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摘要:根据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提出了建设校园篮球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鲜明主题,构建学生的课外活动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富有个性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俱乐部篮球特色的教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已形成机制,校园篮球文化的氛围浓厚,对学生产生了良性反应。下面就我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做法做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校园; 篮球文化; 校本课程
一、研究的目的
篮球是集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而现代竞技篮球的技战术及规则都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对参与者的身体、心理、技战术素养以及场地器材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我们清楚地认识道,我校从建校到现在仅短短的八年,与其他建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学校比较,在文化底蕴,特色沉淀上,没有多少优势可言,甚而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中,不断注入社会多元文化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积淀校园文化,为最终建设特色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检索研究:通过查阅多种版本的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研究这些教材中篮球教学内容的选编情况;查阅教育、体育理论著作及篮球教学书籍,总体把握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二)课程开发行动研究:根据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实施方案,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及已开展的活动成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选篮球教学资源,开发和重组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各水平段的篮球教学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一)根据建设特色学科的需要,确定开发适合本校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
1.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校本教材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应该贴近教学,既要体现知识性和技术性,也要突出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其素材之一,就要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生喜爱的一些教学游戏作为技术教学的载体。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校本教材走进学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理解能力等相符合,注意把篮球知识与篮球技术落实于教学实际之中。
3.实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校条件和师生实际,结合课标要求,选择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篮球技术教学,把适合中小学生要求的经典篮球技术、篮球战术、篮球游戏纳入校本教材中,有利于学校开展丰富的篮球教学活动。
(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四个水平段的教学具体目标
水平一(1、2年级):1.体验和同伴一起学习篮球的乐趣,期盼自己成为一名篮球明星。2.经常收看体育比赛,知道一些篮球明星的资历和故事。3.掌握一定的篮球单个技术动作,并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水平二(3、4年级):1.体验篮球学习的乐趣,和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积极参加篮球学习,利用篮球作为运动载体自觉加强锻炼。2.知道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并在观看比赛和参加比赛时能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水平三(5、6年级):1.体验篮球学习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树立篮球学习的自信,积极主动参加篮球学习和锻炼。2.知道篮球比赛的规则,并参加比赛时能遵守和合理运用规则;了解我国和世界篮球的发展历史进程。
(三)选择适合1——9年级的一些篮球教学内容,主要从身体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步法、运球、传接球、投篮)、基本战术几个方面进行适当选择和调整。一年级:(1)原地左、右手拍球;(2)滑步、侧身跑、后退跑;(3)直线(曲线)运球;(4)熟悉球性的篮球游戏;二年级:(1)后撤步;(2)原地体侧前、后运球;(3)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4)行进间往返运球;(5)运球急停、急起;(6)熟悉球性的篮球游戏;三年级:(1)交叉步;(2)运球转身;(3)传反弹球;(4)原地双手胸前投篮;(5)传接篮球游戏;四年级:(1)胯下8字拍球;(2)270°转身变向运球;(3)运球跨步(三步)上篮;(4)2人跑动传接球;(5)单手肩上投篮;(6)简单3对3攻防练习;五年级:(1)双手各拍一个球;(2)2人跑動传接球上篮;(3)2人传接、传切配合上篮;(4)交叉步突破、同侧步突破;(5)3对3攻防练习;六、七年级:(1)定点投篮;(2)3人传接、传切配合上篮;(3)全场人盯人攻防练习;(4)简单的3-2或2-3区域联防;(5)小组对抗赛;(6)简单的篮球裁判规则。
(四)构建以赛促练的课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余比赛是互为联系和互为补充的,它可以弥补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不足,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巩固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科项目教学。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放晚学时间开展班级篮球比赛,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安排一次篮球运动会,并且每年的四月为学校的篮球文化节,进行全校性篮球比赛。
四、结论与建议
近几年,从学校领导到广大师生,对篮球作为载体的体育运动在培智、育人方面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有明显的变化。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支持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并充分、合理地在学生参加篮球活动中渗透学科要求。我们深知学校的亮点只是学校的特色之一,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特色学校。但是,相信经过我校教师的不懈奋斗,终会打造出我校的特色来,走出一条特色办校,特色教学之路来。
参考文献:
[1]周万斌.佳木斯社区居民篮球运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2]张元文.少儿篮球适宜教学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傅振磊.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王素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8.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