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文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金融机构实现了良好发展,从过去单一的吸储、放贷业务,到依托高科技电子技术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新产品,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做好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工作,以保证金融经济安全。本文主要围绕影响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有效开展相关因素、提高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成效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影响因素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金融机构支付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机构 支付清算 保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035-02
基层金融机构主要承担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报送、客户交易记录保存等基础性工作,要求金融机构对采集的支付清算信息进行保密管理,从而达到维护自身声誉、保障金融信息安全等目的。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应将支付结算信息保密管理体现在支付清算制度中,使得保密管理工作能顺利有序开展。尤其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下,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受到较多冲击,这就需要加强支付清算信息管理,是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关键。
1 影响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有效开展的有关因素
1.1 保密管理缺少技术支持
在对基层金融机构支付信息保密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体现在保密管理缺少技术支持。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发展,支付清算信息采集、储存及管理等工作内容可通过多元化渠道完成,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但也会增加支付信息保密管理风险性。进行基层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分析时,可发现大部分金融机构已经针对支付清算信息收集、储存等环节作出了新的规定,但还没对各个操作环节提供相应的保密信息技术支持,导致在基础性工作实施过程中缺少信息技术保障,在支付清算信息收集、传输等环节容易出现信息丢失和被损坏等问题。
1.2 支付清算信息收集风险
支付清算信息收集风险是影响当前基层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信息管理成效低下的因素之一,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金融机构关于大额资金交易信息的收集和报送,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容易出现信息不全面问题,在支付清算信息多次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信息泄密等。二是目前采取多方参与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资料管理的管理模式,查询客户资料时需进行跨部门操作,这就加大了信息流通范围,从而增大了信息泄露风险。三是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一,有的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支付清算信息间接泄密。
1.3 保密管理操作不统一
进行支付清算保密信息管理设计,管理操作方法的选择对支付信息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在支付清算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操作不一的缺陷,进行支付清算信息采集、存储管理时,人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还是各实其法,无法实现管理完整化和系统化,支付清算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导致支付清算信息在不同操作环节中泄密或丢失。而基层金融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存储、大额交易报送等基础性工作的保密工作中起主要作用,因此,统一基层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信息保密管理有重要意义。
1.4 支付信息保密管理交接不严格
除了上述问题外,支付信息保密管理交接不严格同样是造成信息泄密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会运用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交易记录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信息保密交接可靠,为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支付清算信息还包括人民银行收集大额交易线索、可疑交易线索,以及支付清算会议和相关培训活动产生的信息等,都包含在支付清算信息体系中。在信息传输和使用等环节,会涉及支付清算管理部门、司法机关及人行等部门,通过信息保密交接来完成各项工作,如果不能保证各部门间信息传输可靠性,会对金融机构和客户带来利益损失。
2 提高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成效的措施
2.1 建立支付清算保密制度
为了提高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成效,建议金融机构尽快建立支付清算保密制度,通过设定统一的保密规范,保证支付清算信息收集、存储、管理等环节合理开展,确证支付清算信息安全。将保密条款纳入支付清算管理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金融机构声誉和支付清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制度,要坚持安全有效、积极防范、各负其责、保护信息安全性等原则,从支付清算管理特点出发,尽可能预防支付清算信息风险因素,维护金融经济信息可靠性[1]。因此,在管理制度运行下,明确规范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开展支付清算信息收集、存储等工作时遵循保密协议,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明确各部门的保密责任,在各部门协同合作下充分发挥支付清算信息应用价值,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借鉴已有的先进经验,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保密体系。以人民银行为例,作为基层金融机构,在支付清算保密制度制定上投入大量精力,通过优化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及清楚界定各岗位职责,实现支付清算管理措施充分落实,并为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制度保障。
2.2 加强人员管理
金融机构中从事支付清算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完成支付清算信息收集、存储、管理的重要主体,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对信息安全性有很大影响。对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在支付清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时,注意到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的差异性,是造成支付清算信息传输过程中发生泄密等的一个重大因素[2]。因此,需要加强人员管理,在提高其信息保密意识基础上,保证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有效开展。例如,金融机构应严格控制支付清算人員的选用,通过提高入职门槛,引进一批保密意识和操作实践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为支付清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做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针对各岗位职能采取相应的培训方案,定期进行工作人员保密测试,对测试不达标的人员应安排其重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确保支付清算人员能适应高要求的本职工作,充分做好支付清算信息安全的人员保障。
2.3 提供技术支持
先进技术在支付清算保密管理中的运用,强化了支付清算信息保密管理。建议在加大支付清算信息管理的同时,将保密信息技术运用到信息传输各个环节,在确保维护客户权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基层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水平。通过利用高新科学技术能防范各类信息泄密,例如,目前支付清算信息传输大多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考虑到网络环境开放性会加大信息泄密和丢失的风险,建议金融机构在建立内部网站平台的同时,采取身份验证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加强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性。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使得金融经济信息更加复杂,加大了支付清算信息保密管理难度,而电子信息技术能全面对支付清算信息保密范围、信息密级和支付清算管理各个环节的保密关键点作出技术保证,这就为工作人员保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加大对保密要点的管理,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泄密可能性。另外,可通过建立专门数据库对支付清算信息进行分类存储,不仅能提高金融业务办理效率,还可保证信息使用安全。
2.4 落实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内控制度
基层金融机构实施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时,还应注重完善和落实内控制度,建立支付清算保密交接制度。首先,支付清算工作和信息保密管理工作有着紧密联系,为了实现既定的支付清算信息保密管理目标,在将保密管理措施融入到支付清算工作整个过程中,保证支付清算信息不会在传输过程中泄密[3]。为了发挥保密管理作用,还要对各个环节的保密管理进行细化并进一步规范,例如,在支付清算信息收集环节,要求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标准,对用户办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传输到对应数据库中。其次,由于不同部门对应职责不同,支付清算信息可能来自不同部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交接制度,保证各个部门在使用和获得支付清算信息时,采取适当的工作方式,保证支付清算交接时的书面信息以及电子信息完整性。总的来说,基层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保障支付清算信息安全的关键,建议金融机构将相关制度的建立作为重点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制度,在保证支付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为维护用户权益提供保障。在对当前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体现在保密管理操作不统一、交接不严格等,无法保证支付清算保密管理取得理想成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加强人员管理、提供信息管理技术支持等措施,从而保证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有效性,促进金融机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亮.对现代化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分析和思考[J].金融经济, 2018(8).
[2] 孙艾琳,张君.加强基层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保密管理的对策建议[J].北方金融,2017(12).
[3] 楊涛,李鑫.当前支付清算市场的创新与发展[J].银行家,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