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中国的文化遗产在种类和数量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极大的比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中目前对于这部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只有少数高校近年来开始增设文化遗产本科专科。本文从探讨开设文化遗产本科专业的目的出发,对该专业的方向定位和教学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专业;高校
【作者简介】陈艳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世界遺产公约》中明确指出,公约的订立是为了举全世界之力对部分具有突出重要性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这部分遗产被作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加以对待,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其身份从某个国家的遗产变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对于遗产的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世界遗产公约》为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套国际准则,这确保了不同国家之间不会因为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文化差异等原因导致在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保护水平差距过大的状况。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国际合作方面。各缔约国间在保护知识与技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物资资金等方面互通有无,有利于世界遗产保护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对各国的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下,各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必须更加严谨细致。
1.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众多的文化历史景观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在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30几年时间里,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中国的文化遗产具有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等特点,文化遗产促进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各产业的发展,从而起到促进地区经济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现代遗产”的申报缺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景观”遗产的缺失、遗产地分布不平衡、相关产业发展缺乏正确引导等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从客观上显示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情况。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专门培养文化遗产相关人才的专业非常少。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增设文化遗产专业,是全国首开该专业的高等院校。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现设考古学(与历史系已正式分开)文物与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技术3个本科专业。重庆文理学院于2017年第一届招收文化遗产本科专业学生。高等教育开始逐渐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但相关专业还没有形成规模。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采用ESP模式。专门用途英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和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专门用途英语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始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 1987)。ESP教学的特点鲜明:与普通英语教学相较,ESP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更强性强、有的放矢。
1.文化遗产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培养的目标定为:“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法律法规,学习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工作流程,系统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文化遗产研究能力,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公共文化组织、博物馆以及文化产业企业等机构从事文化遗产公共事务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博物馆日常管理、博物馆展览设计以及文化创意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从培养定位上来看,文化遗产专业本科人才主要面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兼顾为更高一级人才培养输送人才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遗产内涵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和引导,使学生在今后具备文化遗产数字化和开展宣传弘扬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和宣传的能力。此外,该专业还要求学生对中国及世界文化遗产有基本了解,能够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把握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并开展创意、策划和评估。
2.文化遗产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针对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该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应倾向于EOP模式。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主要是未来职业的需要,主要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读懂英语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借鉴先进的保护技术,在《世界遗产公约》的框架下与各国间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让学生广泛阅读和了解国际上在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和宣传等方面的经典和最新著作(包括学术论文、田野笔记等),了解各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发布的相关文件等动向以及遗产申报知识等。同时注重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将来能够更好地以文化遗产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国际合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需要对其进行译介,让全世界更加了解这部分人类遗产。文化遗产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从各方面对中国的文化遗产有着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应该成为推广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对于文化遗产的研究方兴未艾,我国的文化遗产研究需要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借鉴和学习国际上领先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这客观上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具备对科研文献的阅读、学习和写作能力。另外,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其中一部分学生将选择进一步深造学习,所以在本科学习阶段也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EAP的培养模式。
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文化遗产专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困难。在现阶段主要体现在教师和教材两方面。
多年来,我国大学中英语教学都采用的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让学生广泛了解英语这门语言,这对于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要求则偏向普遍性而非专业性,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会遇到专业知识方面的限制。而专业课的教师虽然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但英语知识又普遍有限。针对这一状况,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首先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在教材方面,目前国内有少数关于中国文化英语的教材,如叶朗和朱良志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等,但文化遗产英语类教材还存在空缺。相关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这同样需要相关部门、英语和文化遗产相关专家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重庆文理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型人才,所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该侧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文化遗产的大国,中国的文化遺产及其相关的产业和事业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相关部门和岗位急需专业人员,而如上所述,当今在我国高校中,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仍然不多。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专业的培养目标正是符合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特定岗位培养和输送急需人才。这些人才今后将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策划和推广、相关产业开发等更诸多方面和领域起到主导的作用。在本科教育阶段要夯实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切实将所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A;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47-51.
[3]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