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光
郭景珊(1901年-1998年),辽宁省台安县人。曾任奉军第三、四方而军团卫队旅第四团第一营营长。 “九·一八”事变后,与唐聚五成立了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并组建了辽宁民众自卫军,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县举旗誓师,郭景珊担任第七路军司令、第六方而军司令兼宪兵司令和第三军团副总指挥,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郭景珊曾有两个遗愿,他的儿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奔波了好些年——
父亲经常念叨唐聚五
在东北最早举起抗日旗帜的唐聚五和郭景珊,可谓东北乃至全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1939年5月18日,唐聚五在河北迁安平台山一带率部与日寇血战,最后壮烈殉国。幸运的是,与唐聚五是“磕头弟兄”的亲密战友郭景珊,活到了改革开放后的1998年。老人在世时,经常向儿子郭春光念叨他与唐聚五曾经一起战斗的峥嵘岁月,每次提到老战友郭景珊都哽咽得老泪纵横。他不止一次对郭春光说:“儿子,我的老战友唐聚五牺牲时是临时埋在山上的,你如果有机会一定去找找他的墓,好好安葬他……”郭春光将父亲与唐聚五的生死情意牢记在心,决心用行动实现父亲的遗愿。
完成父亲第一个遗愿:重新安葬了唐聚五
2012年6月,经过充分准备的郭春光独自去了河北唐山附近的迁安县平台山,这里是唐聚五牺牲并被掩埋的地方。郭春光首先在山下找到了3位当年曾亲眼看见唐聚五被葬在平台山上的老人。平台山山势陡峭,上山根本没有路。3位老人都八十九岁了,走路都蹒跚别说上山了。郭春光自掏腰包雇了三台轿子,将3位老人抬上了山。经过老人们在山上回忆,终于找到了唐聚五的坟。据老人们回忆,由于唐聚五抗日的名声很大,怕日本人找麻烦报复老百姓,当地人就没有买棺材,一位叫李守信的爷爷将自家的大板柜献出来当了棺材,草草葬了唐聚五。李守信和他爷爷每年都到唐聚五的坟前烧纸。郭春光也幸运地找到了年逾70的李守信。郭春光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将唐聚五将军的尸骨带回沈阳观陵山重新安葬。
这次河北之行,郭春光花了上万元。“只要实现了我父亲的遗愿,花多少钱安葬唐将军都是值得的,因为他是民族英烈,我们要永远牢记他。”郭春光目光炯炯地说。
完成父亲第二个遗愿:建成“东北抗日义勇军博物馆”
郭景珊是唐聚五的亲密战友,凑巧的是,郭景珊與张学良将军同年同月同日生,还和他在一起过了一次生日。郭景珊后来给张作霖当过卫队营营长。郭景珊在世时除了督促儿子尽快找到唐聚五的坟为其重新下葬,他还向儿子披露了一个更大的心愿:“1932年4月21日我和唐聚五在桓仁召开誓师大会举起了抗日大旗。当年我们开会的秘密遗址还在。另外,我们的义勇军死了那么多将士,而我还活着,我们应该为他们办点事情作为补偿,一是应该承认他们是烈士;二是为当年的义勇军建立一个博物馆,好好宣传他们的事迹,让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啊……”郭春光站在父亲面前庄严地说:“爸爸,您老人家放心,只要我还活着一定完成您的这个心愿。”
2013年的一天,郭春光在桓仁县担任电影《义勇军魂》拍摄顾问时,见到了县委朴书记。通过聊天,朴书记知道了郭春光的身世。事后朴书记找到县委宣传部做出指示:你们找郭春光了解义勇军在桓仁的经历,研究并恢复那段历史,告诉后来人。2014年夏天,县委宣传部的领导找到郭春光,由郭春光口述那段历史。期间,郭春光向领导提出在桓仁建立义勇军博物馆的建议,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桓仁县建立“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郭春光闻讯仰望天空大声说道:“父亲,可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了,您的两个遗愿都实现了,做您的儿子我好高兴、好荣幸啊……”
纪念馆2017年春天开始动工建设,总面积2900平方米,目前正在室内装修。
笔者近日在采访郭春光时他刚好才从桓仁回沈阳。他谈了一些筹建纪念馆的消息。当地政府认为,能在桓仁建立这个纪念馆郭春光功不可没,因此,聘请郭春光为建馆顾问。为了充实馆藏文物,郭春光还将自己珍藏的父亲当年使用的望远镜、照相机等大量文物和史料捐献给纪念馆。
为了使藏品更加丰富,郭春光还自费去了吉林、南京、黑龙江、北京以及辽宁的宽句、本溪等地考察当年抗日历史。这对将近80岁、每月退休金才2000多元的老人来说,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笔者了解到,他目前还有外债3万多元。“您的外债是为了建立这个纪念馆欠的吗?”“是的,跑外地都是自费。但我不后悔,因为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我自己损失一点没什么,只有不忘本才能与时俱进。”
郭春光最后告诉笔者,纪念馆将在今年秋天正式开馆,届时欢迎大家去看看我们的民族英雄当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