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范式的江苏省东海县硅产业发展研究

2018-09-10 07:22顾珊珊
中国商论 2018年15期

顾珊珊

摘 要:基于SCP范式,系统分析江苏省东海县硅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县硅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结构属于低寡占状态,由此导致行业绩效不佳,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高新技术含量低。东海县硅产业发展应结合实际情况,深化技术改革,提升产品价值,促进行业绩效的提高。同时,通过深化核心竞争优势,改善产品结构来促进硅产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SCP范式 硅产业 产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5(c)-160-02

东海县从地理位置上看坐落在江苏省东北部,歸属于连云港市管辖,行政区域面积有2250平方千米。四周分别与连云港市区、徐州市、宿迁市、山东省临沂市接壤。东海县属于平原地区,耕地面积达193.82万亩。东海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西双湖景区”“温泉旅游”“亚洲第一井”等。东海县以丰富的水晶资源成为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吸引中外游客参观水晶博物馆,参加水晶节活动,水晶交易市场每天迎接几万游客、商人。建国初期,东海县开发利用地下硅矿资源,至今为止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初有成就。依赖于硅资源,目前形成500多家大大小小的硅资源加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占到了15%。这些企业分别从事不同的生产工序,生产石英砂生产、石英拉管、硅微粉生产、碳化硅加工、平板玻璃制造、玻璃砖生产、压电水晶生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石英砂生产企业,有87家,年产量达30万吨;从事平板玻璃生产和压电水晶的企业最少仅有1家。东海县在水晶工艺品加工领域有突出的贡献,近万家的企业和个体,年总产值高达10亿元。根据东海县硅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从事初级产品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石英砂、水晶工艺品、碳化硅、结晶碳、硅微粉、平板玻璃、家具玻璃、镀膜玻璃、玻璃砖、石英拉管、电光源产品、压电水晶、晶体频率片等20多种低附加值产品,缺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产业组织关系是一种由企业内部组织或连接形成的市场关系,它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产业组织是指通过研究某一个特定领域的市场竞争问题,例如竞争程度和市场垄断情形,进而研究产业内部厂商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系列产业组织的研究最终形成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介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基于微观经济理论,分析产业行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内部厂商之间相互关系。进一步探寻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并形成市场垄断局面衍化存在何种规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东海县硅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经济力量。但其硅产业在快速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该行业的效率,甚至对地区经济状况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贾文艺(2009)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硅产业竞争力因素,对硅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基于SCP范式,分析对东海县硅产业的“结构—行为—绩效”,指出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对东海县硅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1 东海县硅产业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按照哈佛学派认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模型是“结构—行为—绩效”,表示整个行业的结构影响行业内部厂商的行为活动,行为活动进而对行业的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即为“SCP范式”。

1.1 硅产业组织结构状况

1.1.1 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从产业组织结构来看,一直以来东海县硅产业都存在产业集中低的问题。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颁布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推动硅产业发展,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速度缓慢。以江苏省内2016年产业集中度为例,硅产业市场结构为集中寡占型。CR3达到48.65%,CR4为57.81%,CR8为78.44%,相较于新疆、云南、四川三大工业硅主产区,东海县硅产业集中度明显落后,仍处于低水平。东海县硅产业要实现产业结构优惠,必须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目前东海县政府集中资源建设高新技术硅产业园区,以开发区工业园为集中点。工业园区共入驻143家硅加工企业,年总产值超过省内行业产值的六成。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种利好政策吸引下,东海县硅产业逐渐呈现出缓慢的产业集群态势。

1.1.2 规模经济效益低

硅产业在初级原材料加工阶段主要依赖于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单个产品附加值低且利润低,必须形成规模化的加工生产,扩大产能规模才能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来看,东海县规模性龙头企业有20家,且成立时间久并具有规模性的产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硅产业的发展仅仅靠自身的优势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于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加强横向产业联系,突出硅产业优势。东海县设立有硅工业行业协会和生产力促进中心,辅助行业间贸易、技术交流。

1.1.3 进入壁垒失效、退出壁垒过高

进入壁垒是指一个厂商初次进入陌生行业时会遇到障碍的综合,这个壁垒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一直以来硅产业是东海县支柱型地方产业,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因此政策限制是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一旦进入该行业,则投入专用设备资产,在退出时变为沉没成本,形成退出壁垒。东海县凭借自然资源和硅石矿产资源优势,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为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经济,政府的政策扶持吸引大量厂商从事硅加工产业。由于沉没成本高、政策性保护,生产效率低的企业难退出。最终导致行业进入壁垒失效、退出壁垒高的局面。

1.2 硅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1.2.1 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能力不足

政府和企业深知技术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东海县硅产业经过长久发展,各个企业和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希望推进技术进步。但成效并不显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落后,没有核心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仍处于初始原材料加工生产端。东海县硅产业与其他地区硅产业在技术研发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粗加工产品消耗大量原材料,在区域竞争之间劣势明显。同时,我国劳动力价格提高,硅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且出口欧盟的产品税率增加,我国产品在价格上不占优势。因此导致出口量大幅降低,对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2 需求增速放缓,产能结构性过剩

在光伏产业领域政策补贴变动,硅产品需求也将呈现需求增加减少的局面。由行业统计显示:随着国内实行经济增速放缓政策,房地产、汽车、有机硅消费领域都出现明显的降低,预期未来工业硅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回落至5%~10%之间。由于前期硅产业已经吸收大量投资,行业在建、拟建、复工的项目产能超过100。硅粗加工产能过剩,高技术性产能不足,导致高附加值产品、品牌型产品市场份额极少。

1.3 硅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东海县硅产业市场绩效呈上下波动状态,但是近年来连年产值增加,呈现总体增长态势。2016年全县196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450.0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40.7亿元,同比增长18.2%,行业盈利能力介于4.26%~6.84%之间。但是行业盈利看的是整体水平,不同的厂商由于产品结构和企业规模差异,个体之间盈利水平差距较大。例如多晶硅、单晶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电池板利润空间差距大。东海县硅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盈利能力低。东海县政府先后搭建了国内首家专业从事硅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质量检验的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科教创业产业园、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中小企业园创新创业载体等各类发展平台,努力实现转型升级。目前,全县硅产业产品覆盖石英原料、石英玻璃、硅微粉、电光源、加热管、碳化硅、硅酸钠、熔融石英、石英晶体、合成云母、石英坩埚、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十多个大类,并形成了高纯硅微粉、高纯压电晶体、新型电光源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由于平台搭建时间短,产成品仍在检测阶段,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检验。

2 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海县硅资源深加工支柱产业的经济规模未能达到应有的发展规模,缺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在硅加工技术领域发展。生产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较低,经济总量偏小是企业主要特征。全县有50家石粉厂,雇佣零工生产石英砂,大量优质硅材料被用于低效粗制生产;全县100余台套的电熔石英炉,利用电加热融化石英并出售,工序简单,利润率低;此外还有拉管厂、精制石英砂厂等。可以看出东海县硅加工主要产成品工序简单、低技术水平。这部分产品主要供应于外地企业,作为产品的材料做进一步的深加工,最终产成品有玻璃纤维、半导体材料、有机硅塑料。整个硅加工产业链中,东海县硅产业整体处于行业上游,业务结构单一化,初加工技术含量低。大部分企業依赖初加工产品获取微薄利润,处于行业中下游技术依赖的企业少,在技术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为避免陷入“资源陷井”,实现产业持续发展,东海县必须在生产加工领域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整个行业一直以来在硅原料的开采、生产方式、等方面疏于管理,没有持续的发展计划。原材料无节制开采、粗加工方式导致浪费许多优质原材料,且对于环境保护、绿色生产没有法律法规的管制。这些不利的发展情况在阻碍地区硅资源加工产业向可持续的技术型产业转变。

3 对策与建议

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东海县硅产业的组织结构分析,硅产业市场集中低、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由此导致行业绩效不佳。对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向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形成核心竞争力。现有的高耗能、粗犷生产方式,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且产成品利润空间极少,只有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升级,方可增加盈利空间。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特征,企业必须创立自主品牌的,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才能占据上游地位、提高产品利润率。第二,本地区硅产业的产品创新要紧随市场需求,实现产品差别化、产业特色化经营。在全国硅产业中,东海县处于为其他地区提供初加工品的产业链底端,没有形成地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因此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加强产品技术创新。第三,提高地区市场集中度,政府给行业自主发展空间,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当该行业市场活力增加,在市场调节下,实力强的企业兼并、收购经营不善的企业,重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同时增强市场竞争机制,利用市场自身特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第四,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原有单一的粗加工型产品结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厂商必须调节生产结构,依据市场需求生产新型产品,单个产品利润率增加则硅产业的利润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

硅产业发展需要紧跟市场需求,产学研一体化。虽然东海县政府牵头,与区外各个研究所、地区高校联系,但是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私营企业的技术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需要在地方院校上进行硅产业技术发展,培养针对本地区的硅产业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日]植草益.产业组织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 陈蕾.单一异质性视角下中国本土出口企业的创新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7).

[3] 陈东坡.2015—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回顾与展望[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6).

[4] 郑谦,郝世锦,奚雷.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产业SCP范式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