是一个既漂亮而且也非常有礼貌的小女孩,同一个单元里走过路过的叔叔阿姨,婷婷都会礼貌地打招呼。而在婷婷热情打招呼的人员名单里,也包含在小区里已经当了很多年门卫的这位叔叔。
这位门卫叔叔是小区里公认的大善人,情商超高,热心助人,不仅雨天帮人撑伞,还帮收快递,大家都对他印象很好,很多业主会私下送一些东西感谢他平日的帮忙,婷婷的妈妈也不例外。而这位常常笑眯眯的门卫叔叔,几乎也是看着婷婷长大的。
每次出大门,这位叔叔都会迎上来逗婷婷笑,而婷婷对这位叔叔也很是亲近。一天,婷婷妈妈带着婷婷在小区里玩,她突然想起忘记给婷婷拿水壶了,于是,她把婷婷暂时托给门卫叔叔照看,自己回家去取水壶。没想到就在这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婷婷就遭受到了这位叔叔的猥亵。
据“女童保护”调查显示,37.38%的家长有时会把孩子托付给异性熟人(包括成年异性朋友、邻居)照顾,56.66%的家长对孩子身边的成年角色不太了解。这让我们看到,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除了防性侵教育缺失外,相关的安全监护意识也很薄弱。
而且在儿童性侵犯案件中熟人作案比例甚高,2013——2016年最高数据为87.87%。熟人作案机会大,且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对熟人非常容易卸下警惕、防范意识极弱。这就要求父母在平日的生活中,不仅要自己加强安全监护的意识,也要教给孩子在学会正常社交的同时,如何分辨和巧妙地预防性侵犯。
案例
“熟视无睹的妈妈”——无知的父母也是暗藏在孩子身边的“大灰狼”
壮壮是一个非常外向的小家伙,今年6岁了,因为鬼点子多,在他的周围总是围着很多同龄的小伙伴,这个年龄的他从来都不知道孤独和没有小朋友陪伴是什么滋味。
壮壮的爷爷和壮壮以及壮壮的爸爸妈妈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壮壮爷爷本来就是老来得子,对于壮壮这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有时候对壮壮私密部位玩笑式的触碰,也成了他每日和壮壮进行互动的一种方式。而对这一从小就已“养成”的互动习惯,壮壮也非常不以为然,壮壮的爸爸妈妈更是对此现象熟视无睹。
直至有一天老师家访,才向壮壮妈妈提出,爷爷这种破坏孩子身体界限感的行为非常不好,这无形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私密的部位并不私密,进而也缺乏对待他人身体的界限感。虽然,壮壮妈妈也常常接到一些小朋友妈妈对壮壮“偷袭”男性小朋友私密部位的投诉,但却始终没有引起重视。
对性教育这个话题屡屡羞于启齿、觉得孩子接触到了性知识会变坏、批评正常的性教育教材和绘本尺度过大、对孩子接受性教育年龄的误解……所有的这一切皆因为父母对性教育的误解,导致了父母自身成了孩子在适龄接受性教育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甚至不能让孩子清晰自己身体的界限,以及该如何对待有侵犯自己身体动机或行为的人。
在《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一书中,心理专家龙迪给儿童性侵犯下了这样一个工作定义:
儿童性侵犯是指成人,或较年长的儿童,或虽然年幼但有权势的儿童,通过武力、哄骗、讨好、物质利诱或其他方式,与另一名儿童卷入对方不能做出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性交往。 侵犯者可能是儿童熟悉、信任的人,甚至是家人,也可能是陌生人。
虽然儿童性侵犯的侵害者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熟人,但是中外研究都显示儿童性侵犯的主要侵害者是熟人,这篇文章在打破侵犯者主要是陌生人这个角度还是有一定的贡献,尤其帮助读者们提升意识,危险有可能来自身边。
在这篇文章的三个案例里,侵害者分别是“叔叔”“门卫叔叔”和“爷爷”,从亲疏远近的角度分别是朋友、熟人和家人,有一点不足的是,这三个案例中的侵害者都是成年人,没有一个由儿童施加的对儿童的侵犯。在三个案例中,受侵害者既有女孩子也有男孩子,这也符合国际上的研究发现,女童相对男童面临更多性侵犯的危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报告,全球范围内每5名女孩中就有1名,每13名男孩中就有1名受过某种形式的性侵犯。
很多时候,由于侵害者是熟人,常常面目和善,以家人朋友的身份出現,另外侵害人实施了侵犯行为之后,他们也常常会威逼利诱受害者保密,不能告知父母或监护人。所以,父母常常很长时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详情。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发现性侵犯的这一过程常常可能更加曲折。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家庭气氛,鼓励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告诉父母,并在孩子张口述说的时候不指责、不评价,建立一个家庭内部亲子顺畅沟通的机制。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安全的,遇到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和父母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才有可能打破侵害者的威逼利诱,把自己遇到的儿童性侵犯告诉父母。
另外,儿童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有可能说,“那个叔叔有点怪”,或者说“觉得有点不舒服”,不太可能说出“我遭到了侵犯”之类的话语,父母如果听到这样的话语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不能简单回应“叔叔跟你闹着玩呢”,这样就会错失了解详情的良机。很多过去的研究显示,遭遇性侵犯的儿童都曾尝试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父母,然而,父母常常错失了解儿童性侵犯真相的良机。
第三个案例和前两个案例有所不同,在中国社会里面也很常见。如果说前两个案例是更加明显的儿童性侵犯,那这第三个案例还处于灰色地带,不被大多数人了解和认识。从孩提时代开裆裤的盛行到爷爷和孙子之间隐私部位的玩笑式互动,这都是在破坏儿童的“身体界限”。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告知他们哪些是隐私部位,别人不能随意触碰,也要在家庭内部培养一个互相尊重隐私的习惯,让儿童在上厕所、洗澡、换衣服等时候都有安全隐秘的空间,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的所有权和自己与其他人的身体界限。 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清晰的身体界限,就是在帮助他们奠定预防性侵犯和避免侵犯他人的基础。
数据链接
据统计,儿童性侵犯案发地多在学校(培训机构、托管中心)、受害者住所、施害者住所、户外(上学路上、广场)等,其中住所、公共场所案发率较高。
熟人作案占比六成,家庭成员作案在2017年曝光的熟人作案中占比15.31%,较2016年的10%有上升。
数据来源:《“女童保护”2017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