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亮
摘 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做出的新判断,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关联的新概念。其中既有延续也有转变,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阐释和厘清。一方面,两者都从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方面,新时代又包含于新时期,是新时期的一个新阶段。这就决定了它们既存在一致性,又内含差异性。新时期为新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条件准备,但也留下了诸如“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难题。为此,中国共产党从党内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三个层面做了回应,这对党更好地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8)05-0007-05
Abstract: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which indicates a new judgment on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our country, also puts forward a new concept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period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re are both continuity and transformation, which need to be explained and clarified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On one hand, both are subordinate to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era which is included in the new period, is a new stage of the new period. This determines their consistency and differences. The new era has made sufficient preparations for the arrival of a new era, but it has also left behind such problems as the Tacitus trap, the middle ̄income trap and the Thucydides trap. To this e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responded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Inner Party governance, state governance and global governanc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 to better face the reality and face the future.
Key words:the new era;the new period;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1978年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此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至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论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区间。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除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外,还有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而厘清两者关系,对党回应现实、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新”的标准
时代是一个非常抽象和主观的概念,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事实上,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具体实践,而实践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生并彰显其价值和意义。这种历史环境,就是时代。认识和分析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分析时代性质、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任务等多个方面来界定不同时代的划分,为后人正确认识时代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1]。其中,马克思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社会形态变迁的视角,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了大的时代划分,即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列宁认为,时代首先是“大的历史时代,并非某些短暂的个别的过程”[2],因此,应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来审视与把握时代的内涵及特征。同时他又指出,每一个处在大时代中的民族和国家又存在具体情况与具体问题,所以,应依据各国国情和发展水平来判断与考量其所处的小时代。这种“大时代”和“小时代”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恰恰体现了列宁对马克思时代观的继承和发展[3]。在此基础上,列宁还提出了划分时代的具体依据,包括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社会形态、阶级地位、历史事件等。这些都为今天研究时代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思考。
相对于时代,时期是一个应用频率更高的词汇,通常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段具有某种显著特征的时间。就其长度而言,既可以是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也可以是十几年甚至几年。在具体使用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表达内容的不同,或因为使用者风格有别,或缘于约定俗成,因而,选择“时代”还是“时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一般情况下,两者是可以互换的。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其间有着各种各样的时代和时期,也不乏所谓的“新时代”或“新时期”。其能够称“新”,往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突破和影响既可能是多个方面的标新立异,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深刻变革。当然,“新”并不一定体现在字里行间,因为以新名称代替旧说法,本身就意味着新的开始。而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对新时代和新时期的称谓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强调生产工具,如从古至今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有的注重地理空间,如大航海时代、全球化时代;有的突出时间界限,如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20年被称为“黄金时代”;还有的以重要人物或代表性事件命名,国外的如维多利亚时代、拿破仑时代、法国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如贞观时期、太平天国时期、抗战时期。以此而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下简称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下简称新时代)都突出一个“新”字,也自有其道理。
事实上,无论新时期还是新时代,其判断依据和衡量标准都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息息相关。这其中贯穿始终的,乃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众所周知,以新中国建立为节点,在此之前,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抗争;在此之后,中国人民又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这是两个大时期(时代),同时每个大时期下又包含了众多小时期(时代)。前者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者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每个时期之下又可以分成若干更小的时期,如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从中不难看出,社会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决定的中心任务,是划分时期或时代的主要依据。因此,党的十九大把它作为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也就顺理成章。同样,对新时期来说亦是如此,只是略有特殊。回顾新中国的历史,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将其表述为“是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狀况之间的矛盾”。然而,后来的实践一再偏离这一判断,甚至与其背道而驰。直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进行了再表述,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是对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学说的重新肯定。换句话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迎来了新时期,但社会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未出现重大变化,变的只是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转变仍然是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的结果,只不过新时期的“新”字更多地体现为从认识上、意识上对过去尤其是对文革时期的告别,是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以及由此而来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除此之外,新时期和新时代之所以冠之以“新”,还有其他因素的考量。就新时期而言,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首先,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它摒弃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旧思想,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阶级斗争、政治挂帅逐渐被物质生产、经济发展所替代;其次,在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上,它批判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错误做法,开始推进党政分开和党政分工,对民主、自由、法治的崇尚与此前形成了鲜明对比;再次,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政治管控放松,社会流动加快,基层和民间的积极性、自主性得以释放,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群众自治不仅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而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确认。就新时代而言,首先,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发展取得了众多新的重大成就,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其次,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构建了新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从党内到党外、从国内到国际、从现实社会到网络空间、从经济改革到生态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变革;再次,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描绘了新的国家发展蓝图。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党对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做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先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后,产生了新的指导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和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党内根本法和国家最高法的形式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和全国的指导思想,从而科学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
二、新时期与新时代的一致与差异
从较长的时间看,新时期和新时代都从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明确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较短的时间看,新时代无疑是新时期的一部分。新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标志是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期的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可以划等号。而新时代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阶段,两者就如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其中某个具体阶段(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由此,这两种不同的时区定位,决定了两者既具有内在一致性,也存在很大差异性。
一致性方面。从1978年迄今,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这种进步有两个明显特征:首先,这是基于纵向的自我比较,从十年浩劫后的百废待兴到今天的万象更新,从当初的求生存到现在的谋发展,变化不可谓不大;其次,成就的彰显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方面。事实上,如果换个角度,将中国的各项发展指标与主要发达国家作比较则不难发现,它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即便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经济成就,如果用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文发展指数、城乡二元结构指数来衡量,也会找到诸多问题。因此,从长远目标看,新时期和新时代都致力于“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任务要求看,两者都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过去秉承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今天依然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4]
差异性方面。从整体来看,尽管新时期和新时代肩负着共同的任务和使命,但在具体实践中则大不相同:其一,就直接目标而言,新时期主要是富起来,新时代则是要强起来。前者立足于做大蛋糕,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建设被放到了独一无二的重要位置;后者在强调做大蛋糕的同时着眼于分好蛋糕,主张效率和公平兼顾,以“五位一体”促进各领域的平衡发展,表现为:经济上更注重公平,政治上更追求自由,文化上更趋向多样,社会上更关注正义,生态上更关心自然。其二,就实现路径而言,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时期主张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重在探索;新时代则是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主张双管齐下,既强化顶层设计,也重视基层创新。其三,从对外工作来看,新时期我国虽然一直在积极谋求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利益,但以守为主,重在韬光养晦;新时代则谋篇布局,主动出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融入全球化,努力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三、新时期留下的问题与新时代做出的回应 新时期为新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铺垫和充足准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但也留下了诸多不易破解的问题和难题。为此,党中央积极应对,从政党、国家、世界三个层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1.以党内治理回应“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所著的《历史》,之后被引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即公权力一旦失去公信力,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采取何种行动,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以此来警示和告诫全党,并指出“我们党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5]45。这实际上反映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日益严重的信任危机,已影响到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为此,党中央立足党内治理,固本培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反腐倡廉,疗治当前最为群众诟病的顽疾。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反复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彰显从严治腐的决心和毅力;注重实际和实效,突出反腐教育、预防、监督、惩治的制度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二是通过作风建设,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抓住党内“少数关键”,自上而下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连续开展专题性党内教育,让党员干部不断“回炉锤炼”,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三是通过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和党内政治生活。2013年5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的出台,使党有了第一部正式、公开的党内“立法法”和备案程序规定,其后一系列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规范文件陆续发布,使法规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2.以国家治理回应“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提出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中等收入经济体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结果是这些国家陷入进退两难甚至社会动荡,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也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与高收入国家竞争。2014年11月,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表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6]为此,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新兴服务业,完善金融监管。通过利率市场化、减负减税、央企改革、废除IPO审批制、允许民营资本开办银行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通过援企稳岗、就业帮扶等,促进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的精准帮扶力度。同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职责,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3.以全球治理回应“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之说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意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要做出应对,由此战争将不可避免。2014年1月,习近平在接受美国《世界邮报》专访时表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7]面对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全球治理的方案应运而生。由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利益共享、规则共守、理念共持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思想原则,“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中国方案”从纸面落实到行动上,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了“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的三重角色。具体来说,其一,增加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以“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为主要依托,以人民币加入SDR为重要手段,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本保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和自贸区建设,构建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其二,促进全球公共政策优化。提倡和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强化多边合作机制,拓展现有平台的作用空间。同时,促进现有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为贸易、投资和金融发展建立新规则、开辟新路径。其三,推动全球公共伦理建设。从“中国梦”到“世界梦”,用“梦”之共性聚合不同的利益和理想;从现实安全到网络安全,用新思维拓展新空间;从要求承诺到“国家自主贡献”,以行动和责任实践理念。
四、结语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除了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外,从理论上认清和理顺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清晰的思路、更高远的视角来正视现实、前瞻未来。所以,须先在差异中看到统一,唯有此才能保持本色,不忘初心,坚定党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还要在统一中看到差异,因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具体实际和具体任务,理解和明确这一点,对全面理性地看待当前的各项改革,尤其是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采取的重大行动,对客观公正地看待党的纲领和方略,尤其是党不断推进改革的逻辑和行动,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向明,王孟秋.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分析“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J].前线,2018(5):12-14.
[2]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
[3] 丰子义.全球化与时代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8(7):31-38.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5]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
[6]中国是区域合作受益者更是積极倡导者推进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1-11(01).
[7]正确认识“修昔底德陷阱”[N].人民日报,2016-04-17(005).
(责任编辑:钟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