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关之魂的探索者

2018-09-10 11:32高秉剑
公关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儒商孙先生公共关系

高秉剑

2017年10月25日8点始,上千人从四面八方涌进沧州市殡仪馆,向他们敬仰的学者遗体洒泪告别。这场景为沧州殡仪馆数十年来所罕见。这位逝去的学者就是沧州市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执行会长、中国传统公关理论的探索者孙志江先生。

一、初识公关学者孙志江先生

2010年冬,我慕名结识了孙志江先生——他1968年生,一米七八的个子,白皙而清秀。他协同原沧州地委书记郭枢俭于1993年创立沧州市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当时他任协会秘书长、沧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现已出版《战国公关艺术论》《春秋公关史论》等著作,已经是知名的中国传统公关理论的探索者。本人仅是一介创业失败的教师。虽热爱教育,但经受不住“一切向钱看”的诱惑,就下海创业。但在蒸蒸日上之际“被”停业了。环顾周围的亨通者,多数是“大树乘凉,乘势而上”的。反思自己的失败,总认为就是太缺少“关系”了。于是,不甘心沉没,想结交“有关系”的“大树”,以期东山再起。

孙先生在他所住的小区,还担任居委会主任一职。我与他相见,便常在这个小区居委会他的办公室里。他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翻开的历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还有佛教经典及西方基督教的《圣经》。当时流行“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孙先生的办公桌上摆有《挺经》《胡雪岩传奇》等;但更多的是《公关世界》杂志和《公共关系原理》《公关艺术论》等书籍。书,是他生活中分量最重的风景。他真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了。

或许因为孙先生是位饱学之士,外界的人多认为他很“傲”。不知是什么缘分,我与他却谈得来。用他的话说就是“对头”(能经常想到一起,而非“冤家对头”)。于是,他请我到他家里吃饭。我初到他家,进门但见一幅苍劲的书法作品悬挂在客厅正面:“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当时,我虽然还不知道这是周恩来总理在学生时代写的一副自勉联,但揣摩着其中的含义,令我肃然起敬……

二、他纠正了我对公关的错误认识

熟悉之后,便向他吐露借助“公共关系协会”这棵大树,进行二次创业的设想。

他问我对公关的了解。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领导打电话、批条子,《公关小姐》杂志,企业办公室里那些漂亮的、能说能喝、能把客人哄乐签约的女士们……

他听了,苦笑道:“原来你也不懂公关啊!”经他指教,我对“公关”才有了以下认识:

第一,“公共关系”是改革开放后泊来的“关注组织发展”的洋学说。多数学者认为,这一概念最早由《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艾维·里于1903年提出。艾维·里创立了一家顾问公司,主要业务是协助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和维持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为企业、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导航。因而,艾维·里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

另一种说法是由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于1807年首次提出。他在一次演讲中使用了以下词语: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机构传讯”,简称PR或公關。

第二,“公共关系”的源头是人际关系。自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共公关系。如,两个猎人进山相遇,就要发生以下关系:1.结成“伙伴”关系,团结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竞争”关系,争夺地盘,争抢猎物……其实质也就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人际关系,关注的是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公共关系关注的是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害关系。

第三,“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某一组织(如企事业团体、政府机构);客体是某一组织所面临的公众(如企业之于客户,政府之于民众);目的在于“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途径主要有“内练功夫,外树形象”,利用各种媒体向公众传播。

第四,“公共关系”发展至今,虽然成为一门很热的学科,且著述很多,但尚无一个公认的体系。单在美国的相关著作、演说中,对“公共关系”的定义就有数百条之多。如:“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居易著《公共关系原理》)“公共关系是包含着崇高目标的一种经营哲学。”(宋连生等著《公关艺术论》)没有统一的定义,也就没有统一的目标。如:“公共关系就是争取对你有用的朋友”,甚至说“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利己。……否则,就不应该称作公共关系活动,而应称之为慈善事业。”(居易著《公共关系原理》)。当然,也有说是“互利共赢”的。这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所决定。

第五,对“公共关系”的阐述,国际上有以下学术流派:1.管理职能论; 2.传播沟通论; 3.社会关系论 ; 4.现象描述论; 5.表征综合论。

在中国,公共关系学研究影响较大的有:1.形象说——公共关系是为本服务机构争取良好形象的学问。倡导者为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余明阳先生。2.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学问。倡导者为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颖先生。3.协调说——公共关系是协调内部和外部的公众关系,达到企业生态平衡的学问。倡导者为单振运与李道平先生。(著有《公共关系协调原理与实务》)

第六,由于人们对“共公关系”的定义、目标千差万别,也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公关案例。在西方,就有对公关者描述为“劝别人上当的人”“花言巧语的家伙”;在中国,就出现了“拉关系、走后门”、利用公关小姐施行“美人计”等行为。但实践证明:这些都是短见的、不可持续的“左道旁门”。因而有的领导就说:干部腐败,都是你们这些搞公关的给“攻”的!现在“国家反腐力度逐渐加大了,公关已经过时了……”

三、他致力于饱含中国智慧的公关理论探索

干部腐败,究竟与“公关”有无干系?不容回避,“拉关系、走后门”及利用公关小姐施行“美人计”,都是拉干部下水的“外因”。毛泽东主席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首先是“蛋”已变质发臭,并且裂开缝隙把臭气放出来,才会引来苍蝇的“叮”。因而,虽然有关系,但并非罪魁祸首。谁也不能六亲不认,关键是坚持原则,保持清洁。否则,鞋正心歪,也必然不走正道。

不过,“公关”尚无定论,表明这一新兴的学科尚不成熟;不成熟的东西还能风行,则表明社会的需要;但风行几年就以为“过时了”,难道公共关系学就是短命的吗?既然短命,为什么国内外的许多大学还都在开设这门课程?

对此,孙先生的理解是:关注点的不同、站位的高低、视野的远近,都影响着人对某一事物看法。正因为这样,才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局面。这也正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道、儒、墨、兵、农、法、杂等诸子百家的争鸣一样,是时代变革的产物。经过实践的检验,人們会博采众长。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墨家的“交相利”“兼相爱”“尚同”“尚贤”“尚俭”“非攻”,兵家的“以战止战”,农家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yōng)飧(sūn)而治”,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等,都已成为后人修身、齐家、治国的圭臬。

于是,2012年冬,孙先生与《公关世界》合作,开辟了《公关史话》专栏,以《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为总标题,连载自远古尧舜禹汤的帝王之“仁”,至近代辛弃疾、林则徐等志士之“义”,以聚拢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知名人物的“公关之魂”。

《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之一)》,以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的重要观点为“魂”,以三国时期诸葛亮、唐代名将郭子仪等为“躯”,血肉丰满地阐释了“慎独·敬恕”、“求仁·思诚”等公关案例;《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之二)》,以周公教导儿子伯禽敬恕的故事,阐明其“宽容·大度”“自律·自制”的公关修养;《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之四)》,则以战国时期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韩非的“巧诈不如拙诚”之辩,列举了圣人孔子、乐羊、秦西巴、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的故事,阐述了“内圣拙诚”“见贤思齐”“改过不吝”的公共关系构建的美德。他日夜研读、撰写,坚持每月刊发一篇,直至2017年10月23日他病逝的前夜。孙先生十几年前曾患癌症,治疗中又患上心脏病,一直是带病工作着。问他何以这样不顾自己病体的忘我写作?他说:“研究历史人物公关心态的感觉,就像与古圣先贤结伴同行——宁静、淡泊,越走越高远……”

2016年4月,沧州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枢俭去世后,孙志江先生担任了该协会执行会长。为了将公关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孙先生与《公关世界》杂志联手,于2016年12月 10日在沧州师范学院举办中国“企业公共关系的战略管理”论坛。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公关界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颖先生为这次论坛的主讲嘉宾之一。邢颖先生乘专车于10日清早赶到沧州师范学院,师院陈西峰书记亲自接待,早餐孙志江先生作陪。邢颖先生因公务繁忙,上午发表了个人演讲之后,便匆匆而去。晚上,孙先生兴奋地对我说:“老高,快记下来……”原来,邢颖先生离去十几分钟,就给陈西峰书记发来了短信:“短暂的相逢,一生的朋友!”

这是什么缘故啊?原来,邢颖先生清早赶来,陈书记、孙先生陪他在院校食堂共进早餐,而吃的竟然是十分经济的手擀面和三十余种沧州特色的菜码。据说邢颖先生端着手擀面,望着这样丰富的沧州特色菜码,持筷子的手微微颤抖,他感受到了主人的良苦用心。是的,为招待这位贵宾,陈书记思考了一夜才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可不仅仅是为“反腐倡廉”啊!能让邢颖先生感动的,自然是高于物质之上心思——真动心、动真心地为他人着想了……于是,邢颖先生在回京的路上还感动不已,并及时给陈书记发来了上述短信。孙先生激动地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是西方唯利是图的公关理念;‘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是中国古圣先贤的交往原则。陈书记为邢颖先生的早餐苦思一夜,邢先生认准这将是一生可信赖的朋友,这是‘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的典型公关案例啊!”

沧州国学院副院长翟广瀛女士长孙先生一岁。她致力于弘扬国学,多所院校聘请她为国学教授。从党政机关到国企、军队,从中央媒体到国际华人……她都非常受欢迎。孙先生就认准了这位“翟大姐”,说:“您得任公共关系协会会长!”翟教授说:“我对公关一点不懂,岂敢担此大任?”孙先生说:“您弘扬国学,不就是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人际关系吗?国学的根,就是公共关系的魂。”就这样,沧州公关协会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国学教授结下良缘。

凭着他广博的学识和对事业的执着,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他总结出:

第一,“公关无处不在”(此为公关学者的共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组织是国家政府,最弱小的组织个体经营者。

中国最早的政府是夏商周。周文王是政府公关的伟大探索者之一他向姜太公请教 “何如而可以为天下?”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六韬·文韬》)因而,他引导了中华文明史上最持久的和谐社会——西周。唐太宗李世民深谙“舟”与“水”的关系,也创造了中华历史上辉煌的“贞观之治”。毛泽东时代的“军民鱼水情”是“官民舟与水”的升华。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建国初的《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在不同时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公共关系蓝图,也正因为正确地处理了当时所面临的重大关系,才指引着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古圣先贤中墨子的“交相利”可作为“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公关就是利己”,乃至“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者,乃鼠目寸光之辈,与胸怀天下的古圣先贤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中华先贤“交相利”的智慧是公共关系构建“道本”,关注“组织”、关注“公众”,则是随时代而变化的“变数”。再者,墨家的“交相利”与一般所讲的“互利共赢”也是有区别的,墨家的“交相利”,是把对方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而一般所讲的“互利共赢”是把自己的“获利”放在首位的。如,把斧头卖给总统、把梳子卖给和尚;用厚脸皮的憨笑换取客户的无奈接受、开大牙膏包装开口以加快牙膏的耗费来扩大销量……都被西方奉为“营销公关经典”的案例,实质都是为“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这也正是西方民众所痛斥的“劝别人上当的人”“花言巧语的家伙”……

第三,公共关系构建的目标,是努力处理好组织与公众的利害关系。国家的兴亡,源于统治者与民众利害关系的“得”与“失”;企业组织的兴衰,源于企业与客户(消费者、公众)利害的“得”与“失”;政府组织的最高愿望是“平天下”,企业组织的最高愿望应该是“努力满足世界人民的物质需求”;而世界上的人民对某一企业组织的“知名度、信誉度、交往度”的高低,就等于该企业“无形资产”的高低!因此,“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是任何组织的公关终极目标。

第四,要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目标,就必须恪守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道家的“上善若水”、墨家的“兼爱”“尚同”,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等原则。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太公说:“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构建怎样的公共关系,决定着怎样的组织命运。

四、他永远奋进在“止于至善”的大道上

2017年4月,他担任沧州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他说:商学院的学生,多半来自农村,学费来之不易,就业还没有保障,这怎么能行?于是,他一方面自费驾车跑京津冀,联系相关的企业、商家,探索“商企为学生出资求学,院校为商企培养岗位新人”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一面嘱咐我深入研究“儒商之道”。他说:“孔老夫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看看当前一些商人的行迹,实属‘人生定律。我们的商学院,务必培养‘儒商!”

他说:“‘儒商不是指有文化的商人,也不是指熟读了‘四書五经的商人,‘儒商不在于他有什么‘文化,而在于坚守什么样的‘商道。儒商鼻祖子贡经商前曾问老师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如何?可谓仁乎?这是他的经商初衷,出于‘仁道;他经商不囤积居奇,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重在货物流通,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其富裕后,不是自己花天酒地,而是赎救奴隶,资助老师宣传仁政、整理文化典籍,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也就是从经商的动机,到经商的手段,再到盈利后在作为,都恪守儒家的‘仁德之道,有儒家的‘仁义之魂,才算是真正的‘儒商。”

对于“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看法,他表示:不能官做大了就什么都对,钱赚多了就什么都可仿效。曾国藩的修身齐家、克己奉公,都是难能可贵的,即使他镇压了太平军也不为过,因为太平军稍一得势,就忘了“初心”。私欲膨胀,胡作非为,即使不被剿灭,也不会给百姓一个真正的“太平天国”;但他在“天津教案”的处理上,惹不起洋人,就奴颜婢膝地看洋人的脸色杀自己的同胞,这是什么?“舍了孩子去喂狼”啊!胡雪岩经商成大腕儿,是他“内义外诚”的结果;但他也没有经受住“利润最大化”的诱惑,倒卖军火,这是什么?发国难财、发民难财,唯利是图啊!胡雪岩早年是辉煌的,晚年是惨淡的,其根源就在这两点上。

黄骅信誉楼商厦的老总张洪瑞先生,是孙先生十分赞赏的商家。孙先生常说:“张洪瑞先生,对内他自己承担了100%的经营风险,而当企业成功之后,他将95%的股份让给员工,与大家共享经营的果实;对外他既不虚夸‘顾客是上帝,也不与同行搞‘竞争,更不以‘销售业绩给员工定薪酬,而是把顾客当‘亲人,经营的宗旨是为‘亲人的消费‘当参谋,以‘亲人的‘满意度对职员评功论赏……人家是‘名信誉,实信誉,真正守信誉;叫亲人,当亲人,顾客成亲人!他不谋暴利,恪守信誉,只为方便民众消费而做好商品流通,引领商业一代新风!”

他说:“‘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同理,‘欲知儒商与奸商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张洪瑞先生经商,善举至上,先义而后利;他无论有无文化,都是真正的‘儒商之一。我们也只有培养出大量的真正‘儒商,制假售假、牟取暴利的丑恶现象才会根除,共同富裕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其经商,也多半是唯利是图的奸商;成功了,也多半是损人利己、挥金如土的败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学生,都如我的孩子,我们必须为他们的一生着想……”

在他辞世的前一天晚上,他还打电话嘱咐我:你有经商的经历,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你一定要透彻的研究一下儒商,你要讲这个课程,务必把孩子们引上正道……

2017年10月23日16点,孙先生突然倒在了他所钟爱的校园里。据说他辞世后曾给他的夫人托梦,说他到了“五峰顶”。他的夫人和他的学生便上网搜索,结果仅在国内的数座名山大川之上,就有十几个叫“五峰顶”的地方,您究竟去了哪里?一位高僧说:孙先生所到的“五峰顶”不是地面上的某个地方,而是“五行”之上的一个境界……

是的,他襟怀普度众生的宏愿,永远奋进在“止于至善”的大道上……

猜你喜欢
儒商孙先生公共关系
山东国际儒商会启动仪式暨全球儒商交流会在济召开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莲藕排骨汤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两车相撞,73岁“老学霸”用物理运算自证无责
孔子文化节连接两岸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我无争,天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