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对话90后 李浩vs智啊威

2018-09-10 15:49
作品 2018年5期
关键词:李浩迷人写作者

A、智啊威问李浩

智啊威:李浩老师你好,难得有这个机会,向你请教几个问题。作为读者,我很喜欢你的作品,但作为作者,你个人对自己作品是否有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

李浩:感谢,这个机会对我来说也难得。你首先的提问是对自己作品的不满意,多少讓我意外而惊喜。我喜欢这样。我对自己的写作绝大部分不满意,有时我想要的是山峰,也是按照山峰的“图谱”建起来的,可真正到完成,分娩,就成了小老鼠。唉,真是让人沮丧而羞愧。

每一篇小说都有每一篇的不满意。整体而言,我对我的故事能力不满意,我的小说讲故事的较少;我对我将“理念”的烟化成真实的“魔鬼”的能力也不满意,所以我的小说时常带有“概念先行”的尾巴;我对我的语言不满意,我希望我能够更诗性更有意味和个人气息些,现在还做得远远不够;我对我小说的丰富性不够满意,尽管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我对我小说的情感注入不满意,我的小说,有时会理智大于情感,它多少影响到趣味和丰盈,我的大部分小说是干涩的,不好读的。对于倾向于智性写作的作家来说,我感觉自己的知识贮备和归纳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够不到我想要的高标。

智啊威:欧美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对你的影响还大吗?你如何看待作品中的地域性和当代性?

李浩:影响极为巨大,我觉得怎么评价它们对我的影响都不过分。

作品中的地域性(甚至民族性)是对文学“差异性”和“陌生化”的有效保证,它保证我们在回答人类的共有问题时有相应的“具体处理”,这种具体无论是高妙还是愚蠢,在文学中都是一种有效补充。

至于当代性,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写作都是“当代”的,但有时这种“当代”是滞后的,也滞后于你所说的“当代性”——“当代性”在我看来和地域性有一定的效用一致,就是它可以部分保证差异、陌生,并提供启蒙性的新思考。

地域性和当代性都是枝,不是干,也不是根,根,还是传统——一个不断演化而自我扬弃的传统。

智啊威:就你目前而言,写作的难度在哪里?这种难度在减弱还是在增强?另外,你渴望看到具有什么面貌和质感的小说?

李浩:我所有对自己作品的不满意都是因为难度,否则我早就解决它了。我不希望自己的不满意会一直让自己不满意下去。我觉得时下,我个人写作的难度还有:我如何为人类的思考提供末有和具备“灾变”的陌生文本,而它又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完美?我如何为人类提供我的这个民族、国家的独特,加上作为作家的独特——就像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中、萨尔曼·拉什迪在《午夜的孩子》中所做的那样?

我渴望看到的,是那种让我感受到艺术的巨大魅力,同时又启发我甚至颠覆我的大作品。我比较认可奥尼尔的一句话,“不和上帝发生些关系的戏剧是无趣的戏剧”。不只戏剧,一切文学艺术,都应如此。

智啊威:有哪些作家对你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你觉得他们的作品中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

李浩:哈哈,“如果让我列举他们的名字,会让这座大厅也变得黯淡”,因为太多了。影响到我的也不止于作家。如果一定要选,那就还选三个吧:卡尔维诺,拉什迪,博尔赫斯。他们的作品各有各的迷人之处,最迷人的……一是他们都是启示性的,无论是思考方式还是艺术方式上;二是他们都是独立的“那个个人”,他们只追寻自己的真理。

智啊威:对于你个人而言,写作上的成功意味着什么?

李浩:我不觉得自己多成功。如果现在算成功的话,它意味着我可以按我的心愿来写,而不必太在意能不能发表,我拥有了写作上的更大自由。

智啊威:作为一位文学前辈,你觉得,对于一个青年写作者而言,最应该警惕的是什么?

李浩:一是仅靠灵气和自己的生活。它不可久恃。青年写作者阅读必须跟得上,要有大量的阅读,历史、哲学、文化、社会学甚至科技的,然后是文学,是文学史和艺术史。二是千万别忙于成名,世俗成功往往会轻易地毁掉一个人的耐心。三是真诚,如果在去年我可能也不会强调这一点。我们可能以为我们在什么什么地方、什么什么时候不真诚没事,我们有技巧——是的,技巧重要,但真正支撑我们言说的,保障言说有效的,还是真诚。而我们有时太爱说谎了。

B、李浩问智啊威

李浩:你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样的感受?它们的启发和你感觉的弱点,请都说出来。

智啊威:上一本读的是俄国作家哈尔姆斯的《蓝色笔记本》。这是第二次阅读这本小说集,依旧很震撼,倒不在于他的小说的完成度上有多高,而是在阅读中不断带来的新鲜感。现在我的阅读,特别在意“新鲜感”。形式、语言、结构、表达……只要有一个方面惊艳到我,我就着迷得不得了,并认为它是好的作品。眼下在读法国作家洛朗·戈伐的《斯科塔的太阳》,非常棒,这是我目前读到过最好的一个小说,语言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上,那么精练和准确,非常迷人。

李浩:我也愿意让写作者“认领”自己背后的神灵——请你也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

智啊威:这背后的“神灵”太多了,仿佛无法列举,但是当看到这个问题时,我脑袋里瞬间蹦出来的是:[法]罗伯·格里耶、[智利]桑布拉、[法国]洛朗·戈伐、[俄]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法]布朗肖。总的来讲,我对法国作家更着迷,他们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令人惊叹。

李浩:你认为,中国90后的写作共性有哪些,而你,准备在哪些点上“突出”个性的成分?

智啊威:90后作家大部分在“表达自己”而这个自己并不独特。我特别渴望在同龄的作者中,看到更多表现时代,且充满怀疑精神的作品。不要经历了如此奇特的时代,仿佛什么都没有经历。处理时代,反映荒诞而真实生活下的,人的感受,这是我接下来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李浩:你期许的自己的“好小说”或“好文章”,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智啊威:在小说中讲一个完整的,凄惨或欢乐的故事,早已不能满足我对小说的期待。我渴望有朝一日我的小说,能像一艘“宇宙飞船”。它外观漂亮,神秘,足够诱惑。读者上船后,立刻起飞,他们紧张而充满期待,当看到浩渺星空的时候,他们惊呼,赞叹……就在这惊呼又赞叹的时候,有一两个读者能够突然发现,我这个“驾驶员”并没有坐在驾驶舱,而是站在地上向他们微笑。他们被我的已经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带向未知的,深邃的远方。这个时候,有人还在赞叹飞船外的景观,而有的人突然满脸忧郁,坐在那里,思考存在及燃料耗尽后的归宿问题。这是我认为好小说的面貌,虽然我还远远没有做到。

李浩:你会不会在自己的文学审美上,保持某种的“傲慢”,并不惮展示这种“傲慢”?

智啊威:经过自己长期阅读、思考、实践而形成的一套属于自己的小说美学观念,我肯定会坚守它,不断完善它,摧毁它再建设它。即便这种美学观念,在当下小说写作潮流中格格不入,即便发表不了,无人赏读,也无所谓。但前提是这个“自己”要足够理性、勤奋,有对好作品的辨识力和判断力。

责编:周朝军

猜你喜欢
李浩迷人写作者
白马
论写作(创作谈)
写作
迷人的无人机
迷人的涠洲岛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四)
迷人肋骨
《二次根式的乘除》测试题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