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权的规则带回家

2018-09-10 18:40陶梦琪
家族企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带回家父子企业家

陶梦琪

都说人生如戏,千姿百态。对于有些人来说,贯穿其一生的戏剧主题就是父与子。而企业家家庭往往就是最容易陷入这类主题“表演”中的群体之一。

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路径使得企业家一代有机会白手起家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财富,下一代虽“衔玉而生”,具备着父辈先天所不曾企及的物质条件、社会资源、思想理念,但这也使得他们自出生之日起便被放置在调高了基准的秤砣上,在失重状态下被各种纷乱与传奇所包裹。这样巨大的代际差异使得企业家父子间的种种交集就像一出声台形表俱全的“聋哑盲剧”。在两位“主演”未曾真正听到、说出和看见之前,戏眼往往就出现在一次次的“腹稿”之中。

见彼此前,先见自己

在家族传承教练张中锋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源于父子对于自己和彼此在认知上的巨大错位。

“认知错位加上缺乏有效沟通的模式,导致关系双方都无法看见真实完整的彼此,且互相看到的都是对方很小的局部,往往还都是很早以前记忆中的彼此。父子沟通时,也很难真正处在当下。”此外,由于父辈往往是成功企业的领导人、无数荣誉加身的社会公众人物,拥护、掌声、崇拜让他们越发肯定自己说一不二的地位和能力,因此很容易处于自我肯定的舒适状态与下一代进行对话。在他们眼中,儿子不管年纪多大,都是自己印象中不谙世事的“小屁孩”。

但为什么儿子在父亲眼中总是长不大?心理咨询师清流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长不大的不是儿子,而是父亲自己。

“这个观点很难让父子接受和理解。谁会想到,坐拥巨额财富,怀揣无数人生经验的企业家父亲是个比自己还小的‘宝宝呢?”在清流看来,父亲对于儿子的理解能力不会超过自己心理年龄的接受范围。这也是为什么父子间会出现“同辈竞争”的现象。“很多父亲自己的心理年龄停留在20岁,当儿子的实际年龄超过20岁时,他却仍在用20岁的观点和理念对其进行教育,因此对儿子的想法产生不解”,他认为“很多父亲意识不到这点原因就在于:过分‘自恋。”

清流认为,自恋者往往爱上的是镜像中的自己。在镜像中,人就像为自己包裹上了一套完美的外衣,这层外衣可能是成熟稳重的谈吐、八面玲珑的交际、与人为善的心意、豪情万丈的誓言等等,总之,这层外衣不是我们,但却使我们爱上自己的这份意愿。至于外衣下的真实,恐怕连本人都难以寻觅。

也因为自恋,很多企业家虽然从小把儿子带在身边一起到公司听会、应酬,甚至很早就让他们接触自己的商业管理,但这种培养模式在张中锋看来,更像是父亲对自己的一种欺骗。“我在很自觉地培养我的儿子,这句潜台词的背后,实际上是父亲选择忽略子女的真实需求,仅仅满足和告慰自己作为父亲这一角色需要的良好感觉和情绪。”

听起来这个观点似乎有些残忍,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父母是天下最爱我们的人,即使他们选择的方式欠妥,但爱我们的心绝不容置疑。不过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指出,谎言中的NO.l就是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很多父亲有意无意间希望自己的儿子‘僵尸化,一动都不要动,儿子的活力仅体现在执行自己的意志上,成为自己手脚的延伸,不用有任何自由意志,这样就可以了。”在武志红看来,父亲之所以有如此表现是源于自己的不安感。“他要掌控一切,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失控,都会让他觉得掉入了深渊,所以他要不惜一切来打压你的自由意志,将你推向僵尸境地。”

吞没焦虑,重塑自我

我为什么会和父亲起冲突?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事实上,父子间的分离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生历程,不论是在情感还是物理距离上。

首先,回想早年与父亲对抗,公然违背命令或者家规时,你会发现,那种反抗恰恰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尽管这个过程对于双方都很痛苦,但却对你的成长极为重要。正如社会学家扬博斯基所言:在这个过程中,你正在建立自己的身份,你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其次,无论在哪种社会文化中,男性都是更偏向于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与感受。他们更自我,也更矜持。不论这种矜持与不善言辞是出于文化的塑造、社会规范的压制,叉或是某种内在的价值判断,它都成了父子之间无法有效交流的障碍,并将两者之间的隔阂越拉越深。

有时,父亲渴望儿子成才又怕他变得骄傲,因此父亲擅于以打压的方式监视儿子的成长,也总想以自己的经验指导儿子的人生。这也是为何儿子总觉得自己很难获得父辈的认同,而这份认同却恰恰是儿子最为需要的。他们渴望摆脱父亲限制和窠臼,总想竭力证明自己与父亲不同,想要被别人看到以获得所谓的“存在性安全感”。似乎只有具备“存在性安全感”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才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才能感觉到内在完整的自我身份和统一性。

“但过于陷入较劲地证明自己,会导致一个极度矛盾的‘吞没焦虑出现,即我无比渴望被你看到,不看到等于死,可被看到的那一刹那,我也觉得要死。对此,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不能爱上你或接受你的爱,因为那样我就没有自我了。”在武志红看来,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其自我太可怜、太脆弱。而之所以可怜和脆弱,是他的感受很少被感知。那很少被感知的感受,凑成了一个脆弱的自我。这种自我,非常渺小与卑微,认为其他任何一个事物都远比自己高大。所以建立关系就意味着,要被那个高大的别人所吞没,而自我就烟消云散了。

因此,对于儿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重塑自我。清流建议,对于企业家二代来说,自我重塑的第一步就是考虑先离开自己的家族,为自己找到一种新的体验,与除家人之外的新接触,并在新环境中试着开始找寻真正的自己。

和解:不要把权力的规则带回家

张中锋认为,从儿子的角度,需要学会的一个词是“接纳”。接纳有几层含义,首先你要接纳面前的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这是所有和解的前提;然后需接纳眼前的父亲是不完美的,并且有着许多与自己不同的地方,有些甚至是令自己讨厌和反对的,但这也是时代、环境、家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儿子应该接纳并允许这种差异以及缺失的存在,并意识到自己和父亲一样,也有缺失和不完美;最后,就是接纳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是一种发展中的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只有以接纳为前提,才有可能走向健康和持续的有效沟通,在达成彼此共识的同时也能各自持有不同的立場和观点,相互理解,从而在未来形成真正的互相支持。

而对于父亲来说,他们必须搞清,一个人的关系可以分为两部分: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个人领域包括配偶、亲人、知己,最典型的是家;社会领域包括同事、同学、同乡等,最典型的是工作。工作中的规则是权力,其运作机制是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征服。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如果不明白工作和家的分野,而将权力规则带回家,那就会形成一种“权力的污染”,会引出很多问题。并且,这种污染在现代社会很容易发生,因为我们的社会流行成功崇拜,而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就是掌握权力规则。

这种崇拜之下,无论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都很容易忽视珍惜的规则,而只在乎权力的规则,将其视为解开人生的主要甚至唯一一把钥匙。在某种程度上讲,娴熟地掌握并果断地使用权力规则会让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奔跑得更加迅速,但一旦它渗透到一个人的个人领域,那势必会让这个人付出代价——他的亲密关系必然会变得一塌糊涂。

所以如果我们珍惜家,就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咨询师黄家良说,“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别对待。如果你工作处理得很好,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运用工作的那一套方法,你在家中就会一样处理得很好。”

“如果你这样以为,这样去做,你就会把权力规则带回家,”黄家良说,“结果就是,你只会纳闷,为什么你的家如此冰冷,如此糟糕。”为此,黄家良给出以下建议:

1.要有明确的意识,将工作和家分开。告诉自己,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

2.不要将工作作风带回家。可以在家继续工作,但不要将工作的气氛带回家:

3.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等。在工作中,必然会有领导。但在现代家庭中,在解决问题时,要的是“一家之主”。在沟通中,应该相互尊重;

4.让珍惜成为家庭的主旋律。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和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就更像一个家。

猜你喜欢
带回家父子企业家
“虎虎大睡”把非遗带回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秋叶童画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女神竟然都嫁人了!求把哥带回家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