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2018-09-08 11:03陈中奇
唯实 2018年8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时代

陈中奇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俄国到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阳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历史方位、历史使命、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战略安排、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等五个方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于党的十八大。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特征。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第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第四,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个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以新的面貌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为了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使命。首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其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时代提出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党在新时代肩负的“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其核心就是要求全党要做到“七个更加自觉”。第一,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第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第三,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第四,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第五,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第六,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第七,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新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一“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規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概括的“八个明确”。其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其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新思想需要新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14条基本方略,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前,改革开放以来党所提出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历史总结,又是对党的十八以来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总结,两个方面的总结前后相承、有机统一,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新

新思想开启新征程。“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170多年前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这一经典论断,用来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体系与中国新时代的需要,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新征程之间的关系再恰当不过。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党的十九大明确,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每个阶段15年。

第一个阶段,从201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实现。之所以做出这种新的战略安排,主要是考虑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目前的良好基础和发展势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拿九稳。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蓝图初绘就,征程已开启。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的新征程,这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方式的新征程,这是进一步走向世界、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新征程,这是以人民为中心、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这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孕育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引领我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新

要实现新的战略安排,就需要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了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黨的建设等九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极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考虑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各个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都有很多的创新之处,这里不妨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为例予以简要说明。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发展理念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其次是政策举措新。主要体现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几个方面。

在政治建设方面,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这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妥善处理了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的继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政治机制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继承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这个“旧”核心。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坚持上,体现在对我国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上,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进中,体现在对我国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化上,体现在对我国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中,体现在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上。

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阐发方式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种独特的阐发方式,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又全面精准地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政策举措新。主要体现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領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

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这里的“新”,首先是奋斗目标新,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其次是政策举措新,主要表现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几个方面。

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里的“新”,首先是建设理念新,“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其次是政策举措新,主要表现在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几个方面。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人民一定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再次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新篇章。

(作者系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时代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我的女巫朋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