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融的产生、发展与前景探析

2018-09-07 03:26韩志雄冯学奋赵权
海南金融 2018年8期

韩志雄 冯学奋 赵权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识别等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融合创新,随之催生出智慧银行、智能投顾、智慧保险等多种智慧金融业态,引领传统金融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相关产品与服务尚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随着前沿信息科技的演进和成熟,智慧金融的研发进程随之加快,有望为金融产品与服务带来新一轮的颠覆性变革。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应顺应形势,树立“智慧化”创新思维,主动拥抱技术革命,积极开展合作研发与人才储备,尽快提升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智慧银行;智能投顾;智慧保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8-0019-09

一、智慧金融的概念

温晓岳(2012)认为“智慧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使金融行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实现金融产品、风控、获客、服务的智慧化”,拍拍贷CEO张俊公开表示“智慧金融是指通过前沿技术推动金融全流程智慧化,使金融服务更加聪明、普惠并触手可及”,也有人简单地认为智慧金融,即“AI(人工智能)+金融”。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0版)中对“智慧”的描述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笔者认为智慧金融的核心是“智慧”,智慧金融应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使金融机构、金融用户或监管机构能够迅速、灵活、正确、智能地开展金融管理、金融服务、金融决策与金融监管的一切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与其它金融行为活动的总称。

二、智慧金融的产生动因

(一)信息科技正式步人智能化时代

近年来,信息科技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以及深度学习、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应用使人类社会从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逐步迈向更高阶段的智能化时代。金融业向来是新兴信息科技探索和应用的前沿阵地,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业深度融合,智慧金融应运而生。

(二)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转变

随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金融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与服务在时效性、便利化、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强,金融消费体验已成为金融客户选择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智能化服务往往更受到金融消费者的青睐。此外,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加速,业务种类日益多样化,金融消费者亟需通过智能化服务对理财、投资、保险、支付等各类金融活动提供支持。

(三)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机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商业成本、防控运营风险的迫切需求智慧金融。另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不利于增加客户粘性和巩固客户群,金融机构亟需创新产品业态与服务模式,建立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体系,而通过智能化转型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金融监管的现实需要

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业态创新和海量的金融业务数据,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实现精准、快速、高效的经济形势分析、金融市场监测和风险行为管控是新时期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任务。如何适应新时期金融监管要求,降低金融合规成本、增强合规能力,是金融机构面对的新挑战。而以大數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化监管既能提升监管效率,又能降低合规成本。

三、国内外智慧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智慧金融的发展现状

1.国外智慧金融起步较早,尤其是智能投顾领域

智慧金融开发与前沿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美国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开发智能投顾产品与服务方面走在了全球前列,在核心科技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统计机构Statista的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已达到2248.02亿美元,到2021年将达5095.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9.3%。目前,主要的智能投顾服务企业有Wealthfront、Betterment、Vanguard、Charles Schwab等。

2.改善客户体验的智能应用成果多样

改善客户体验是智慧金融服务的核心目标之一,大量金融机构、IT企业试图通过构建智能人机交互平台、开发智能支付手段等渠道不断优化和改善客户体验。例如Kasisto公司打造的KAI Banking人工智能平台,用于简化用户的转账、付款等在线操作,实现人与机器通过自然语言完成金融行为活动。又如万事达推出的“自拍支付”、亚马逊推出的“眨眼支付”、苹果公司推出的“指纹支付”等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智能支付服务,不断丰富用户的支付体验。

3.智慧保险探索不断深入

部分保险企业在降低经营成本、拓宽营销渠道等方面积极展开探索,并将有关成果应用到自身的服务改进中。例如Clover Health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用户健康状况的监测及预测分析,并以此为依托采取预防护理措施,降低老年高风险人群患病的概率及医疗费用支出。Next Insurance公司推出在线聊天机器人,使得用户可以在Facebook Messenger上自助咨询和购买保险。Lemonade公司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帮助客户计算保费、自助投保和提供保险方案。寿险企业John Hancock为客户提供运动传感器,根据收集的顾客生活数据实时定制保费。

4.智能风控受业界关注

交易监控与反欺诈是金融业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风控大多按以往经验提前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风控手段往往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Kount、Accertify、CyberSource、ThreatMetrix等智能风控服务企业试图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把传统的被动型风控系统升级为可以支持实时反欺诈的智能风控系统。

(二)我国智慧金融的发展现状

1.产业政策明确支持智慧金融发展

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智能金融”,要求“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12月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也提出要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推动智能产品在金融领域的集成应用。在多项政策文件接连出台的背景下,“智能金融”被认为是金融创新的下一个风口。

2.智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活跃

2016年,广发基金首先推出智能投顾产品“基智理财”,招行推出“摩羯智投”,随后弥财、财鲸、理财魔方、蓝海智投等同类产品和项目陆续出现。2017年,工行提出从e-ICBC2.0向e-ICBC3.0智慧银行战略升级,并联合京东金融推出“工银小白”数字银行服务,力图构建智慧金融服务生态圈。南京银行和邮储银行以智慧网点为依托,通过网点智能化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农行、建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信社也纷纷开展智慧银行、智慧网点建设,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智能审批、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智慧应用。此外,太平人寿、人保、中国平安等保险机构也积极创新精准营销、智能定价、智能定损、智能闪赔等智慧保险应用。总的来看,智慧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但我国智慧金融的发展尚刚刚起步,相关产品、服务和应用均不够成熟,智能化程度有限,智能信息技术优势尚未充分显现。

3.智慧金融的研发与合作不断深入

2017年以来,国内大型银行机构陆续与国内IT企业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试图发挥传统金融机构业务资源优势与IT企业在前沿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积累优势,通过深入合作,深挖客户需求与服务创新,并推动智慧金融开发。其中,农行与百度共同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试图构建包括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信用评价、风险监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六个方向应用的智能银行体系;中行与腾讯提出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华夏银行则与腾讯宣布在公有云平台、大数据智能精准营销、金融反欺诈实验室、人工智能云客服实验室等方面展开合作。此外,部分P2P企业也积极加入智慧金融研发行列,如拍拍贷2018年初宣布智慧金融研究院成立,着力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P2P行业智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4.智慧监管受到行业监管部门关注

2017年5月,人民银行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并提出“将强化监管科技的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交易和资金流转效率加快,金融业务的关联性与渗透能力增强,风险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风险隐蔽性更强,金融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只有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化监管,才有可能快速发现、甄别、防范和化解风险。

四、智慧金融的特点与主要业务形态

(一)智慧金融的特点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智慧金融最本质的特点,智慧金融从贴近用户思考方式、主动理解和感知用户需求、优化用户服务体验、提升研判与决策效率、防范金融运行风险等多种渠道将金融产品、服务与监管向“智能化”升级,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术,打造“聪明”、“人性”、“体贴”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在逐步减少和替代金融活动中的人工干预。

2.高效率

智慧金融在业务办理、资金流转、交易决策、风险防控等应用上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处理和快速结果反馈,满足用户的实时或准实时处理要求。

3.便捷化

智慧金融服务在可获得性、易理解性、可操作性方面保持简单、灵活、便捷,消费者使用智慧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时空与智力成本较低。

4.普惠化

智慧金融面向的受众群体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普遍适用性,对用户在金融知识、使用技能、业务准人上的要求较低。

5.个性化

智慧金融在理解和感知客户需求、客户营销与服务方案定制方面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格局。

6.绿色化

智慧金融是先进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业务高度融合与创新的产物,具有绿色、节能的特点,在降低金融活动中的人力、物力和其它能源资源消耗方面更具优势。

7.无感化

智慧金融可将传统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无缝融合,实现特定场景下的无感支付和无感消费,使金融支付活动与消费场景下其它行为融为一体,如智能停车场、无人超市等场景。

(二)主要业务形态

1.智慧银行、智能网点

智慧银行是智慧金融在银行业的典型应用,通常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内容。线上部分主要包括智慧网银、智慧APP等内容,通过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客户身份认证、业务办理检索、智能网银助手、自动授信审核等服务改善客户体验;线下部分主要以现有的物理网点为依托,通过智能柜员机、智能ATM终端等智能设备的布放、智能体验平台的打造以及智能迎客、智能信息推送、智能取款(无卡取款、刷脸取款)等业务与服务创新,将物理网点向智能网点迁移。

2.智能审批

智能审批主要是指客户在办理授信申请、信用卡申请等原本需要人工参与审核的业务时,由系统代替人工完成审核,实现业务的即时、快速办理,大大提升审批時效。智能审批往往以智能信用评级为支撑,根据信用评级结果审批授信额度。

3.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是指根据客户自身需求、风险偏好、资产状况、收益目标等要素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量化投资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等自动化手段,向客户推荐投资理财产品,替代原本由投资顾问、理财师等人工完成的投资咨询活动。

4.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是指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客服完成向金融用户提供智能引导、业务查询、业务办理、投诉受理等服务。智能客服可以划分为部署在物理网点的线下实体机器人和应用在网银、APP、电话银行等线上渠道的虚拟机器人两类。根据人机交互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将智能客服区分为语音智能客服、文字智能客服等。

5.智能风控

智能风控主要是通过对海量的金融业务数据、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以及其它行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利用客户画像、信用评估、欺诈监测等手段,实现对交易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管控,达到精准反欺诈等风控目的。

6.智能监控

智能监控主要是指在视频监控、安防监控、库房管理、押运管理等金融领域应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的一系列做法。如在视频监控领域,通过应用视频理解、图像检索、异常行为自动监测等技术手段改变传统依靠人工监控的落后管理方式,增强问题发现能力和异常告警能力。如在库房管理、押运管理领域,通过智能标签、智能定位等技术手段增强对所管理对象的感知、监控和实时统计能力。

7.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主要是指运用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对金融基础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巡查,通过智能设备对金融基础设施运行状态、运行环境的感知,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运行隐患和异常事件,摆脱需大量人力投入的传统巡检模式。

8.智慧保险

智慧保险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保险业务活动的智能化程度,主要包括智能定价、智能定损、智能理赔等智能化应用。

9.智能营销

智能营销主要是指在金融产品的销售环节,通过对用户多维度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即客户画像,增强营销与获客精准度的一系列做法。智能营销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理财等业务中均可应用。

10.智慧监管

智慧监管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金融监管活动的智能化程度,包括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进行研判、对微观交易活动中欺诈行为的实时侦测、对金融市场风险传播和蔓延的自动发现和预警等具体应用。

五、智慧金融的主要支撑技术

智慧金融通常由多项信息技术协同配合以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技术。

(一)人工智能

McCarthy( 2006)等于1955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工智能包括了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据和专家系统等多个子技术领域,且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有效赋予金融产品“智力”属性,推动智慧化金融服务不断创新。

(二)大数据

海量业务数据是金融业数据的基本特征,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内在价值挖掘的有力工具,大数据技术通常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智能信息技术与算法相结合,实现以数据为支撑的客户画像、产品定价、风险评估、信用评级等应用,为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智慧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三)云计算

智慧金融的“智慧”源于对海量数据的高密度计算,云计算是计算资源虚拟化的新型计算模式,为实现大规模复杂计算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四)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为金融客户交易与其它行为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和处理提供了网络平台,为金融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实时响应提供了通信保障,同时也确保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五)物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目标是实现物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各种形态物联网的发展为采集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生活数据提供了全新渠道,这些数据为拓展智慧金融的在具体行业、具体场景的深入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

(六)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语音识别、步态识别等多个具体的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由于能够很好地区分和辨别被识别的人身份,常被用于客户身份的鉴别与智慧支付方式的创新。

(七)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分布式账本,在区块链生态环境下,任何独立的一方都无法篡改账本中的内容,当智能合约成为账本中预先设定的可执行代码时,可以确保智能合约的自动触发和执行。智能合约根据预定“合约”自动执行的特征与金融业务的“合约”规则不谋而合,在数字货币背景下,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有望为智慧金融的开发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安全技术保障。

(八)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与传统通信相比,在安全性和高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研发不断推进,智慧金融在通信加密、身份认证等方面有望获得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成果红利,在金融数据通信的安全性上取得新突破。

(九)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在完善金融交易的智能交互体验、创新金融服务场景和辅助金融数据分析的可视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十)影像、遥感与定位技术

影像、遥感与定位等信息技术为远程记录金融活动的发生地点、即时影像和现场细节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为打造非现场(远程)智慧金融服务或智能自助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六、智慧金融与其它金融业态的关系

(一)与传统金融的关系

智慧金融是传统金融的继承和创新,与传统金融一样,其“金融”本质并未改变,相较于传统金融,智慧金融具备“智慧”属性,在金融產品与服务的智能化、普惠化、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在提升金融效率、降低金融成本、优化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扩大金融普惠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智慧金融采用机器、系统或平台代替人力服务,将会减轻传统金融的人力成本投入,倒逼传统金融转型升级,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中的“智慧”属性,为客户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服务。

(二)与金融科技的关系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核心是利用新兴技术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智慧金融属于金融科技的范畴。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科技的代表性产品已取得快速进展和广泛应用,与互联网金融不同,智慧金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高阶产物,目标是打造“智慧”产品和“智慧”服务,其对高精尖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技术与业务之间的融合亦十分紧密,对金融效率以及客户体验的改善将产生“质”的影响。

(三)与普惠金融的关系

智慧金融的开发应用有利于拓宽金融服务的受众面、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易用性,与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相一致。因此,智慧金融可以作为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主要抓手给予支持和推广。

(四)与监管科技的关系

智慧监管是智慧金融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智能化信息技术与金融监管业务融合创新的产物,属于监管科技的范畴。智慧监管具有大幅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及监管有效性、降低监管成本的潜力。

七、智慧金融的发展前景

(一)智慧金融代表了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智慧金融开发才刚刚起步,相关产品与服务尚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未形成广泛的市场应用效应,但由于其符合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金融服务需要,与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追求目标相契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伴随着前沿信息技术的演进和成熟,智慧金融的研发进程也将加快,将引领未来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颠覆性创新。

(二)智慧金融的业务形态将更加丰富

一方面,智能信息技术与传统业务场景的融合将日益深入,为更多的传统业务赋予“智能”属性,将显著改进传统金融的运营流程、服务方式和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先进智能理论与技术取得进展以及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智慧金融的业务形态将更加多元化,金融活动的智能化程度也将显著提升。

(三)因人而异的个人金融服务将成为主流

目前,智能投顾、智能营销等金融服务已初具雏形,可以为客户推荐不同的投资理财方案,但由于对客户缺乏全方位的深入认知,对客户各阶段、各场景下的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了解不充分,难以提供系统化的个人金融服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整体总体还比较低。未来,随着对客户相关数据更加全面、及时的采集分析以及“理解”、“感知”客户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全方位、全流程、系统化、高智能、优体验的私人智慧金融服务体系将成为常态。

八、智慧金融的发展与监管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智慧金融发展理念

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应正视金融“智能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树立“智慧化”思维,积极应用前沿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与金融监管转型升级,打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与金融客户要求的智慧金融产品、服务与监管体系。另一方面,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应树立正确的“技术观”,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尚存在的技术短板和不确定性,不盲目夸大技术自身的支撑能力,也不应因噎废食,消极应对智能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营造良好智慧金融发展环境

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应提供“包容性”监管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市场主体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创新,主动拥抱和适应技术变革,尽快实现“智能化”转型。另外,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标准化工作部门等应抓紧研究和出台前沿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落地应用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为前沿技术在智慧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支持。

(三)积极开展合作研发与人才储备

智慧金融是技术密集度非常高的金融创新,金融服务机构、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应发挥各方特长开展联合研发,互补短板,形成开发合力,从而降低产品研发周期和成本投入,实现产品的快速投产和市场抢占。智慧金融的研发亟需大量既掌握经济金融知识又熟悉前沿信息技術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做好相关人才储备是智慧金融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McCarthy J, Minsky M L, Rochester N,Shannon C E.A Proposal for the Darmouth Summer Research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06, 278(1):279-289.

[2]温晓岳.智慧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中关金融科技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南方金融,2017(5):3-9

[4]董希淼.智能金融——科幻小说还是现实生活[J].大众理财顾问,2017(9):12-13.

[5]乔海曙,王鹏,谢姗珊.金融智能化发展:动因、挑战与对策[J].南方金融,2017(6):3-9.

[6]李伟.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7(8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