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传统自由主义基本理念基础上,适应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需要的理论体系、制度框架、实践政策和意识形态。其本质是资本主义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现实展现,是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政策主张。当前,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性的资本积累矛盾的爆发,凸显新自由主义的总体性危机,表现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由此导致的民粹主义等社会危机的爆发、“赌场”资本主义、中产阶级日益消失、欧美社会持续动荡、金融寡头和食利者阶层出现等。
一、无法摆脱的实践困境: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历程回顾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凯恩斯主义无力解决资本主义的“滞涨”危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和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成熟完备。新自由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新自由主义首先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试行。英美两国在80年代都采取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改革方针,压缩社会福利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降低税收,大力推进新自由主义改革,将新自由主义推向鼎盛。这一过程既是新自由主义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打造适应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发展模式的过程,金融资本在此过程中急剧兴盛,开始突破民族国家的边界向世界扩张,金融资本主导的全球化日益兴起。
为适应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由美国政府主导,国际金融组织配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参加的关于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会议召开。会议结束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逊提出了以新自由主义改革理念为主导的“华盛顿共识”十条建议,建议拉美后发国家应该开放市场,实行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等政策,以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华盛顿共识”的十条对策建议以英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方案为基础提出来的,并不一定适应后发国家的发展,但是拉美等后发国家采纳以后却便利了国际资本对这些国家的输出。资本通过新自由主义政策获得了全球化的主导权,而新自由主义则通过在后发国家的实践影响日益成为资本全球化的意识形态。
在拉美地区的大面积改革中,阿根廷是最为典型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例子。阿根廷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此之間,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被誉为“准发达国家”。实行改革以后,阿根廷政府在“三化”政策的过程中,其国有银行和企业等被外资以购买和控股等形式控制,国际金融资本迅速流入阿根廷国内。短期来看,资本的流入给阿根廷带来大量外汇和投资,经济提升显著。但是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以及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控制,阿根廷政府最终失去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整个国家的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的经济逐渐被外资控制,被迫卷入全球化。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阿根廷政府无力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政府财政赤字严重,资本抽离,经济迅速恶化,失业率上升,福利水平下降,最终导致动荡,沦为贫困国家。阿根廷是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一个缩影,阿根廷改革反映了拉美地区寄希望于通过新自由主义开出的“良方”进行改革,并获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的资金、政策支持,以期带领本国走出经济困境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阿根廷是拉美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拉美地区采取新自由主义以后普遍陷入各种发展困境,拉美地区至今都在探索一条替代新自由主义改革方案的发展道路。
在苏东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和影响中,英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为解体后的苏联开出“休克疗法”的经济转型方案,“休克疗法”是“华盛顿共识”的翻版,在具体政策上包括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紧缩货币政策,在发展模式上建议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走新自由主义发展道路。然而,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导致原有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迅速被少数寡头攫取,原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被破坏,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不安。
进入21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将新自由主义模式推向世界各地。英美等发达国家利用新自由主义机制一方面获得了全球化的主导权;另一方面将广大后发国家纳入其全球资本积累体系中来,从而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资本积累链条,但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存在,从而决定了金融资本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金融资本在全球游动,影响全球化进程;资本虚拟化和金融化,全球投机从而导致大量衍生品的出现;实体产业空心化,金融资本泡沫化;国家经济债务化问题严重。以上几个特征结合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导致大量食利者阶层的出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趋势不断显现。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全球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危机的连带性和蔓延性。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最终蔓延为世界性的危机。这场危机既是资本主义的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经过30多年发展的一次总体性危机。
二、契合资本的扩张理念: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展现
回顾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历程表明,尽管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其主张契合了资本的扩张理念,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所以新自由主义必然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工具。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贷款附加条件的形式将自己的主张和要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使新自由主义成为“新帝国主义”或“新殖民主义”的政策工具。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新自由主义在当下的困境与危机证明,新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主张的“自由”与实践结果的“不自由”的内在矛盾,理论主张的缺陷和实践政策失效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新自由主义无法成为指导各国实践的政策选择。从新自由主义全球传播和部分国家实践的30多年的历史经验总结表明,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措施对促进一国长期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反而成为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新自由主义显而易见的提升了社会发展成本,损害了经济的健康增长,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富裕发展。即使有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的合理性论证和极力推广,有大量的外部资金支持,由于新自由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以及其服务资本、服务发达国家国家利益的目的,注定导致新自由主义自身不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
三、在反思新自由主义困境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纵观历史,每当一场大的危机过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会进入一个改革调整期。20世纪初的大危机,完成了自由主义从古典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转型,凯恩斯主义兴起。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危机,导致凯恩斯主义的退场,新自由主义的兴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新自由主义日益式衰。无论是发达国家部分回到国家干预主义政策,还是拉美等后发国家积极探索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新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政策实践和意识形态,其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反思新自由主义,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话题,这关系到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的实践调整、关系到全球化的未来走向,更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新自由主义干扰,走出一条民族富强之路。
经过40年的改革实践,中国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克服了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和影响,又根据中国国情和全球化时代条件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现代化路径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后新自由主义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防范新自由主义以开出“药方”的形式解决新自由主义自身带来的问题,又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家的加快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助力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简介:
王森垚(1988-);男,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