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钚铀
龙泉驿区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利用废旧厂区发展文创产业,参与世界文创名城建设。引导丙火传媒投资2.6亿元,改建盘活原洪河片区废旧的长江紫东无缝钢管厂,创立梵木创艺园区。初步形成文创资源高度聚集、文创产业链条完备、文创活动蓬勃开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1期改造面积4万平方米,引进各类文创企业、团队100余家,平均年产值达7000万元的创意总部企业8家,综合年产值约30.78亿元。梵木创艺区获评2018年《人民日报》权威发布“中国最佳旅游文创项目TOP20”奖项,获批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获得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450万元支持,是成都市战略规划的四大音乐产业园区之一,打造“西部文创中心”的重点项目。
敢想敢干多尝试
(一)实施“政府主導+企业主体”的动力模式。龙泉驿区委、区政府解放思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将政策、资金等要素向园区倾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园区周边地处城郊结合部,过去小散污企业聚集、流动人口较多,配套不足、管理无序。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上门联席会商,采取现场审查、并联审批等方式,完善报规报建、工商注册、消防环评等手续,及时打通周边道路,完成周边农户、土地拆迁及水产市场调迁等工作;积极配套扶持政策,在全面落实省市各项文创扶持政策基础上,区财政设立5000万元文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创意设计、音乐产业等文创项目。丙火传媒集设计、改造、运营于一体,推动废旧厂区变身新空间,形成多功能展演空间、公共艺术馆、创客空间、音乐人工作室等核心文创版块。正在规划建设的梵木创艺区二期项目占地55亩、总投资15亿元,依托“创意设计、音乐产业、文博艺术、人才孵化”四个产业聚集区,新建包含创意总部基地、艺术剧场、音乐公园等在内的多种业态;目前急待入园的排队企业已达200余家,为打造音乐之都、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实施“全产业链+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梵木创艺区紧紧围绕创意设计和音乐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构建上下贯通的全产业链。从园区业态看,创意设计全产业链涵盖了研发—设计—打样—生产—展示—营销—升级,音乐产业全产业链涵盖了创作—制作—演艺—数字化运营—版权—粉丝经济,上下游企业依托产业链汇聚联结,产生集聚效应,价值增值显著提升。同时,园区逐渐形成网络化文创格局,包括园区企业之间的联系网络、与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形成的研发合作网络、包含多个服务平台的服务支撑网络等,从而更敏锐地感知市场需求,使创意产品紧跟消费时尚,持续保持文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实施“产业融合+多元服务”的运营模式。园区建立集设计研发、金融服务、版权保护、技术支撑、产品展售于“一体”的新型运营模式,以部分免费或成本运作的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建立创意设计研发服务平台、公共艺术展馆、动漫互动体验中心等创艺设计服务平台;建立多功能展演空间、藏羌彝音乐研究推广中心、多功能剧场、录音棚等音乐产业服务平台;完善摄影棚、公共画室、版权服务站、五人制足球场、免费停车场、餐饮便利店等文创配套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为文创孵化提供“一体化”支撑。针对项目孵化所需的现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通过创业生态育成体系建设,搭建起政务服务、导师辅导、技术支撑、市场推广、投融资引进、产业基金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创新创业+原创孵化+产业培育”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见成效
(一)有效盘活废旧闲置资源,重塑了区域城市空间。梵木创艺区用“文创艺术”之手擦亮尘封的工业遗产,实现了废旧厂区修旧利废、有机更新,既推动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又带动片区业态环境改善,提升了区域颜值和优雅气质。
(二)有效拓宽园区盈利渠道,增强了文创发展活力。变单纯“物业型”租金收入为“服务平台型”多渠道盈利。通过市场化运作录音棚、多功能展演厅等资源,获得空间运营收益;通过“房东+股东”模式,投资参股企业,获得股权收益;为入驻项目提供基础配套服务和人力资源等增值服务,获取增值服务收益。2017年租金收入700万元,收入占比仅为园区的20%,股权等增值服务型收益占比逐步增大,确保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有效优化文创产业结构,带动了文商旅融合发展。园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步优化调整,促进了周边金融、现代商贸及都市休闲产业加速深度融合,成为龙泉驿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创意设计为核心驱动,园区创意设计研发服务平台促进相关文创产业增加产值达20亿元以上,多项文创产品获得红点、iF、红星、天府宝岛等国际、国内大奖,为全国多个文化创意园区在“文化创新、创意设计、产品研发、商业发展”等方面提升完善,提供了参考借鉴。
(四)有效发挥辐射带动示范,促进了区域创新创业。梵木创艺区作为成都城市音乐创意地标、大众公共文化艺术平台,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正在释放。园区已将“梵木”模式复制到重庆、丽江等地;将音乐IP输出到红原等民族地区;音乐人杨诒团队参与好莱坞《迷踪之国》音乐制作,他建立的蒙古国等音乐大数据库参与服务“一带一路”,他带领的9人团队2017年完成产值达2700万元。园区为青年(大学生)提供 “双创”就业岗位和实习岗位达2000余个。
(五)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园区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两年来,开展“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等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也是“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分会场,已成为成都时尚文化新地标、文创旅游新的打卡地。园区营建了综合性新型文化体验场所,在家门口为市民搭建“文化会客厅”,免费对外开放录音棚等专业场馆设备、以及“文创主题活动”、公益演出、艺术推广等公益文化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众约100万人次。