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金丽
内容提要:从古至今,书法的创作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当代书坛创作,在遵循笔法、变化结构、经营章法的前提下,两种书体的互换被反复尝试。就篆隶而言,更具有可能性。笔者就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进行探讨,结合当代隶书创作的时代特征分析在隶书创作中用篆的原则,讨论当前书坛“篆体隶用”的现象。
篆隶两种书体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字的结体上,隶书通过笔画来破坏有象形特点的篆书结体,成为新的字体;二是篆隶两种书体的笔法方面的区别。首先,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首先表现在两种书体笔法的一致性上。而篆隶两种书体在笔法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篆书笔法多用圆笔即中锋,藏头护尾,转折处多是圆转,极少用方折;而隶书在笔法上就明显丰富于篆书,在篆书的基础上加入了提、按,起笔上还有方圆并用,收笔处也有藏锋和出锋。不过它们的笔法的一致性都是要以中锋为主。其次,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表现在篆隶两种书体结体的一致性上。篆隶两种书体在结体上是存在着一致性的,它们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性。它们结体的一致性表现在,篆书以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多为圆转为结体特征。隶书只是在篆书的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基础上变篆书的长态为方扁,变其圆转为方折。它们的区别性在于隶书比篆书多出很多创新的元素,比如,笔法中的提按、藏露锋,字形上的多变以及墨色的加入等。
隶书书写对篆书借鉴的可能还表现在章法上的一致性。在书法技法上,对章法的研究主要就涉及字与字、字与行以及行与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书法本体研究中,书法章法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面之一,一幅书法作品所有的组成元素中,章法是最大的一个元素。篆隶两种书体在章法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具备有行有列、有行无列的章法。如篆书的《袁安碑》《峄山碑》等,隶书的《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等都是有行有列的章法;篆书的《秦诏版》,隶书的《开通褒斜道》则是有行无列的章法。两种书体使用有行有列的章法多,少用有行无列的章法,说明这两种书体在章法上是保持一致性的。
当今隶书创作的现状表现在对结构的大胆突破,对笔法的多元化探索,对章法丰富性的追求以及对墨法的探究这几方面。更多人是想在这几方面都能够有完善的创新,力求达到完美,甚至是在作品当中都能够体现出来。
韩少辉作品
当代隶书创作的异变现象有篆隶结合、造型奇特、融入行草、金石趣味等几方面。篆书演变为隶书,是书法汉字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隶变使汉字结束了以象形线条为基础的篆书,进入了以笔画为主的隶书。那么隶源于篆,当代隶书应该追求“高、大、深、新”等四大审美。“高”是作品的取法要高,格调要高;“大”是要有浑厚气魄;“深”是要意蕴深厚,提取古人精髓;而“新”是创作有所创新,不同于古人又区别于今人。在隶书创作中加入一些篆书笔法是顺理成章的了。“篆中有隶,隶中带篆”,就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在隶书创作中就需要多取圆势,有意识淡化一下隶书的波磔的特点。
首先是笔法用篆。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是对篆书的形态做了全面的调整。字形由圆形变为方形,势态由纵势转为横势,线条由曲线变为直线,笔画也由繁杂变为简洁,因此起收笔极具张力与表现力。隶书的造型、结构发展丰富,使之与篆书完全区分开了,而且也加快了文字的书写速度,说明隶书笔法还是独具个性的。在隶书创作中笔法用篆,用篆又分为篆体特点,比如有甲骨文笔法的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圆两种笔法;有大篆,分有籀文、古文、金文、石鼓几种类型。概而言之,在隶书创作上要取法乎上。把篆书的结构、笔法、偏旁或笔画运用到隶书中去,增加隶书的飘逸和古朴,自然就使得隶书的结体活泼灵动。另外一个作用,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隶书在结构上的自然缺陷。在当今的很多书法家中,他们都是利用这种取法乎上、追求古雅的研究,笔法用篆,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被当今书坛承认。隶书的创作不管是在结字还是用笔上均须按照篆书的结字用笔去进行创作,这样的艺术才具备古意。
其次是偏旁部首用篆。使用篆书造型,并不是说所有的隶字都使用同一种方法加入篆书,偏旁部首用篆首先是要看字本身的特点,一些是为了能够使字更加有活泼感,一些是要简化部分笔画,一些是为了弥补隶书本身笔画分布的缺陷等。
最后是全字用篆。通过观察一些碑帖发现,在隶书创作中使用全字用篆原则的字是字本身笔画少,或为笔画少的独体字。
隶书创作中用篆原则应注意统一性和和谐性。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其内部都须包含统一性。尽管创作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创作元素,但它们创作的最终结果是统一的。孙过庭主张:“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在一幅书法作品,能有变化也有统一,既综合各种风格而又不乏前后的一致与连贯。在隶书创作里加入篆书造型,两种书体所完成的整体是和谐统一的。
总而言之,隶书审美取向的多元化以及时代所需,促使篆书在隶书创作上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篆书造型在隶书创作中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创作出来的隶书具有古雅而高远的气质,具有金石气味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另外就是在取法上能够取法乎上,字体往上靠,追溯书法的根源。
高庆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