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娅 王彬
【教学内容】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杜甫的《绝句》组合教学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读通诗句,体会五言诗和七言诗的不同韵味。
2.感受古诗的景色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眼中的曼妙春色。
3.通过比较品评,体悟不同的赞颂对象呈现出的相同情感。
4.激发学生读诗、品诗的兴致,在古诗的诵读中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季。
师:老师郊游的时候抓拍了几张照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出示照片)
师:看了这些照片感觉怎么样?
生:美。
师:有多美?美在哪儿呢?
生:美到无法用语言表达。
师:是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令人留恋的。每个人对春天都有特别的情感,特别是古代的诗人、词人,每当看到美丽的春景总会诗兴词兴大发,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出示图片,生猜古诗。)
师:看着画面,我们不由得吟起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这就是春天的魅力,这就是诗词的力量。其实一首好诗不光需要去朗读吟诵解诗意,更需要我们品读想象悟诗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这两首古诗。(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绝句》)
【评析:契合当时的季节,让学生迈入春景感受美丽,自然过渡到诗词中的春天,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描写春天诗词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品读想象悟诗情。】
二、朗读古诗,感受异同
师:同学们自由读诗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生:惠崇是什么意思?
师: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一幅画,《惠崇春江晚景》是诗人苏轼为他的画题的一首题画诗。
师:再看看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你了解他们吗?
(生说对诗人的了解)
师:可见了解作者是深入理解作品的关键。现在咱们来读一读吧,会读吗?先自己练习。(板书:会读)
师:会读诗真的很重要,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这两首诗都是四行。
师:这是它们的共同点,这样四行的古诗就叫绝句。
师: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吗?
生:一首是一行五个字的
诗,一首是一行七个字的诗。
师:一行五个字的诗叫五言诗,一行七个字的诗就叫七言诗。《绝句》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惠崇春江晚景》这样的诗简称七绝。
师:古诗文的朗读很讲究,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分别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板书:节奏)
(生划分节奏试着读这两首诗,可以轻拍手掌或者用小手指轻敲桌面。)
《惠崇春薄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师:咱们按节奏读也挺有趣的,老师给你们配音,想读吗?
(生配樂朗诵,师引导学生试着用建湖方言读这两首诗。)
师:刚才我们不仅用普通话进行了古诗的朗读,还用方言进行了朗读,从大家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你们学习得快乐!
【评析:在朗读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首诗的异同,既渗透了古诗的基本常识,也为学生能读出古诗不同的韵味奠定基础。借助方言和普通话两种朗读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致得到了更好的激发。】
三、自主求解,概说诗意
师:这么一读,学习古诗变得就有趣了,大家对古诗的诗意肯定会有自己的理解。(板书:会解 诗意)
师:同学们平时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诗意呢?
生:我们可以理解某个字从而联想这句话的意思。
生:我们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
……
师:课前老师分发了导学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已经理解的和有疑问的呈现在导学单上。
生:“蒌蒿”是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芽”是芦苇的嫩芽。我们组的疑问是“迟日”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资料:“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
生:“鸳鸯”是一种漂亮的水鸟。“河豚”是什么意思?
师:哪个小组可以帮助他们?
生:“河豚”又叫江猪,河豚的血液、肝脏含有剧毒,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行,游入长江产卵。
师:看来这组同学查了资料,了解得真多。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生:“泥融”是什么意思?
生:“泥融”是指春日来临,冻泥融化。
师:我们理解了诗中的字词,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两首诗。
(生读)
【评析:借助导学单让学生呈现自己理解的和有疑问的,学生在共悟中分享收获,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化解自己的疑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四、聚焦物象,品悟诗境
师: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板书:会品)
师: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两首诗,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
生:竹林、桃花、江水、河豚。
生:鸭、蒌蒿、芦芽。
生:泥、燕子、沙、鸳鸯。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再说得具体一点。
生:翠绿的竹子、粉红的桃花。
师:多么带有色彩的语言啊!
生:微波荡漾的春水、戏水的鸭子。
师: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活泼。
生:茂盛的蒌蒿、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
师:春天真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生:温暖的阳光。
生:轻柔的春风。
……
师: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鸭子嘎嘎的叫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春风吹动的声音。
生:我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芳香。
生:我好像闻到了花朵的香味。
生:我仿佛听到了鸳鸯的呢喃细语。
生:我仿佛听到了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
……
师:这真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春天来了。
生: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生:我感受到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师:看着惠崇的春江晚景图,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看着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我看到了粉红的桃花绽放了笑脸,鸭子在河里嬉戏,芦苇发芽了,我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了。
……
师:读着杜甫的诗句,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春日迟迟,泥土变得松软,天空中燕子在飞来飞去,沙滩上鸳鸯在沐浴着阳光,空气中散发出泥土的芳香,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师:诗人用古诗展现了美丽的画面,我们能不能用带有色彩的文字展开想象尝试着写一写呢?
(生习作并交流展示)
师:读了同学们的文字仿佛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这两首诗,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评析:引导学生聚焦诗中的物象,借助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进而领悟诗人的感情。同时引导学生启动多种感官,感受诗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表达力。】
五、伴随旋律,吟唱古诗
师:一首诗不光是一幅画,还是一首歌,不仅可以吟诵,还可以吟唱。让我们跟着美妙的旋律一起来唱一唱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杜甫的《绝句》。
(生边唱边打节奏、边唱边舞蹈……)
【评析:诗歌诗歌,既要读诗也要歌诗。古人亦如此,今人亦当效仿,借助音乐舞蹈让诗词在旋律中跳跃出更多的动感和情思来。】
六、有效拓展,丰厚储备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读一读、解一解、品一品等方式品读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其实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描绘春景的古诗有很多,让我们在课后借助已有的方法走进它们、感悟它们、收获它们,可以做一份以“春之韵”为主题的手抄报,也可以开展一次“春天畅想曲”古诗賽。(课件出示古诗)
【总评】
在小学阶段,古诗教学常是两首一编,俗称“古诗两首”。正常的教学是一首用一课时。为让学生了解唐诗中的相关类别区分和内在联结,吴老师尝试以主题教学来引领学生品读古诗,便萌生了“春之韵”“夏之声”“秋之歌”“冬之美”四个主题的诗歌组合教学。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和杜甫《绝句》的教学中,吴老师用一课时构思的四步走基本教学方式,有效渗透了古诗学习之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春意的大同和小异。
一、多样朗读,孕育兴趣
在古诗朗读环节,吴老师引导学生初读诗文感知韵味,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异同,了解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形式美和语言美。用音乐伴奏、拍掌附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之趣,活化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愉悦心情油然而生。设计的方言读诗更是具有创意,可以看出,古诗教学中的朗读不能仅仅满足节奏的体验,更要借用形式的多样来孕育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淀语感,为感悟诗的内蕴打下基础。
二、多元品悟,授之以法
我们知道诗人总是借助对世间物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诗中的物象是多个的。那么,品悟的环节,必须是多方位的,不能仅靠朗读体悟一种方法,还应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一景一物观其特点、思其精神。吴老师在教学中非常务实地抓住了这一点,对两首诗中的植物、动物、景象进行了聚焦,把视、听融为一体,吟诵、想象合二为一。特别是这一吟唱的环节,配之以音乐、伴之以舞姿,把整个教学推向一个高度。能读、能解、能品、能唱的基本范式自然形成,学生在两首诗的学习中,得到的不仅是点滴的知识和浓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获得对这一类古诗品鉴的基本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受益终生。
三、运用想象,拓展思维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透过作品语言的表面含义,让学生去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和审美情趣。吴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想,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描写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庆丰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