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陈雨川
摘要:[目的/意义]在风起云涌的国际形势下,为进一步总结智库在内政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揭示重大国际事件中的智库因素,探索智库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方法/过程] 2018年10月25-2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发展研究院、万里智库联合主办“2018年上海全球智库论坛”。[结果/结论]论坛吸引了200多位国内外智库代表参会,围绕“国际秩序变化与智库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国际秩序變动下的智库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因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建言、如何实现智库的高质量与多元化发展,以及智库评价如何推动智库转型与改革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智库研究与智库建设领域的前沿问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智库建设提供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关键词:国际秩序变动 “一带一路” 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库高质量发展 智库多元化发展 智库评价
分类号:C93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8.06.1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智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智库外交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地缘政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的理性与智慧为世界所需要,促使各国携手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求同存异中协调发展。2018年10月25—2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发展研究院、万里智库联合主办“2018年上海全球智库论坛”,主题是“国际秩序变化与智库高质量发展”。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支持。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10余家国外著名智库和60余家国内重要智库的200多位代表参会。在为期一天半的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就国际秩序变动下的智库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因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建言、如何实现智库的高质量与多元化发展,以及智库评价如何推动智库转型与改革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
1 国际秩序变动下的智库作用
“国际秩序变动背景下,智库该如何发挥作用”是本次论坛关注的主题。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分歧、分享智慧,是在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大势、认清形势的有效途径,齐心协力、共楫一舟,是智库发挥合力改善发展环境应尽的职责。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国际秩序变动的特征及其本质,并对不同地区和国家、智库之间应当如何理性和科学地加以应对给出观点和建议。
1.1 当前国际秩序发生新变化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利民认为,全球在社会观念、精神层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反映在各方对世界运行模式、相互依存性、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和社会心理的认知变化。当前,全球化出现了4个新的发展态势,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政治、社会与安全也出现了全球化;二是科技革命形成高速迭代和规模效益递增的颠覆性技术;三是后发经济体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世界收入分配格局;四是国际收入差距缩小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而推动国际秩序大调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杜艳钧认为,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家实力的此消彼涨,发展中新兴国家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据统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的全球占比达到57.6%,超过了发达经济体的占比,其中金砖国家合计30.4%,几乎追平西方七国集团的31.4%。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所长瓦雷利·加尔布佐夫认为,当今世界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有别于冷战时期两极化的或者单极化的格局,主要表现为政治多极化。俄罗斯希望能够通过能源政策和向东融合的外交政策形成自己的地缘政治格局,俄罗斯的智库需要在新的格局中探索建立有利于周边国家的俄罗斯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的新模式。
1.2 国际秩序变化中智库应有新作为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指出,今日的国际秩序已不同往昔,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各国的命运高度地交织在一起,利益和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另一方面,信息科技、生命科技等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又一次产业革命正在临近。在此背景下,智库唯有勇于创新、不断发展,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服务社会、引导舆论、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以智慧和理性为不充分不平衡的全球治理模式寻找新的出路。贝尔格莱德冲突研究中心创始人、主席,塞尔维亚前外交部长伊万·姆尔基奇指出,智库能够把不同背景的人汇集起来,促进国际合作,进行跨文化的对话、沟通与协调,这是应对冲突的有效工具,也是通往和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智库能够传递在冲突预防、危机管理、和平谈判、维护安全以及战后重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智库合作在应对国家秩序化、促进冲突解决和国际和平中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珩指出,中非合作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鲜明的指导思想、有力的合作机制和显著的发展成效,体现了中非智库在履行公共外交职能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
1.3 西方智库重新认识中国新发展
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恩·伦道夫在谈论技术变革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时指出,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应被低估,尤其是在当下,由于受到特朗普主义和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中美经贸争端对业已成熟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产生了破坏性效应。美国智库应该对中国的崛起开诚布公,并对当前国际秩序的挑战进行反思,在当前不稳定的世界环境中,智库需要发挥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智库需要基于事实做出判断,给出合理清晰的观点和建议,并拓展信息传递的对象,包括普通民众和国内外同行。法国高等国防研究院教务主任让·雅克·罗什指出,西方需要增加判断中国发展的信息来源,不能停留于西方传统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而是要拓展到更多的渠道,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信息。当前国际关系面临3大挑战,即西方主导权的终结、美国式经济主导时代的终结,以及基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国际治理秩序的终结,而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建立起来的理论,将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补充,并指导中国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查塔姆学会研究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事务与外交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于洁指出,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结构和发展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新兴力量,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中国创设并积极引导的外交主张,是对传统国际秩序的一种补充而绝非替代,亚投行的创立便是实例。日本多摩大学规则制定战略中心副主任布拉德·格洛斯瑟曼认为,在国际秩序的政治体系中,中国的参与度正在不断提升,西方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应当更加重视中国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在中美贸易争端等问题上,借助智库力量推动民间外交。
2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因素
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情况,是众多国家和地区智库重点关注的内容。论坛承办方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就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因素开展了跟踪研究。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专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债务、税务问题,以及第三方合作中的海外利益保护问题等给出了不同视角的觀点和建议。
2.1 从国际智库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
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学者分别回顾了各自国家与中国就“一带一路”开展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从贸易、能源及安全等各个层面评估了当下中欧合作存在的问题,认为中欧双方的“一带一路”合作具有互惠互利的特征,已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最好代言与象征,提升双方的政治互信是展开下一步合作的关键所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斯·尼古拉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一直以来都是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重要关注对象和研究热门。“一带一路”符合法国和欧洲国家的利益,并能以此为纽带与非洲等第三方国家建立联系。欧洲国家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不同的项目资源汇聚起来,产生协同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协作项目”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共同战略目标,理应加强协同、实现互补。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中心主任阿克玛尔·布尔哈诺夫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会给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地区合作机会,从而加深国际经贸关系。乌兹别克斯坦将以开放态度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其中包括智库建设和中乌智库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2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债务、税务等问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需要仔细甄别“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债务问题,其中有些债务的产生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不大,债务风险主要来自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解决之道在于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实现多货币结算。此外,还有一些债务风险存在于项目融资过程,货币风险和项目融资风险需要区别应对,同时增加透明度、同多方合作也有助于解决债务问题。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朝全结合当前我国“缺油少气”的严峻形势,强调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中之重。就政府层面而言,投资保护协定数量少且内容陈旧;现有双边投资协议中缺乏税收稳定条款,缺少关于商务人员出入境的便利条款,缺失有关“国际仲裁”的条款等;就企业层面而言,企业软实力相对较弱,国际运营经验不足。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尽快更新完善投资保护协定,完善政府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指导和协调能力,提高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商务实力。阿尔巴尼亚合作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阿德里安·哈克吉从企业规模、招标程序、生产能力、融资渠道等方面总结了巴尔干地区中国企业所取得的积极进展,但同时也指出在法律法规、产业关系、技术选择、环境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巴尔干地区的智库可以就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互联互通项目进行互补,就欧盟、中国及巴尔干地区的共赢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
2.3 “一带一路”第三方合作中的海外利益保护问题
与会中外学者认为,第三方合作是开放包容、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模式,有助于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和跨国企业优势互补,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与初心。同时,随着中国在海外市场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强第三方合作中的海外利益保护,为第三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由此实现“1+1+1>3”的共赢效果等,正在逐步成为当下“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的重要议题之一。
3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建言
在国际秩序变化和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下,中国经济的表现、困境及其应对,是论坛关注的又一重点。会议指出,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是稳中放缓,发展阶段进入转换期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的两个重要因素。但中国实体经济的韧性高于预期,主要表现为就业率的不降反升和服务业的不断升级。中国实体经济的主要困难在于消费下行压力较大和实体经济信心不足,前者包含较为明显的消费下行表征和消费分层现象,后者则包括由于缺乏预期而导致的企业信心不足和政策不稳。与会专家分别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振兴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智库高质量发展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个维度建言献策。
3.1 从经济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万里智库学术指导侯云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转型期,这一阶段发展的关键是把中国实体经济做优做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把资源进一步配置给优势企业和企业家,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从改革的重点看,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提高政策落实、执行的力度,为企业提供高效、周到、良好的服务;二是要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为优势企业和优秀产品腾出市场空间;三是要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优势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要进一步降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万里智库秘书长、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悦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政策组合与科技推动力,在完善营商环境、顺畅金融血脉、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力,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2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看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指出,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就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体制,激发非公有制的活力和创造力。现在私有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税收的50%以上,技术创新的70%,就业的80%,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下一阶段改革的关键环节应聚焦经济体制改革,治理结构、所有制和经营机制等是国企改革的主攻方向。
3.3 从振兴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支撑看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钮文新认为,由于货币政策紧缩,民营企业分享到的金融资源严重不足,而国有企业则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欠佳,民营投资下降快速,民营企业就此倒闭或退出。为此,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应以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而在资本金融中,应以股权资本为主、债务资本为辅,由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结构体系,以高质量的金融体系支撑高质量的实体经济发展。
3.4 从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风险看
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里智库首席研究员万喆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变中取稳、稳中向缓”,在整体经济预期向好的情况下,需要贯彻企业竞争中性原则,需要警惕居民消费、收入分配和市场信心的分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认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威胁来自外部挑战,目前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方面的摩擦,可能是大国博弈最低维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持续延续,那么汇率、地缘政治的冲突,甚至武装冲突都有可能会发生。
4 高质量、多元化地推进智库发展
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秩序变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着力发挥智库在国家治理中起到的内引外联作用,这就需要充分遵循智库发展规律,推进智库高质量、多元化发展。“高质量”“多元化”成为本届论坛智库研讨环节的关键词。
4.1 阐述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认为,中国智库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到3个“离不开”,即离不开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持、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智库人才的成长培育。新时代的智库发展需要新思路、树立新目标,引导各类智库和智库联盟实现更快的发展,更加精准地服务对接决策层的制策需求,更加广泛地介入到国内问题的研究之中,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国际议题的商议之中,由此实现智库的高质量发展,让智库的发展成为一道日益生辉的智慧之火、希望之光。法国巴黎亚洲研究中心总裁迪蒙柳把智库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设定为智库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其中,智库思考的深度取决于研究人员的技能和专长,智库思考的广度则表现为对各种思维和思考成果的汇聚能力,进而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程度。智库之间带有目的性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促进智库思考。
4.2 探究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布莱恩·马尔罗尼政府研究所主任、加美关系主席唐纳德·埃布尔森认为智库获得长期政策影响力的3个支柱是:提升智库研究质量、注重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兼顾利益相关方。萨格勒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克罗地亚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米莲娜·济斯·福克斯指出,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组团开展跨学科合作,对于智库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智库在应对文化多样性和国情差异的问题研究时,往往需要跨领域、跨专业的研究团队作为支撑,跨学科研究为在学科交叉地带的创新创造了可能,从而成为智库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认为高校智库要实现高质量多元化发展先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再从增强战略研究、服务学校战略科学家、助力学科建设发展、加强人才培养等角度进一步打造高质量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认为建设高水平高校智库要做到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认为中国智库高质量发展需要补齐国际传播能力的短板。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田贵超提出“研究+培训+国际化”三融合的智库高质量发展道路。
4.3 分析智库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困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把近年来中国智库的快速发展,放到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全球化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变革之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加以考察,指出中国智库发展呈现出“三个不适应”:即不适应快速而深刻变化着的国内外新环境、新格局;不适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不适应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且融合度只会越来越高的新特征、新趋势。其次还表现为“四个跟不上”,即思想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表达方法跟不上。为此,中国智库的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提高以决策服务为目标的战略思想力与科研创新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指出,中国智库在思想创新能力、战略分析能力、战略预判能力、国际传播能力、智库公共外交能力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指出当前智库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经费管理和出国交流等方面的制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陈寒溪指出,目前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调动起高校教师参与智库研究的积极性,高校智库建设需要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政策支持。
4.4 研讨智库多元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认为,欧美模式不能成为智库发展模式的唯一标准。从全球视野看,智库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千差万别,智库的发展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智库发展模式并不唯一,其他国家智库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但不应视作模板,不能以发展模式不同就认为存在缺陷,这是智库发展应秉持的基本态度。那么,如何来评判哪种智库发展模式更好呢?把民主制度与智库发展模式优劣直接挂钩的做法可能也是不妥的,只有在竞争性的政策分析市场中才能甄别出优秀的智库发展模式。
4.5 关注智库多元化发展的生动实例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王桂芳认为,防务智库应以问题导向下的求真务实为基本取向,以项目牵引下的有序发展为主要依托,以多元互动下的合作交流为重要前提,以研用相济下的综合推进为根本指向。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副主任王友明结合培训型智库的实践指出,培训型智库应做到专题与选题的融合、教员与学员的融合、课堂和现场的融合以及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等。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谢秋野认为,科技智庫要从系统性、专业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等多个维度,关注具有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何军指出,生态环境智库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柴高峰指出,国企智库应以大数据为工具,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充当桥梁与纽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江山舞提出,要从理论研究、决策咨询、信息发布、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5个方面打造一流的城市智库。吉林省图们江国际合作学会副会长刘仁柱指出,地区特色智库应练好内功,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升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5 智库评价着力推动智库转型与改革
论坛期间,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凌发布了《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评价与政策建议》(简称《报告》),该报告集结了过去5年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的智库评价研究成果,全面反映了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以来,中国智库发展的年度特点与趋势,为智库建设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与标准,为推动智库转型与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智库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推动智库新政落地提供了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报告》发布引发智库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5.1 为何要开展智库评价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指出,构建智库评价体系是为智库发展明确目标、树立标杆,具有“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魏登才从3个方面肯定了智库评价对于智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智库评价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智库评价有利于促进基于行业自律的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智库评价有利于扩展评价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志华指出中国传统官方智库面临转型的挑战和难题,主要表现为体制性束缚、独立性困境、保密性制约。而转型的动力则来自于中央高层领导的指示、相关主管部门的引领、智库机构本身的努力以及第三方智库评价的推动。他建议,第三方评价在推动智库转型的过程中,应注意细化智库评价报告的内容,为更多地促成智库间的交流提供机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认为,当前智库评价呈现百家争鸣、百舸争流之态势,本身就是智库多元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竞争性政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2 如何开展智库评价
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布莱恩·马尔罗尼政府研究所主任、加美关系主席唐纳德·埃布尔森强调既不能仅仅依靠智库排名来判断智库优劣,也不能仅仅选取媒体的曝光率来衡量智库影响力的大小,智库评价应当回归智库的基本面,全面评估智库产生政策影响的过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主任吕青认为,中国智库评价发展经历了模仿、反思、创新3个阶段。尽管中国智库评价面临诸多困难,比如深入调查难、信息取证难、成果质量认定难等,但这并不能否定开展中国智库评价的必要性,完善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价体系是推动中国智库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该体系应当符合政治性、社会性、实践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同时提出评价组织建设、决策咨询服务、资金使用、技术能力、网络正能量、国际影响力等6项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智库评价应立足于发掘同行优点,从资政建言、创新人才、成果奖励等3个维度开展评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办主任周湘智认为智库评价要更加注重4个平衡:即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平衡、学术成果与智库成果的平衡、年度评价与中长期评价的平衡,以及排名评价与分类评价的平衡。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亚琴认为,我国智库评价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评价的方法、手段、流程缺乏行业共识,也极易被模仿、炒作、抄袭,需要智库界携手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愿意在这个方面做出努力,从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及智库成长能力等多个维度入手,与国内外智库界共同探讨符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
綜上所述,2018年上海全球智库论坛围绕“国际秩序变化与智库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智库研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智库研究与智库建设领域的前沿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外智库的对话与交流,提升了中国智库的全球影响力,为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智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