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贤泽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青少年是关键对象,课堂教学是重要平台,历史教育是主要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强化其培育功能,通过强化情感、态度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渐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历史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46
增强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历史学科应该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我们可以参观博物馆,并分享参观感受的基础上,结合课本知识、相关历史材料、博物馆资源等设计与实施的一堂综合课。这堂历史课通过家长陪同孩子参观,借助博物馆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合力,潜移默化地达到历史课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学生在参观、思考、倾听中感知历史的人文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在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中学历史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中学历史是对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价值观指导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历史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二、教师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课堂教学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价值观的体现,所以,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教师要将这种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际上的动向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先天下之忧而忧”,将个人情怀融入国家的血液之中,与国家的发展脉络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时,要注意将历史题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历史知识进行深化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平台。在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感受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其次,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对中华民族英勇奋斗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荣辱意识,学习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这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最后,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要坚持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和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就是中华儿女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的深度认同,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近百年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共产党正在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努力着。这些内容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向,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四、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是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我们要想让国家富强,要让社会文明和谐,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追求、奋斗。中学生正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如果能够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生就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实践证明,历史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人类不断树立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大众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一个又一个的英雄豪杰也在领导着人民大众追求着更大的社会理想。历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了解人类追求理想的历史,指引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只有一个个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个体才能够形成整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才能逐渐体现。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是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五、在历史情境设置中导入核心价值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利用情景再现法合乎时宜地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方法既增加了中学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又能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教学真实有效地还原了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在精神上的共鸣,利用精心挑选的图片、一些原始存在的音频材料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感同身受。
例如,教師在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大事件时,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设置情境,通过影片的播放及经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的真实口述,教师充满感染性的话语,充分地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勿忘国耻铭记于心,国破家亡山河倾倒之感顿时充斥学生的内心深处,那么此时充满爱国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慢慢地渗透在了学生的骨子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总因为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导致不能在心理、情感上与历史人物或历史实践产生共鸣。那么情景设置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能有效地使学生从心理上进入历史悠久的事件现场之中,这样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会更加自然、合理。所以在情境中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渗透方式。
综上所述,核心价值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还是从学生入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在中华民族每个人心中的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永远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作为中华民族的接班人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理解核心价值观并且与之产生连接。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黄鹏.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核心素养中的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09):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