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历史高考复习的融通性

2018-09-10 00:26姜红珍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詹天佑铁路历史

姜红珍

历史教学着眼于长远: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国家的未来;历史复习着眼于一时:为了孩子的高考,为了家庭的希望。这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统一,在核心素养的实施中得到融合。而历史教学和高考复习最重要的统一与融合,便是学习基础知识与训练关键能力、培养必备品质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学习历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历史高考复习也是如此:通过“学懂”核心概念,理解基础知识,进而“弄通”网状知识体系,在“做实”模拟练习中巩固知识、训练能力和探寻方法。历史高考复习最终要能够实现横向上——中外历史知识体系、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专题知识体系的融通和纵向上——历史与现实、教材前后知识的融通,深入理解“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问计历史,服务现实。

一、学懂:核心概念化

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1]因此,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应该成为历史高考复习的认知基础。即如“行政、立法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架构”、“原材料、劳动力、资本与市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都是在学习和复习“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中要注意的核心概念。

江苏省2018年高考新增知识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以下简称“詹天佑”)出自《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为:“了解詹天佑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事迹,知道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主要科学成就,认识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在这里,詹天佑“进行科学探索”“修筑京张铁路”以及“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无不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密切相关。因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对“詹天佑”学习和复习起决定作用的核心概念。

无论是从近代化史观还是全球史观來看,“近代化”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化,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演进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掠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市场;同时,鸦片战争强行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可能。林则徐、魏源最先提出“师夷长技”思想,启迪国人“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则是“师夷长技”的大规模实践。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铁路正在其列;洋务运动开中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始有计划地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而1901年的清末新政,还是继续紧跟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当然,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全方位的,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但“詹天佑”主要还是和“师夷长技”紧密相联:詹天佑先生1861年出生,1872年被选为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1890年建成当时中国最长铁路桥——滦河大桥,1905年主持修筑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管理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1913年任主持全国交通技术的交通部技监,1919年去世。詹天佑先生对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起着开创性的历史影响,因此被尊为“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先生的个人命运与近代前期的国家和时代命运休戚与共。对“詹天佑”的学习,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这正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时空观念。

二、弄通:知识结构化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于无组织的、未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所谓学习了。[2]注重知识体系的教学和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巩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编码、保持、提取和迁移。

“詹天佑”虽然出自《历史·选修4》,但通过学习《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的洋务运动,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詹天佑先生出洋留学并成为铁路专业人才的历史背景,因为洋务运动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学习《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辛亥革命”和《历史·必修4》第四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生能够把握詹天佑先生巅峰事业的时代脉搏和政策支持,因为就连孙中山先生在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也将发展实业放在交通运输业上,甚至亲任全国铁路督办,计划在十年内为中国修建20万公里铁路;通过《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相关史实的介绍,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形成”,学生可以理解詹天佑先生的丰功伟绩;而学习《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学生更可以理解中国近代从经济技术、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全面近代化历程,进而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从根本上救国救民。联系当今中国高铁建设领跑世界以及重修京张铁路的现实,对“詹天佑”的学习确有深化理解及纵横联系的必要。因此,学习和复习时必须理清“詹天佑”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以及“向西方学习”的关系,从而构建起对“詹天佑”学习的知识网络。唯其如此,核心概念在网状知识体系中才能起到核心的作用,分散的知识点才能在知识体系中固定在应有的位置。知识的网络化显然有利于学生知觉、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的融通能汇集起较多详实的史料,对学生了解詹天佑的科学探索、印证詹天佑的历史功绩、学习詹天佑的时代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基于史料实证的知识体系能够防止学生过于关注史料表述和史事细节而陷于“就事论事”,通过前后联系、整体理解历史事物,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历史认识和史学素养,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做实:要点习题化

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完全不同意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但并不反对程序性学习。一种编制合理、使用恰当的程序性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直接体验到满足感、掌握知识内容、理解学习过程,以及增强自信心,感到任何内容都是可以学会的。在罗杰斯看来,强调即时强化和奖励,而不是惩罚和评价,这是程序教学的有利因素。[3]毫无疑问,历史高考复习离不开体验式学习和适应性练习,而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被认为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

近年历史高考对选修部分的考查主要题型为材料解析题,此类题型对于知识体系的考查功能不及“问答题”,但用以考查学生材料解读、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解释的功能确是技高一筹。对“詹天佑”的学习,需要寻找典型题例,并将其分解、重构,找到、找准基础知识的联结点、拓展点,重点思考詹天佑个人业绩与所处时代的关联。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深刻理解近代中国交通方面的重大人物和事件,认识其价值和精神。

例1:(2018届南京、盐城高三一模试题)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指出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的具体表现。

例2:(2017届苏北四市高三一模试卷)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

——李鸿章致醇亲王的信(1883年)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鐵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根据材料,指出李鸿章请求修建铁路的意图,并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事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这些案例较好地汇集了“詹天佑”的主要知识点,特别是将詹天佑取得丰功伟绩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以及铁路事业的发展设计成题,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运用。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来看,这能够考查和培养高中学生在辨析史料、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从而不断接近和把握历史真实,进而学会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判历史问题和现实生活。

四、融合:目标素养化

学生的历史学习是要借助历史教师的适当帮助,尽量规避或排除人类认识史上那些偶然性的曲折和谬误,通过体验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把握和形成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本质上和逻辑上与史学认识过程趋于一致,进而反思自我、学会学习,为学生自己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4]新课程改革继“三维目标”后再提“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确是希望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形成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通过历史学习和高考复习,学生一定可以实现思维聚焦、动机增强。实际上,当学生能够把个人、家族命运的改变与社会兴旺、民族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时,眼前的考试挫折、学习困难便如过眼云烟。

通过对詹天佑矢志铁路建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其科技救国思想,从而体会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詹天佑留洋学成归来的学习,学生树立起开放、包容的世界公民心态;通过对詹天佑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学习,学生领悟其坚强不屈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詹天佑与自然环境、与内外政治势力斗争经历的学习,学生体会到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积极进取的报国救国情怀;了解今天中国高铁带动“一带一路”的现实,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肩负起“大国崛起”的担当……对于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来说,教学、复习当然应该能够激起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否则学习和高考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

爱德华·卡尔认为:“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历史高考复习对“詹天佑”的概念固定化、知识结构化、要点习题化和目标素养化,学生能够学懂、弄通、做实和融合,并在唯物史观的统领下,初步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基本素养,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注释】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35页。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第151页。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第419页。

冒兵:《学习领域的历史教学目标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4期,第37页。

(英)E.H.卡尔著,陈恒译:《历史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46页。

猜你喜欢
詹天佑铁路历史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詹天佑还书签
新历史
詹天佑还书签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