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
摘 要:介绍了玉米感青枯病的田间症状、青枯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玉米青枯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了防治玉米青枯病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2016年,原平市及周边县市普遍发生了玉米青枯病,其发生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大、涉及玉米品种之多,在原平的玉米种植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农民一度大有谈青枯色变之势,对来年种植玉米忧心忡忡。因此,正确认识玉米青枯病,尽快找到适合当地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让农民重拾种玉米的信心,显得尤为必要[1]。
笔者根据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的多年经验,结合所学理论,对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原因、规律及防治对策作了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当地的玉米生产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1 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及侵染途径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该病菌属半知菌。土壤中的越冬菌源,在玉米播种后至抽穗吐丝期陆续由根系入侵,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收获后,病原菌随种子和病株残体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2]。青枯病是对玉米生产影响较重的一种常见病害。其实从2010年开始,原平地区就在一些地块有青枯病与大斑病混合发生,只是由于人们当时普遍重视大斑病,其相似的症状掩盖和忽略了对青枯病的鉴别认识,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后几年该病逐年加重,到2016年原平市发病面积达到了3.4万hm2,仅解村乡就发生了0.14万hm2,占全乡玉米总面积的70%。
2 玉米青枯病的症状
玉米青枯病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现青枯症状,最后全株显症。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7 d左右,短的只有2~3 d,长的可达15 d以上。
叶片受害,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迅速枯死。茎和茎基部发病通常是由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被拔起;植株茎基部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节间中空,茎节变成浅褐色,病部易破裂;潮湿环境下可以看到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霉层;植株较易倒伏。发病后期植株果穗栽头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3]。
3 玉米青枯病的危害及影响
青枯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玉米产量上。病害造成果穗顶部养分供应不足,顶部籽粒衰退,秃尖多,结实少,甚至不能结穗。养分供应不足也使籽粒干瘪、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发病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一般早期发病的植株比正常植株减产30%~50%。2016年原平在正常年能产15 000 kg/hm2的地块由于青枯病危害,最好的产量仅10 500 kg/hm2。全市玉米因青枯病泛滥形成灾害,减产4 000万kg以上。危害的另一方面是青枯病使茎秆损坏或倒伏,给收获带来了不便和麻烦。倒伏的玉米使机收无法作业,只得手工掰,不仅弯腰捡拾受累,而且玉米棒子穗柄柔软不易掰下,增加困难,费时费工,徒添成本。
4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规律
4.1 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能力有明显差异
2016年抗病较强的品种有M753、太育1号、隆平206、先玉987、京科968;抗性一般的有龙生5号、大丰30、裕丰303、沃玉3号;抗性较差的主要有先玉335及其仿335类型的品种。
4.2 生育期长、脱水慢的品种发病轻于生育期短、脱水快的品种
M753、太育1号、隆平206、京科968等都是活秆成熟、生育期偏大的品种,在大发生年份不染病或发病轻,产量明显不减,受到了农民第二年的青睐。其原因是晚熟品种灌浆期、乳熟期推迟,避开了病害的侵染。
4.3 播种晚的地块发病轻于播种早的地块
三泉村的赵明虎5月3日下种,种植品种金苹618,相较于同村4月20日前播种同品种的其他农户,基本看不出灾情,产量也不低于上年。其原因是播期推迟,避开了发病期。
4.4 施农家肥的地块发病轻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凡是底肥有农家肥或高磷钾化肥的地块发病都较轻。因为农家肥是完全肥料,钾元素肥有增强作物抗病抗寒能力的作用。施用这些肥料使玉米生长健壮,提高了自身抗性。而偏施氮肥以及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足的地块,植株生长过旺、抗病能力下降,不可避免地受到青枯病的侵扰。
4.5 留苗密度大的发病重于稀植地块
从先玉335推广单粒播种技术以来,播种量大都在6.6万粒/hm2以上,部分品种不合理密植,导致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给病菌繁殖蔓延造就了便利。
4.6 玉米田连作相当普遍,导致玉米青枯病菌群在土壤中大量富集
玉米是原平的优势作物、主要作物,除城郊个别地块外,基本每块地每年都种植玉米,客观上给青枯病菌的累积、重复侵染提供了菌源。
4.7 气象条件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天气炎热、阴雨连天、雨后暴晴时最易发生青枯病。2016年原平市夏天先是伏旱,到8月20日连续几天降大雨,8月27日雨停后太阳一出,骤然暴晒。适宜的温度、湿度造就了病原菌孢子萌發及侵入的条件,此时正处于玉米灌浆、植株抗性下降期,一场发展迅速、来势凶猛的青枯病灾害不可避免地泛滥开来。
5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总的指导思想是采取综合措施,三步并使:一是压低菌源,二是提高玉米抗性,三是切断病菌传播途径。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农业、物理、化学措施多管齐下。
5.1 选用抗性好的品种
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实践证明,即使是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抗性好的品种发病率也很低。在原平,M753、太育1号、京科968、先玉987等不但对青枯病的抗性强,而且植株生育性状良好、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选种这些品种,在特殊灾害年份就能表现出突出的抗灾增产能力。
5.2 及时消除病残体
及时消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地,也可减少和控制翌年初侵染菌源。
5.3 适期播种
选用晚熟或者中熟品种时要适当晚播。原平从1995年以后玉米生产基本没有遭受过早霜冻害,积温在2 850 ℃左右的品种都能完熟。因此播期应该从4月20日以后再开始。
5.4 品种间作
鉴于原平地区无法轮作换茬的实际,可推广品种间作。比如抗性好的先玉987和丰产性好的先玉335隔两行种植,使抗性和稳产的优势互补,既保证产量,又有效预防青枯病。
5.5 增施肥料
底肥在使用农家肥35 000~45 000 kg/hm2和美盛化肥(掺混肥氮26-磷15-钾10)750 kg/hm2的基础上,再增施氯化钾120~150 kg/hm2,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减轻或推迟发病[4]。
5.6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零星病株用绿亨一号或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 mL。用65%代森锌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隔7~10 d喷根颈1次,连治2~3次。
参考文献:
[ 1 ] 王先娥,赵书平,郑联寿.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02).
[ 2 ] 张存君,孙挺磊,李玉玲,等.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08(04).
[ 3 ] 张培坤.玉米青枯病研究进展概述[J].广西植保,2001(02).
[ 4 ] 白石,趙杨,李士东.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与防治建议[J].杂粮作物,2007,27(0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