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晖
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无论是何种规模、何种类型的企业,莫不如此。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进一步增强市场拓展能力和经济效益。市县属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有助于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架构、模式、理念的梳理优化过程。通过建设信息系统,并在此过程中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等进行优化乃至变革,能够使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更加顺畅、信息资源开放利用更加有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加清晰具体、标准可行,从而可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有助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企业规章制度完善、业务流程标准化的过程,这对市县属国有企业非常宝贵。通过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制定标准的业务规程和工作规范,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相关的培训教育,能够使员工逐渐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提高业务知识的获取、学习和掌握能力,不断改进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使企业拥有水平更高的员工资源。
有助于提高市场把握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经营范围和常规产业资源多集中在一定区域的市县属国有企业非常重要。通过运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获取市场信息,更及时地掌握市场变化情况,与合作伙伴和用户实现更紧密交流,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助力企业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做广告、做宣传,用较少成本拓展市场空间,打造企业形象,获取更多商机。
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可以在生产制造环节大量压缩库存,减少库存面积和流动资金占用,或是减少对设备数量的需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市县属国有企业更可以运用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甚至打造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提高运转效率,增加企业效益。
近年来,我国不少市县属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有了不断突破。与此同时,市县属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只有找准这些问题,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认识问题。一方面,受限于对信息化价值、作用的理解,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员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缺少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决心,甚至会以需要较大投入、实施效果较慢等作为理由,阻碍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过于“迷信”信息化,对其实施效果的预期存在偏差,导致在在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阶段,不能结合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造成信息化定位不明确、实施目标不具体,一旦信息化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落差,就会影响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信心。此外,也有不少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理解为独立行为,未能考虑到信息化建设与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的协同。在选择软硬件或解决方案时,未能考虑企业现状,未能考虑到技术产品与实施方法的统一。这些都会给信息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能力问题。市县属国有企业中很多没有专门的信息化部门,或者专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数量少、能力弱,容易在信息化项目选型、决策时出现偏差。特别是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由于知识掌握不够,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技术企业、产品和方案缺乏辨识比较能力,可能会导致上当受骗。
资源问题。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时间投入,这对于市县属国有企业而言可能会在短期内成为不小的负担,甚至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和规划设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资源协调问题。一些信息化项目会涉及企业的多个部门,项目实施必然带来对一些部门流程乃至权力和利益的整合,会出现部门各打小算盘,内部资源难以汇聚成合力的情况,最终易造成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失败。
成本效率均衡问题。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而且这些投入可能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成效。然而,市县属国有企业需要更快的反馈速度,如果不能尽快表现出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不能让投入更快地转化为收入和利润,不仅会影响后期的信息化投入,而且还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这是在规划设计信息化建设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当前,全球新一轮信息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企业更要用创新思维、得力的措施,以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明确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企业发展升级的重要基础性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对包括市县属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这一市场主体而言,就必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动力,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实现企业发展的“三大变革”,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此,必须明确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市县属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一把手领导必须率先在认识上进行提升和创新,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长远角度,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统一企业全体的认识,大胆施为、大力投入。
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识,提高员工素质。人是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最宝贵资源和最重要基础。无论是实施信息化项目,还是在信息化项目建设后运维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员作为配套。因此,市县属国有企业想要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项目实施后能够确实取得效果,就必须首先从“人”上下功夫。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专业培训,既要从技术层面提高员工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也要从思想层面提高员工對信息化的重视,更要从创新角度提高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同感,消除可能存在的抗拒,以此塑造素质更高、心劲更齐的员工队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要顺应信息化新趋势,尝试采用新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的信息技术,给市县属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福音”。以云计算为例,如可以显著降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技术门槛,可以大幅减少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投入,可以大大缩短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周期,是非常不错的技术选择。因此,市县属国有企业要大胆尝试和运用云技术、云服务、云模式。当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众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百万企业上云行动”,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市县属国有企业应把握这一浪潮和机遇,积极运用云计算来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借外脑、借外力,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企业及其人员往往术业有专攻,要求他们对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往往并不现实,也很难做到。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运用服务外包形式,与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合作,运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人员,帮助企业制定方案、监督实施。工信部在推进“百万企业上云行动”时,已提出要组织专业机构帮助企业开展企业上云前的可行性评估和企业上云后的效果评估,这对企业而言是重要的帮助和支撑。市县属国有企业应主动联系,利用外部资源,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