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玮玥
2018年5月27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培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5个培训点承训部门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标志着新一轮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拉开帷幕。本年度校园足球国家级专项培训计划对2017年被教育部审核确认的6837所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长、体育教师进行首轮初级培训,同时,对2000名体育骨干教师进行“卓越教师培训”。
“校园足球提质增效要从源头抓起。校园足球培训要强化立德树人宗旨,要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谋求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会议上对即将展开的年度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
王登峰在会议中说道:“校园足球作为两个改革的‘先行先试典型,不仅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所带动的整个中国体育事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工程。校园足球在扩大足球人口的同时,还要为提高中国足球的竞技發展打牢人才根基。”他表示,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也为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始终坚持贯彻“教学是基础,训练和竞赛是关键,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开展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活动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接受培训的教师真正掌握教学和训练的基本技能,在校内有序组织班级、年级以及校级足球联赛活动,并选拔出学校代表队参加校际联赛。同时,还要让接受培训的教师能够全方位贯彻落实校园足球的综合育人功能。
优质足球师资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宝立在讲话中指出,2015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近万名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的调查显示,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五个主要因素依次是:师资队伍滞后、时间不足、经费缺乏、学训矛盾、场地不够。调查显示,91%的校长、68%的体育教师认为,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师资问题。一方面,在一些地区,体育师资配置不足;另一方面,在一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虽然不缺体育教师,但高水平的足球师资相当缺乏。师资问题不解决,将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三年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强化体育师资给予了高度关注。据统计,三年来全国新增体育教师7.3万余名,其中,有足球背景的近1.5万人。为了提高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师资水平,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组织了2014年、2015年、2016年三个年度的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共培训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裁判员以及体育教研员近3万人。据测评,培训满意度达到92%以上。以科研为基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构建了包含课程方案设置、讲师团队遴选、教学督导评估、安全事故防范、财务预决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的校园足球培训体系。另外,三年以来,全国省、市、县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共培训学员达到20余万人。
高宝立表示,随着师资培训工作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满足了校园足球阶段性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校园足球的持续、深入发展,校园足球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比如,一些地区,校园足球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忽视了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扩大足球人口的初衷;一些学校,不关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利用体育教师、教练员的权威,灌输已落后的足球理念和足球技能;一些体育教师,不能遵循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不重视学生的心智训练和认知发展,过早实施专项技能学习和专项素质训练等。这些问题,给校园足球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高质量的培训,需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尽管是一年一度的培训,但是每年度的培训方案都要进行修订,以适应校园足球发展的需求。”高宝立说。
为解决校园足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本年度的国家级专项培训,依照教育部的要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制订课程方案,严格遴选培训讲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项目总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介绍说,本年度的培训课程中,加大了实践、实训的内容比例,更加注重近几年涌现出的中国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经验提炼,当然,也更加重视世界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等内容引进。希望本年度的培训,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学员和学校的需要,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能够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为校园足球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