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姝昱
摘要:《瓦尔登湖》是美国哲学家、作家以及19世纪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梭罗的代表作。这部经典的自然文学作品,是作者卢梭独居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来对自然环境的真实记录。简单的耕读和深刻的思考,以及探索自然之美是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初次之外,更展示了作者本人对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恶劣生态环境的批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将简约自足的基本物质需求做为人生的最高准则的观念,是梭罗对自身的追求,更是对自然最真诚的回馈。
关键词:瓦尔登湖;语言的魅力;梭罗的审美价值
一、概述
亨利·戴维·梭罗,简称:梭罗,1817年出生,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在他才华横溢的一生中,不止用他无限的热情和精力努力宣告和倡导者“废除奴隶法”,更用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二十多部优秀的散文作品。在受爱默生的影响下,对于自然的渴望和追求,使他拥有一颗回归真我的本心。在体验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之后,创作了这部对美国文学有着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作品《瓦尔登湖》,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本和自然有关的文献,更有诸多关于哲学的内涵。梭罗对于自然超脱于普通人的审美价值,令后人有着无限地追寻和向往。这种既不逃避又不冒险的对待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直面生活和直面自己精神的一种自然处世之道。可以说梭罗的内心世界是分丰富的,对于自然生活的审美更是独特的,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让梭罗告别了工业社会的繁琐,更加注重追寻自然世界的美。
二、《瓦尔登湖》
这本诗意盎然的生态著作,是梭罗将两年时间的写作、观察、体验以及对自然的倾听,融会贯通的精华之作。在当年并不受重视的这部作品,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20世纪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甚至对于梭罗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对自然尊崇的哲学之美,也开始拥有了极高的声誉和诸多的好评,甚至得到了著名美国生态批评家的高度赞誉,称该书是“绿色圣经”。
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瓦尔登湖》具有超时代的世纪散文气息,平铺直叙的语言对自然的描绘,更显整体风格的抽象和朦胧。梭罗人生诉求并不是主张人类放弃文明去返璞归真,而是更加希望,那些不被破坏的原始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加充实精神体验。这种对自然的审美并不是排斥现代科技文明所带来的诸多物质享受,而是希望人们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有勇气选择一种最为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发现身边的美才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的美。
三、《瓦尔登湖》语言的魅力
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的美都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现,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通过对比喻、比拟等多种写作手法生动的赋予了各种物种深情的色彩。让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有了与土壤对话的能力,这种鲜嫩的语言风格,让我们忍不住去反复欣赏这片静谧的湖所带给我们的美。
梭罗带领我们用全身的感官去寻求最大的精神慰藉,时而淳朴,时而热烈,这种与大自然最直接的联系,让我们沉醉于作品中,无法自拔。对自然的投入让我们不为世俗的生活所累,这种凸显的社会审美价值,是梭罗更是我们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毕生目标。
在工业文明和快节奏生活所覆盖的今天,逐渐被吞噬的人类精神意志,让我们更愿意在梭罗的语言魅力中去放松自我,在感慨万千的同时,更有着诸多对着生命意义的思考。
四、梭罗的审美价值
对自己内心的勘探和对内在世界新大陆的寻找,让梭罗弱化了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注重个人内心生活的改变。这种深邃的思想和创新的艺术形式,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如沐浴春风般划过每个人的脸庞。沁人心脾的字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瓦尔登湖中蕴藏着的闪着微光的珍珠。
梭罗用最少的原料建造出舒适温暖的木房子,与飞鸟为邻,与禽兽作伴,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在纯净且没有欲望的自然世界里,用最少的时间来生活,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欲望的减少,使人的心灵是自由且安宁的。没有了物质上所带来的痛苦,让人们更有机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至高生活状态,甚至是万物本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形态,让很多人有了迷之向往。在生态不断被破坏的今天,更让人对自然的追求和惋惜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可以说生命消逝之后的梭罗所带给人们精神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审美价值上的正确引导更是不可估量的。人与自然相处这个始终无法定量的问题,通过对《瓦尔登湖》的品读,让我们有了更多量化的回答标准。
结语
杰出的散文作品,不仅可以给人以启迪,更是知识性、哲理性、文艺性于一体的感官享受,清澈见底和好不晦涩的语言表达,让每个疲惫的夜晚都变得寂静平和。梭罗的思想在一百多年之后,依旧是一种潮流趋势。時间是不断流失的,但是在等待天亮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在自然世界里品味最真挚的美丽。旧时代和新世界交替的过程中,人们对审美价值的评估也是随之改变的。但《瓦尔登湖》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书中内容的精神追求,让我们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参考文献 :
[ 1] 徐迟译.瓦尔登湖[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
[ 2] Thoreau, Walking[ M] .
[ 3] 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 4]程虹.寻归荒野[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01 .
[ 5]Buell, 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